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措施探究

2020-06-07 02:46陈筠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能力培养

陈筠筠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起到奠基性的作用。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行各方面学习的必备能力。文章围绕着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展开论述,结合一些案例,表述作者自己的观点,希望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 能力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04

在新课改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格外重要,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育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阅读对小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阅读对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一般年纪偏小,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很容易被外界干扰,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有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上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者,小学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阶段,要在小学时期多做积累,才能为日后学习和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之路添砖加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会成为一个人的养分,当书读到一定境界时所谓的文学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古代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我们通过读书就会发现我们的无知,走出我们的狭隘,又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当前小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沉溺于题海战术,很多小学生养成了内向沉默的性格,也很少有时间去图书馆和阅览室,导致部分小学生语言积累匮乏,而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书籍,就可以对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大量的积累。小学语文的阅读内容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例如,现在大力弘扬的爱国主义教育,阅读中有很多优秀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使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在这过程中了解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这一结果,让学生能够对阅读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以及改正阅读习惯,进而使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反思以及反馈的能力,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锻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再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结合正确答案,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阅读习惯。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养成爱反思、爱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夯实基础,注重字词句的学习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课堂当中的语文阅读理解一般只是教师在那里教授,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并不知道,学习也同样需要学生的自主进行,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地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够进行高效地阅读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综合水平,能够有效避免阅读效率的低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突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观察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发现,这对于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应新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自主阅读,逐步的使学生能够形成层次分明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要在这一过程当中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逐步巩固语文的知识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传统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产物、现代文明的结晶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其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网络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网上部分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使中小学生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同时,信息的丰富伴随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中小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声”,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中小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有极大影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对九省市自治区4845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40%的学生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没有藏书,藏书50册的学生只占36%,藏书500册以上的学生只有2%。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中小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中小学生上网很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2.加强对学生的汉字教育

常言道“得语文者得天下”,無论是基础教育还是中高考,语文的地位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更是尤其重要。小学阶段是学习母语的最佳年龄段,而低年级又是其中的黄金时段,孩子听、说、读、写能力和理解能力形成的关键,便在这一时期。学好语文,会对学生的涵养有很大的影响,无形中对学生养成人生经验、提升文化品位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是学习汉字的关键阶段,更是启蒙孩子探索中华文化的重要开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是难点也是痛点,机械式的反复记忆让汉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与预期相比更是大打折扣。汉字不是无序随机的组合,点、横、撇、捺之间都充满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让学生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中掌握规律、摸清逻辑,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汉字学习变得系统而高效。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联想,训练学生的思维。生动的图像联想记忆,丰富的汉字起源故事,有趣的历史民俗知识,让学生轻轻松松牢记每个汉字,形成从“图像加工”到“逻辑处理”的完整记忆链,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还需讲汉字故事,2000多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深挖汉字的故事。用故事讲述每个汉字的来龙去脉,并用图画、字形、结构、字义、词语相对照的方式,从图画中领悟意蕴,用故事内化记忆。

3.跳出课堂,开拓课外阅读之路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室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课本之中,课内的文章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需要学生跳出课堂跳出课本,积极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业很少,阅读是有效的知识巩固方式。现在中小学一直强调给学生减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课后作业的,除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用来巩固掌握的知识体系的方式,而且低年级学生的教材很简单,翻来覆去就那些内容,让学生反复地看也会觉得没有兴趣,这种时候,通过阅读有一定趣味性的学习报,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小学生正处于知识体系的初步建立时期,不同于学龄前儿童读物的多样性和低幼化,也不同于成年人读物的专业性和多学科混合特性,小学生需要开始建立分学科的知识学习体系和概念体系,尤其是语文、数学的分科,涉及的知识有了明显的差异,如果仍然仅仅依靠跟学校知识体系相关度低的课外书籍来辅助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显然是不够的。

综上所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且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作用,运用科学的方法展开阅读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宁《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学周刊》2019年第26期。

[2] 陈雷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高年级能力培养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