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2020-06-07 02:46张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张平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体制得到了深化改革。初中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关键组成学科有了崭新的发展模式。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保障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的教学问题,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质量提升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16

初中是学生塑造学习意识的关键时期,同时语文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培养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和人文精神。因此,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基础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影响着其自身的语文成绩。然而,通过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观察,发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突破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注入新的色彩。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发展

语文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同时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关键知识构成,因此语文阅读的教学一直以来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点关注。然而,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着教学问题。其中,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较差,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固定化、程式化的语文课形式来为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将学习目标一直定位在,让学生掌握理论性的语文知识,从而忽视了最为关键的语文素养发展。而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朝着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良好发展。

2.阅读教学内容枯燥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程式化的阅读训练上,教师为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素材仅为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过于单调,有枯燥、乏味的弊端,并不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反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课文知识,使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同时,单调的阅读内容限制了初中生的语文思维拓展,使初中生的阅读视角受到局限,让学生所学到的语文知识都流于知识表面,同样限制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而且初中生在长期枯燥的阅读课堂中逐渐失去了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兴趣,无法保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1.创新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将自身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性的完善,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增强专业素养,积极地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素养与能力,给予学生优质的语文教育。同时,在当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教学形式,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抓住机遇,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应用到自身课堂中,以此来丰富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含着众多的内容,如多媒体、互联网、微课,等等。教师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应用到阅读课堂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将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初中生在阅读课堂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显著提升。

比如,当学习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播放《安徒生童话》的动画版视频内容,将枯燥的课文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不再枯燥,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并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中,主动且积极地阅读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丰富课堂进行创新,初中生在观看动画视频的过程中激发了自身对于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保障了初中阅读教学的质量。时代为教学提供了诸多的机遇,教师应当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进行积极地创新,根据对学生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技术,充分发挥出现代化先进教学技术的教学价值,使阅读课堂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2.构建良好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为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仅局限在课堂上。為了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阅读环境,并且将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看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阅读交流会、阅读演讲会,等等。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初中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阅读中。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将一本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籍放在图书角上与其他学生分享。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使得学生的阅读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比如,当学习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教师可以以作者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为主题为学生开展阅读交流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交流活动中表达心中所想,同时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文章的读后感。之后,让学生们能够在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中,积极地交流对课文知识学习的见解,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交流与学习思维碰撞,透彻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使学生都能够写出优质的读后感,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使班级中能够逐步构建起来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的阅读交流关系。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得到了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3.拓展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初中语文教师不应将初中生的阅读内容局限在语文课本上,不利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开阔。如若教师一直让学生单一地学习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学生就难以学习到课外丰富的语文知识,甚至会使学生认为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即为全部,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视野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延展阅读课堂,根据初中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情况与阅读能力,为学生选择适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将课内外的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语文学识与视野。并有效地为学生拓展语文课外阅读,使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得到开阔,不断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当学习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旅鼠之谜》时。教师可以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将阅读内容进行拓展。教师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自然科学类科普书籍,如霍金的《时间简史》、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等。之后,根据初中生不同的语文阅读水平,为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自然科学书籍进行课外阅读,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汇报阅读情况,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确保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有效性。长此以往,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拓展,学生对于阅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初中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开阔。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完善,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使初中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得到保障。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初中生能够真正融入课文中,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学习课文中的思想、学习课文中的道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延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探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15期。

[2] 高玉芳《提升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2018年。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初中的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