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2020-06-07 02:47李德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小学教学语文课堂

李德生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向的能力培养,其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将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重视。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成为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为了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有效性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07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开展,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教师的广泛重视。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小学生塑造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促进了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如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然而,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迈入教学误区,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不甚明显。因此,教师需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将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更新,通过策略的实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原因

小学语文阅读一直以来受到了教师的广泛重视,然而在对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较低,小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成为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普遍现状。通过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原因。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对阅读教学进行了限制。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形式的影响,教师将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看作为首要的任务,导致了教师对学生开展的语文教学过于形式化。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了基础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阅读教学的意义重视起来。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向错误,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较低。

同时,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为表面的形式教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后便开始进行语文知识讲授,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消。

最后,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单调的特性,在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中小学生逐渐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使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

二、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一旦掌握了扎实的阅读能力将使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道路更加顺畅。同时,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了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全面促进发展,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以上对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的阅读教学现状急需改进,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情境,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语文阅读中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将阅读课堂进行趣味性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常设丰富多样的阅读情境来激发小学生对于阅读课堂的兴趣。教师在创设阅读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阅读情境的创设将阅读文章中的画面进行了再现,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月球之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创设出月球的情境。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播放了月球的相关视频,使学生对阅读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小学生对于月球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2.阅读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具有活泼的特性。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形式进行灵活的变通,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性的阅读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突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局限,营造轻松的阅读教学氛围。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更加强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发展。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此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展阅读交流的活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交流活动中,使学生进行关于阅读文章的自我表达。学生在阅读交流活动中对《惊弓之鸟》的文章思想进行了分析和交流,强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

3.丰富阅读资料、改变阅读教学思路

改变阅读教学思路的基础是丰富阅读资料,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阅读素材,并在阅读课堂上引用课外素材,多样化的阅读资料,不仅开阔学生的眼界,还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师作为学生阅读课堂中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应要适用现状,不断的改变自身的阅读思路,采用最适合最新颖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采用多媒体来实现场景还原,将文章与现实相结合,调动学生对文章的兴趣,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跟文章更加贴近,更加了解文章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渴望,有效提升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巩固了阅读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地位与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

4.拓展课外阅读,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语文阅读的知识具有丰富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将阅读教学局限在教材中。教师可以以语文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为学生将阅读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进行更加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开阔,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朗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为学生拓展到《三国演义》,甚至四大名著的阅读。教师将小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行了拓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到了更加多元的知识,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5.以兴趣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尤其是小学生在刚刚接触阅读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着重的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其次才是阅读技巧,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觉得阅读有意思,就会自主地关注阅读,從而真正喜欢上阅读。

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先问出学生的阅读喜爱类型,带领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适当在加入寓言故事、童话等一系列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题材,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可以挑选出最喜欢的阅读类型。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朗读,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更加的喜爱阅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光对阅读感兴趣,更对语文感兴趣。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重点,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题课堂的教学质量,经过不断创新阅读方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不断完善和创新,改变学生阅读环境,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于阅读的分析能力,这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阅读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语文教师需要将自身的教学思路进行完善,为小学生开展更加全面的语文阅读教学,以保障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亚雄《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学周刊》2019年第6期。

[2] 裴媛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学周刊》2017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小学教学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