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影响探究

2020-06-07 03:02樊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风格意志想象

樊伟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专家及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进行的各类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都是侧重在阅读教学这一层面。但几轮教改下来,反观半数以上的中学语文课堂,仍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教师讲得精彩绝伦、学生实际收获不大。这表明,单单从教师“教”的层面下功夫,是收效不大的。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课堂阅读,虽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读”与“学”。文章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心理因素与语文写作能力的因果关系,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风格 意志 想象 心理体验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23

写作是个体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直观映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心理特点,不一样的心理特点影响着写作风格和写作观的形成。青春期的初中生有着较强的表达欲,他们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自我意识也得到空前发展,这使得初中生的写作往往渗透着与其他年龄段不一样的生活感受、心理体验和情感冲突。

一、初中生写作的心理特点

1.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是写作教学中最常见的写作心理之一,表现为学生感觉对写作的漠视和冷淡,对写作提不起兴趣,不追求写作质量,只是敷衍对得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拥有冷漠心态的同学的作文平平淡淡,无论从作文的词句表达,文章立意,还是文章的结构等方面,都很难找到可圈可点的地方。对写作的冷漠可能具有特异性,即对其他的学习任务有兴趣,单纯地对语文或者语文写作具有巨大的冷漠心理;也可能具有非特异性,即这样的学生对写作之外的其他事情也具有较大的排斥性。

2.厌恶心理

厌恶心理是学生在心理上对语文写作训练的排斥,在行为上对写作活动的对抗。这种学生的作文欲望极低,连应付交差都很难办到。由于在写作中很难获取成功的愉悦感,所以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这种心理也正是学生生活观的真实映照。在语文写作实践中,对写作存在厌恶心理的同学其实有很多,这种心理能够产生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写作的价值,内心也缺少希望通过写作来表达自我需要的欲望;另一方面,厌恶写作的同学大多是写得不好,缺少写作自信的同学。

3.焦虑心理

与以上两种心理不同的是,存在写作焦虑的同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写作的价值,也愿意认真习作。然而,只要接到写作任务,就开始头疼脑热,焦躁不安。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不良的写作动机,长期写作挫败感的累积,以及个人的性格缺陷都是产生写作焦虑的内在原因。有些同学在写作中总是过度揣摩教师喜好,写作中容易放弃自我的真实感受,倾向于讨好式的写作,这背离了写作的本意。同时,对教师正面反馈的过度期待,往往导致写作的焦虑心理,当得到教师正向反馈时写作情绪高涨,当得不到教师的积极评价就感觉十分沮丧,内心焦虑不安。

二、心理因素对语文写作的不良影响

1.学生的写作动机

写作动机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直接因素,也是语文写作教学中极易被教师忽视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写作动机不仅能维持学生写作的专注力,让其保持坚持写作的行为习惯,而且,积极的写作动机有利于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为了得高分一味地迎合教师喜好。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要让学生知道写作不单纯是应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自我意识的真实表达。

初中生的写作动机较为复杂,与学生的童年经历、学习背景和原生家庭都有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第一种,敷衍型。这类学生本身对写作没有抱有多大的热情,他们的写作仅仅是为了敷衍老师,并不想从写作中获得什么。因此,即使有写作行为发生,但也是敷衍了事。第二种,应试型。这类学生的习作会认真地揣摩阅卷人的阅卷心理,无论是文章的结构,作文的立意,还是辞藻的运用上都以得高分为写作目标。这就使得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会因为写作意图而背离真实的内心想法,甚至捏造事实,过度煽情等。第三种,情感需要型。情感需要型的学生能将写作看成生理和心理需要,他们对写作本身有着较为浓厚的情感,也愿意用文字抒發自身的真实情感。有些同学也会以记日记的方式来记录生活,内容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感染力。

2.写作的情感态度

直击心灵的文章不是写作技巧的不断累加,失去情感,文字容易丢失灵魂。余华的《活着》为什么能够打动人心?因为作者倾注了真实的情感,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在悲天悯人的字里行间诱发了读者对自身遭遇的联想,激发出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由此可见,真实的情感积淀对写作来说必不可少,虚假的情感渲染不仅容易让读者产生距离感,而且千篇一律的故事编造和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文字堆叠很难常读常新。学生不同的写作情感,不同的写作态度会决定文章的立意和写作的高度。情绪高昂的作者内心世界是热情洋溢,文章自然也是洋洋洒洒,磅礴大气;抑郁苦闷的作者的文章总是一波三折,用词委婉,构思严谨,立意悠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体验。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渗透着不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通过知识的输入不断地积累作者的情感因素,认识什么样的文章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然后恰如其分地表达要表达的情感。情感在写作中有着多样化的表达方法,只有认真地观察和感知生活,思考生活,文章的感情才能自然地流露,才能写出有血有肉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来。

3.学生的写作意志

作文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和文字堆积。写作本身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不仅要消耗脑力和精力,而且作文过程中内心活动的情感挣扎也考验人的意志。林奕含在访谈中说过自己的写作经历:她说自己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写作的过程也只有在心情非常不好的时候才能写一点出来。在动笔之前花去了4年的时间才“底定”内容,然后经常要花去8小时去密集地写作。

三、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1.写作动机的培养

写作动机是影响语文写作的关键因素,不一样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意图,会造成不一样的写作结果。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养成正确的写作动机,认识写作的价值是写作动机培养的第一步。凡事皆有因果,在教师的写作教学实践中,首先,语文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写作的价值,同时能够较好地识别不同的写作动机,这是动机培养的前提。其次,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要努力的规避个人喜好,公正地给予评价,要允许自己不喜欢但是的确有质量的文章存在,防止学生千篇一律地投“老师”所好。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告诉学生写作不是漂亮文字的堆叠,也不是功利化地达到自己的某种需要,写作的本质在于满足内心的某种表达的欲望。最后,教师在写作指导时,要提供学生更多的生活素材,创设具有一定想象空间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接受多元化的情感体验。

2.养成健康的写作情趣

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选择想要写作的对象或作文风格。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和快捷化,初中生好奇心强,对不良诱惑缺乏判断能力,对陌生的东西又善于模仿。因此,这使得有些同学在写作时,字里行间容易充斥不良的价值观或者低俗幼稚的写作片段,这严重影响中学生写作观的养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筛选健康积极的文章、作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坏做出思考和判断;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文章立意要积极向上,及时纠正不良的写作倾向,培养健康的写作情趣。

总之,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不断地分析学生的写作心理,引导学生的写作动机,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写作心理。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认真总结学生在写作中的成长变化,鼓励他们坚持写作。语文写作教学需要较高的知识密度和长期的经验积累,只要科学合理地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在成长中逐渐体会到写作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徐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突围路径》,《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2期。

[2] 吴欣歆《作文评改:基于问题诊断的写作能力进阶》,《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风格意志想象
动物的“自由意志”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