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06-07 03:04林卫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质量初中语文

林卫英

摘 要:语文教學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必修科目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老师在开展语文活动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能力 教学质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41

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语文作为语言学的一部分,是初中学习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老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让学生可以提高自主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间段中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各种方面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往的语文教学老师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以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动态过程,老师在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一,教学观念缺乏创新性。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所形成的教学观念一直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语文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语文知识中的语文思想,以及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感受,使得学生一直在形式化学习语文知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选择一些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透彻地掌握课本中的语文思想与语文知识;其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是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直接为学生讲解课本中的语文知识,使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课本中的语文知识,还会产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抵触与厌烦的学习心理,使教师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而为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语文发展,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丰富对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授语文活动实践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点,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相对较高,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则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增加语文学习的难度。老师在讲解初中语文知识的时候,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和语文之间拉近距离感,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体现出更高的积极性,才有动力思考和分析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如在讲授《孔乙己》课程时,为避免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可提前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收集孔乙己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掌握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组对组继续比赛,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深度学习课文中的语文知识。虽然会浪费教学时间,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语文发展奠定基础。

2.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的冲突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积极思考。假若学生不经过思考直接学习语文知识,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就会一直流于表面,学生的语文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析与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在语文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老师在讲起《列夫托尔斯泰》这一门课程的时候,不同的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都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可以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介绍,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能够从对问题的探究中,发现语文知识的本质,将自己被动学习的思维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思维,从不同的学习角度思考语文知识,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3.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传授细微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仅要通过老师的努力,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假若教师难以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者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就会出现时而自主思考,时而跟随教师思考的不良思考与学习现象,这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下降,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语文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辅导下,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此外,老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还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确保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

例如老师在讲解《桃花源记》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放慢教学步伐,在讲解语文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不是一味地想要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使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教学中,逐渐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与思维能力,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中,深度学习课本中的语文知识。而且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可以踊跃发言,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以此,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文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实践过程当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老师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将思维培养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九录《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分析》,《学周刊》2018年第7期。

[2] 黄长池《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8期。

[3] 杨雨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散文百家(下)》2016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质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思维能力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