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悬疑推理影视剧回顾:新问题、新趋势

2020-06-08 11:16
电影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影视剧法治

肖 军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100088)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除了多家机构推出榜单予以梳理和总结之外,该年也是悬疑推理影视剧爆发的一年。但通过回顾2019年悬疑推理影视剧,不难发现,该类型影视剧存在新挑战、新问题,同时未来的发展也面临新机遇,改革也有新的趋势和方向。

一、时代印记:70年回顾与展播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此不同机构也组织专家挑选出了系列榜单,如中国警察网“70年中国公安影视掠影”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多家推出的“70部优秀政法题材影视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广电总局遴选出的86部优秀电视作品进行百日展播中也不乏优秀的悬疑推理影视剧,可见该类型有一席之地。值得说明的是,业界对于警匪、悬疑、推理、犯罪等类型的界定并没有统一,他们大多数情况都是交叉的,所以只要有其中的元素,就可以归为相应类别。

中国警察网于2019年9月20日在其公众号中公布了70年中国公安影视掠影,囊括了具有代表性的52部公安影视剧。无独有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政法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讴歌政法英雄,凝聚奋进力量,中央政法委邀请中宣部电影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政法各单位有关专家,从中央政法各单位最初推荐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拍摄的209部作品中,推荐出70部优秀政法题材影视作品。两份榜单有所区别,例如,前者包括诸如《余罪》《法医秦明》《白夜追凶》等多部网剧,后者则为电影院上映的影片和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虽然名为公安类、政法类题材,但基于上述分析,这些影视剧都带有悬疑、推理元素。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中宣部宣传工作统一部署下,开展“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遴选出86部优秀电视作品在全国各大卫视和平台进行展播。纵览这些优秀作品,其中带有上述元素的有《你好,检察官》《警官王快乐》《小镇警事》《光荣时代》等几部剧。说明该类型影视剧在中国影视剧领域早已占有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并且值得研究。

二、此消彼长:数量爆增但质不高

2019年类型影视剧的数量激增,不论是上映的影片还是电视台、网络播放的电视剧,至少过半百。相比于2017年的爆款《白夜追凶》《无证之罪》,2018年乃至目前为止悬疑推理片的票房冠军《唐人街探案2》,2019年虽也有爆款出现,如年初的《破冰行动》和暑期的《长安十二时辰》,但相较于2019年该类型影视剧庞大的总量来说,爆款少之又少。比如,《冷案》《失控》《反贪风暴4》《廉政风云》《天下无诈》《秦明·生死语者》《雪暴》《扫毒2》《沉默的证人》《保持沉默》《使徒行者2》《暗黑者3》《铁探》《绅探》《飞虎之雷霆极战》《伪钞者之末路》《追龙2》等不胜枚举,尤其是进入11、12月以来,《南方车站的聚会》《误杀》《吹哨人》《反骗天下》《漫长的告别》《不知东方既白》《心灵法医》不约而同地上映/播放。但其中引起广泛关注、拥有话题量的则并不多,让人不得不担忧此类型影视剧的未来走势。

虽量爆但质不高,是悬疑推理影视剧长期面临的挑战,市场有需求,但质上不能满足观众。观众或许会转向其他类型,导致悬疑推理影视剧的观众黏度下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三、大IP哑火:热潮退去根在推理

经典IP哑火也是该类型影视剧面临的困境,如《暗黑者》《法医秦明》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广受欢迎,但2019年《暗黑者3》并未引发热议,《法医秦明》系列更是只有一部上映影片和几部网剧,口碑平平。

《暗黑者》第一部、第二部在经历了热播、下架、上线等起起落落后,终于在2019年其终结篇(第三部)问世。但沉浸了几年后,该系列的第三部没有引发多大的观看热潮。可能由于前两部的“命运多舛”,第三部在画面尺度以及案情的推理上明显有所弱化,对于部分“忠粉”而言,这样的变化确实有些让人心生落差,从而导致了质量的下降。2019年《法医秦明》系列有几部,但多是在网络播出而非院线,院线的只有一部《秦明·生死语者》,票房不足3000万,豆瓣评分更是低至4.2分,而网络播出的《法医秦明之致命小说》豆瓣评分4.0分,这显然不能与《法医秦明》网剧第一部豆瓣评分7.1分、播放量近20亿相提并论。究其原因,换主演、编剧剧情不合理、不自然,脱离现实、悬而不疑使得后续作品不佳。

作为悬疑推理影视剧,应以“逻辑为要”,有严密的推理让剧情环环相扣,但包括《暗黑者3》《法医秦明》后续系列等在内的诸多影视剧,逐渐发展成为经不起推敲、频频出现逻辑漏洞的悬疑推理剧,难免让人失望。因为悬疑推理影视剧的看点就在悬疑、推理,如果在推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显然会严重影响质量和观感。所以,如何将逻辑推理更好地融入成为该类型影视剧的关键所在。

四、模仿超越:重视地域文化因素

近些年来,内地在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模仿现象逐渐增多,如《嫌疑人X的献身》《上锁的房间》《时空来电》《误杀》就是分别模仿自日本《嫌疑人X的献身》《上锁的房间》、韩国《信号》和印度《误杀瞒天记》。

表1 内地影视剧模仿对比

其中《嫌疑人X的献身》《上锁的房间》是有原版小说,包括日本的影视剧也是根据小说改编。而2019年的网剧《时空来电》,完全模仿了韩剧《信号》,从下表可以看出:

表2 韩国电视剧《信号》与中国网剧《时空来电》对比

但《时空来电》并不是“完全抄袭”,其中融入了多重元素,尤其是重庆地域、文化要素。以重庆为例,近年来在重庆拍摄并具有典型山城文化的影视剧不占少数,如前些年火爆的《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但在悬疑推理片中体现地域、体现文化的不多见,不过今年的《受益者》《少年的你》《时空来电》确实体现了重庆作为一个别有韵味的城市来成为影视剧的空间影像载体的现象。在《时空来电》里,将重庆“红衣男孩案”、埋下证据后该地成为“网红”轻轨站、利用长江索道杀人等融合其中,具有典型的地域色彩,而将地域特征与侦查破案、悬疑推理相结合就更为难得。在创作不顺或没有新意的情况下,模仿或许能成为悬疑推理影视剧的另一条出路。但如何模仿,如何在模仿过程中结合中国本土元素是关键一环,不能为模仿而模仿,同样不能在模仿过程中丧失了中国特色,这样不但无法超越,反而有抄袭之嫌,同时也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重要的因素在于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

一些专家认为,翻拍经典的要素在于:本土当下化、结合新的类型片元素、挖掘原作更深层面、发掘新要素。当然,无论是翻拍也好,改编也罢,都将逐渐走向理性。对经典故事进行改编,只有用心创作、走向理性,进行本土当下化,挖掘原作更深层面的内容,才能让经典通过翻拍焕发新的活力。不久前上映的《误杀》便是一个范例,其故事紧张刺激,对于原版《误杀瞒天记》进行了很多精妙的改编。更有影评人指出,《误杀》的横空出世,“唐人街探案”宇宙是否即将起程?“唐探”从黑马到系列再到可能的“宇宙”,无一不是将多重要素集于一身:异国风情、喜剧、探案、悬疑、推理等,虽然有泛文化的隐忧,但不得不说这一目前中国悬疑推理电影中票房冠军还算带给了观众多重惊喜,这些惊喜来自多国地域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国产悬疑片需要《误杀》这样的“故事核”。而对于家庭的守护、故土的眷恋,也是深深埋藏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深层情感。如果将这些文化情感发掘出来,影视剧必将出彩。

五、要素多元:扩展专业现实题材

悬疑推理影视剧走到今天,将专业范畴逐渐扩展,从公安、检察到私人调查、保险调查,是扩展专业、打开思路的一种途径。打造更加丰富多元要素的类型片,在所涉领域和知识上力求有所突破。如《反骗天下》已经将触角伸向了保险调查,也算是广义的推理剧。网剧《反骗天下》聚焦保险业,该片是国内首部以“保险调查员”视角切入,主角们调查各种奇特的保险事件,共同寻求真相与正义的故事。它一反从警察、检察官调查案件的视角,从保险调查员角度对案件展开调查,别有一番滋味。电影《催眠·裁决》则是融入了催眠这一专业,较好地平衡了真实与演绎,在科学允许范围内开展创作,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并兼具对人性的探讨。出现在广电总局“百日展播”名单中的《光荣时代》一剧,更是将刑侦破案与反特融合,多重元素使得该剧质量上乘,也是笔者观剧以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既讲反特又讲侦查的影视剧。其中,侦查、反特的专业性较强,并非泛泛而谈。

近些年,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逐渐增多,其中不乏由真实案例改编的影视剧。素有“白银案”影子的《追凶十九年》开辟了国产新类型——影片在警察题材创作类型上的突破:案件影响警察,并非警察影响案件。根据广东省2013年“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这一真实案例改编的《破冰行动》在2019年掀起了一波热潮,已经成功地引起了青少年的注意,具有黏附性。该剧首先在网络平台播出,极大迎合了青少年的口味。从收视人群统计来看,也是青少年占据不小份额。《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建成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而通过影视剧的方式来教育青少年,不失为一种警示之法。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可以起到一种警示作用,编剧也可以根据掌握的材料进行创作,一举两得。

六、另类悬疑:展现压抑窒息黑色

近些年来,以“天气”为片名的电影越来越多,如2017年上映的《暴雪将至》以及2019年上映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雪暴》。这些电影的共同点在于将叙事背景放置设想的天气当中,如“风”“雨”“雪”等,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悬疑、窒息的氛围。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还有“云”,这个“云”可不仅仅指天气,还指影片中连阿云这一角色,故事就围绕着失踪的连阿云是否已经死亡展开。如,连阿云和林慧抢夺方向盘导致连阿云死亡的一场戏,林慧不但不选择及时刹车,反倒一路狂踩油门,从法学角度来看,争议点在于该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并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从影视角度来看,手持摄像机全程跟拍这一过程,渲染紧张气氛。与其说是为了叙事的合理性,倒像是导演为了强调其眩晕风格的一种炫技行为,让观众产生了压抑、窒息、眩晕感。当然,在这一行为之后,给观众留有连阿云是否死亡以及相关人物最后命运等另类悬念。

此外,《南方车站的聚会》中飞车割头、雨伞杀人等明显带有“美学暴力”元素,于是有人将其界定为带有犯罪元素的文艺黑帮片。影片中展现的小偷动员大会、警察动员大会、拆迁动员大会这三次“聚会”,讲述的是小偷在黑暗中的生存现状,同时对矛盾执法者进行了刻画乃至延展至底层人生活的悲哀。影片给观众最大的悬念就是“枪杀警察者”何时被抓住,但作为主角,想得更多的并不是逃跑,而是被抓前要把警方的悬赏金留给自己的家人,这种带有黑色、阴暗元素的另类悬念也是一种期待。相信,这些要素的综合能够更加吸引观众,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观看体验,或许也能成为一种趋势。

七、法治教育:彰显类型应有之义

我们研究悬疑推理影视剧,其实也可以算是一个提供法治教育的机会。一方面,该类型影视剧提醒我们,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重视起来,这方面的典型如《少年的你》。饱受抄袭争议的《少年的你》聚焦于未成年人犯罪、校园欺凌这一现实,是难得的现实主义与人文温暖兼备型的题材优秀影片。对此,在法学界,尤其是刑法学界、犯罪学界展开了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激烈讨论,这在以往并不多见。但笔者认为,与其将重心放在对年龄划分上,还不如制定方针政策及时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法治教育进校园、进社区,寻求一种治本的方法,将未成年人犯罪率降低,关心未成年人、青少年成长、成才。

另一方面,不少影视剧中凸显了公安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如《雪暴》中依靠群众熟悉地形,找到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处。这不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力量,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还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的宗旨。2019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也是该类型影视剧的附带功能,也告知群众应该积极提供破案线索——正是对群众法治观念的培养教育,共同建设好、维护好法治社会。网剧《漫长的告别》中因为主人公私下调查,将有关信息没有告知警方,才导致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这从反面进行了法治教育。同时,也提醒警方要做好群众工作。

结 语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3月4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作为独特的影视剧类型,不仅可以通过创作传播本土法治文化,而且要多创作一些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品,表现出高尚的职业素养和先进的法治理念。毋庸置疑,先进的创作理念对影视现实主义叙事与艺术表达相互借鉴、主旋律的把握、正确价值观的弘扬乃至整个法治社会的构建都有积极作用。作为占有一席之地的影视类型,悬疑推理影视剧需要在法治社会背景下充分挖掘文化、地域、专业、题材、教育的内核进行现实创作,在“守住”主流价值观(守正)的同时创新类型技巧、语言、题材丰富程度(创新),兼具文化与法治的双重价值,还应对当下最紧迫的扫黑除恶(严惩“保护伞”)、反贪反腐、毒品问题治理、青少年犯罪等热门社会问题进行观照。这不仅是对凸显文化自信并不断丰富人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是其成为一种特殊类型应有的担当与责任。

猜你喜欢
影视剧法治
在法治护航下实现新飞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影视剧的认同重建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从对《甄嬛传》的评价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