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的应用体会分析

2020-06-08 05:40张俊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者整体

张俊英

(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当前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普及等原因,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当中出现意外事故的概率明显增加,意外事故一旦发生,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避免受伤人员出现严重后果[1],在抢救期间血液质量是不可缺少的物品,只有确保合格的、大量的血液制品才能够保障抢救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我国目前主要通过无偿献血的方式来完成血液采集[2],确保能够满足抢救过程中对于血液的需求,无偿献血过程中为了保障不会影响献血者的积极性、安全性需要给予合理护理干预[3],在经过摸索以及结合采血点实际情况后,在无偿献血者招募或者采集血液过程中配合整体护理,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固定献血点2018 年招募和血液采集无偿献血者对象为本次研究数据来源,随机抽取100 名,对所有无偿献血者通过登记方式记录经历。确认所有献血者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相关内容符合。其中有男性53 名,女性47 名;年龄22~46 岁,平均(30.4±3.4)岁。给予数字编序后随机均等完成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有50 名,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献血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告知献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根据献血者的身体状态对采血量提出建议,完成采血之后让献血者对穿刺位置按压,告知应该保持充分的休息并及时补充营养。

观察组献血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划分献血者类型。提供高质量的接待工作,通过有效的接待来掌握献血者诸如性别、性格、年龄、学历等背景,并结合身体状况和献血动机来完成对献血者的归类,让护理工作内容更具针对性[4]。②对献血者采集血液的过程中要保持动作的轻柔缓慢性,态度始终温和,且在相对交谈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献血者的具体性格特征来让整个交流的有序、高效率进行,若献血者的性格存在优柔寡断的情况则需要耐心的说明献血优势,告知完成采血后要重视的相关重点事项,如果献血者沉默寡言则应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5]。③回访工作,献血者在献血之后的4 周对其进行一次回访,回访方式可以是电话或者微信,了解献血者的恢复情况和营养补充情况,如有不正确的地方需要对其科学指导。鼓励献血者积极提出疑问,以耐心的态度解答,提升献血者对于整体工作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献血质量合格率、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二次献血次数数据比较后,可知观察组均更具优越性(P<0.05),请见下表1。

表1 不同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应用价值[n(%)]

3 讨论

在当前各种重症抢救中输血是其中一道重要程序,而血液主要来源是社会无偿献血,在这个过程中献血者的体验决定了血液采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无偿献血是临床使用血液抢救的主要来源,但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却并不顺利,这和很多因素存在联系,诸如人们的献血意识薄弱、机构对于献血的相关知识普及程度不足、工作人员采血操作不够严谨等[6],这些不但降低了献血者的献血质量和献血安全性,同时也不利于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的认同程度,因此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医疗护理理念的发展,为了更加符合当前背景和人们的需求,单纯针对客观情况而采取对应处理措施其局限性已经越来越明显,以往对无偿献血者的护理仅限于采血量的评估、献血后的出血点按压指导以及饮食营养补充等[7],对于心理的满足和整体安全感所提供的作用并不足以让献血者对于献血的认可与配合。

整体护理模式是将受服务对象作为护理的中心重点,在现代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使得护理程序更加系统化。采血过程中护理的操作技能是献血者综合感受的重点来源,因此整体护理在调整得更加标准化、程序化的过程中对于技巧的要求不可忽视。现代医疗护理的相关工作内容当中整体护理模式是相对新型的一种服务理念,让对患者提供的护理程序逐渐系统化,对于相同类型问题的护理过程中,对于献血者的护理除了生理方面的安全与需求,心理方面的肯定和认同感也极为重要,除了扭转献血者对于献血事业的认知,同时也要强化医疗血库系统和献血者之间的信赖感。观察献血者的身体时要对献血者进行思想教育,确认其献血健康符合相关标准,让其了解到血液的采集对于人体的伤害并没有外面传闻的那么严重,且适当的献血对于健康还有积极价值,重视对于献血者在思想觉悟上面的引导和教育,不会对献血的过程产生厌恶感。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无偿献血者献血后质量的合格情况、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后续献血情况来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价值,上述指标中观察组献血者相关数据均有显著优越性,提示了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当中的积极作用,归纳其优势包括如下[8]:①展开整体护理措施对于招募无偿献血者的工作质量有积极提升价值,在该护理引导下护理人员对于献血者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更加重视,在展开相关具体工作当中,从招募开始便已经进行了护理工作,通过对献血人员的身体状态评价、交谈等手段来了解其具体状况,作为制定相关服务程序的参考数据,确保献血整个过程都保持着规范性、科学性。如献血者并不符合相关的献血要求,那么则需要通过护理措施的调整来尽量使得其身体指标进入到正常范围,控制献血者被淘汰率,让献血的招募工作能够展开。②提高了血液采集的工作质量,部分献血者由于劣质的采血过程而在完成献血后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而这些反应大部分是在献血的过程中受到强烈刺激所引发,在献血过程中受到刺激而发生了神经失调情况,机体局域组织出现了缺血缺氧状态,这种影响的因素包括了地点、心理、操作等,针对这些情况调节采血的环境,通过系统培训手段来提升操作人员的技术质量,降低可能造成的一切不良反应。③有效的回访工作是保障献血者后续献血意愿的重要价值,肯定并感谢献血者无私的行为,告知血液检测的相关结果,关心是否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并给予对应指导,对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充分解答献血者存在的疑问,同时要和献血者做深入的交流以了解其是否有再次献血的意向,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导致,作为参考依据调整护理内容。

对献血者通过新技术采集血液的时候也要相对应地调整周围的环境,密切观察献血者的反应状态来掌握其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通过献血者的个体特征来分析其神经所导致的对应调节失衡问题,并制定对应的调整方案。诱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种,较为常见的是因为精神情绪紧张所导致,还有部分献血者是因为空腹献血所导致,少数献血者则是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对于献血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穿刺的影响,经过实践后可知最为合适的是静脉穿刺采血手段,不但能够确保采血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同时还能够调整献血者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护理展开过程中的具体方式需要根据献血者的特征做选择,献血者在献血期间所存在的疑惑、问题都能够通过展开心理护理的方式来关注其健康状态,也要重视对于献血者的隐私保护,对于已经被永久淘汰的不合格献血者要避免进行信息的私下传达,防止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出现尴尬的情绪,以各种专业化的护理手段来提升献血率。

献血者完成献血之后还需要进行回访,这种护理工作能够充分体现采血供血系统对于无偿献血者的体贴与关心,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于献血者的尊敬评价,以邮寄慰问信息的方式来对献血者表示感谢。在回访的过程中也要了解献血者在休养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一般容易发生神经疲劳,因此献血者在完成献血之后要叮嘱献血者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重视对机体营养的补充。

综上所述,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其献血的积极性、安全性等有重要价值,降低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献血的健康价值,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顺利展开,可在招募采血过程中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献血者整体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讨论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彰显公平正义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