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06-08 05:40张丽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例数护理人员

张丽春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疾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患者心肌功能受损直至坏死最后所得综合表现,此类疾病具有较为严重的致残性以及致死性,严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此类疾病通常是需要应用进行及时、科学的治疗,但是很多患者对疾病过于陌生,加之一知半解的理解会影响治疗过程之中依从性,此时仅仅只依靠治疗是很难保障预后效果的,因此需要较为专业的护理干预来保障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为了探究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了近50 例患者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特别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50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个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 例患者,对照组中15 例男,10 例女,年龄30~74 周岁,平均(53.56±1.99)周岁;观察组中14 例男,11 例女,年龄31~75 周岁,平均(53.21±2.03)周岁(P>0.05),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本次选取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表现,并且其中应当排除存在:(1)严重精神疾病难以有效沟通患者;(2)严重脏器受损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基础护理

(1)患者应当在保障绝对卧床休养,并且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以及安静温和,减少一切容易对患者造成刺激的事态;(2)观察患者疾病情况,应当增加患者呼吸过程中的含氧量,为其准备有效供氧,以此减少心脏的负荷;(3)护理人员应当实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出入量,如若患者血压、脉搏或者体温出现异常需要进行详细观察;(4)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注的过程中应当控制流速,避免诱发急性水肿表现;(5)患者在手术之后或者疾病原因可能出现疼痛不适,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同患者交流以此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者使用音乐、多媒体等方式,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镇痛药物。

1.2.2 观察组患者加以健康教育护理

(1)个人资料卡,等待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同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为每位患者制定不同的个人资料卡,其中应当包含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禁忌史以及疾病表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体质以及疾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告知患者出现疾病的原因、表现、严重性、常见并发症、治疗方式以及预后能力等,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保持语言温和、动作轻缓;(2)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此类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的特点,患者可能对于突发疾病诱发的身体损伤难以接受,可能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对于患者治疗效果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了解患者内心诉求进行有效疏解;(3)饮食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塞患病后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让患者知晓需要多选用高营养、易吸收的食物,尤其可以多选用新鲜的蔬果,并且在患病期间需要增加日常饮水量;(4)预后健康教育,患者在卧床休养期间应当指导患者采用科学床上排便体位,避免活动影响患者心脏,等待主治医师判断患者体征进入稳定之后,患者即可进行有效的运动,应当从被动到主动,主要以患者耐受性为主,在卧床期间应当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以此减少发生褥疮的可能。

1.3 效果判定

比较并收集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的各项相关知识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其中使用自拟软件进行评分收集,相关知识之中应当包含疾病预防、病症概述、合理用药以及自我护理,各项的评分的满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掌握知识能力越强;护理全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褥疮、便秘、肺炎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出现,如若出现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紧急处理,避免病况深入影响患者治疗;最终总护理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 软件包计算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在疾病预防、病症概述、合理用药以及自我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知识评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知识评分

组别 例数 疾病预防 病症概述 合理用药 自我护理对照组 25 78.65±10.51 82.36±11.25 79.58±10.98 82.65±11.36观察组 25 86.09±12.37 90.24±4.36 87.09±11.06 91.65±4.88 t 2.292 2.159 2.409 2.404 P 0.026 0.036 0.016 0.016

观察组患者护理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要远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作为临床之中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的危急重症,通常患病后会诱发患者心脏前后胸骨出现明显的疼痛,并且会伴随冷汗出现,患者在患病后会还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伴随极为明显的濒死感,严重还可能放射性诱发其他部位出现疼痛,是极为严重的病症。据有关报道显示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发病范围越发广泛,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表现[4]。

本次研究是在基础常规护理之中增添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实质是属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传播于患者科学、健康的理论,并且将其高效应用于日常治疗以及生活之中[5]。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作为指导性的人物为患者进行详细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指导,具有强烈的目的性、组织性以及整体性[6]。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能够明显的观察到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之后增加对于疾病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为患者进行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对于疾病以及患者身体的护理之中,还增加了对于心理的关注,保障了患者积极直面疾病的信心,增加治疗过程之中的依从性[7]。但本次研究还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地在临床护理之中继续积累并且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案,以此保障护理的专业性以及护理效果[8]。

综上所述,使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之中效果极为显著,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于疾病各项相关知识的掌握,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例数护理人员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