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路径

2020-06-08 15:45赖兵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大数据

【摘要】本文基于对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元素的挖掘,分析传承和发展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利用大数据传承和发展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策略,提出开展数字化品牌设计,建立起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大数据系统,打造数字化推广平台,以扩大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宣传力度、增强其知名度。

【关键词】民间工艺 美术符号 大数据 广西北部湾

利用大数据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就是在信息化时代运用大数据技术,如三维扫描、数据摄影、数据处理等,将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作品进行提取、处理和保存,并将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进行处理后运用到现代化领域,进一步推动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在运用大数据继承和发展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过程中,还存在工艺美术缺乏数字化特色、工艺美术符号留存率低、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本文充分结合大数据传媒时代的优势,依据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及其传承现状,积极借鉴已有的经验和做法,着力探究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一、挖掘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元素

所谓“美术符号”就是人们对视觉的符号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符号”是呈现在民间工艺品的各种美术符号,往往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等,也体现了民族地区人们的审美取向、美术思考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等。北部湾民间工艺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和审美特征,这些独特的审美符号与北部湾特定的文化环境相联系,凝聚了北部湾的文化审美特点。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二、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传承和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率低,工艺美术缺乏数字化特色

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工艺美术品的欣赏品味逐渐升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整合、读取信息。但对于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和发展,还是以传统的传播途径为主,原因在于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率低,没有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导致工艺美术缺乏数字化特色,传播效率不高,人们对其感知度不高。

(二)工艺美术符号留存率低,长久运营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诸多危机。在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传统手工艺文化无法自觉地转化为以工业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城市文化。同样,手工艺作为生活艺术的传统功能也发生着变化,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丰富多彩,但缺乏有效的保存和传承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传承和发展。目前,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通常保存在艺人手中或当地艺术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大量保存的现象并不多见。在相关工艺美术的传播和发展中,也有线上产品如公众号、在线学习工艺制作等,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够紧密,运用大数据技术留存率相对较低,影响工艺从业者的行业忠诚度,以及部分手工艺移动应用创业者的持续经营能力。

(三)品牌意识薄弱,推广渠道有限

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作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因其创作物料和传承方式的局限性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单个门类手工技艺的形成过程和存在形式,与其所在地区(或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传统工艺美术强调手工生产,无法批量生产,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在传播途径上,有些是代代相传,有的是地方人民相传,很少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推广传播,再加上文化艺术市场中的虚假宣传和仿冒品泛滥,也影响了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

三、利用大数据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现实意义

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包含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实用价值,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北部湾民间美术资源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传达了当地民族淳朴自然的艺术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应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支撑,在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中应采用新的数据存储方法,既要注意保持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色和技术手段,又要运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工艺美术静态数据库,扩大网络宣传力度

一方面,在大数据、多媒体技术下,公众号、自媒体的宣传效果逐渐突出,将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化媒体中进行宣传已经非常普遍,而在此基础上对工艺美术品的宣传不仅能够提高精准度,还有效加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宣传力度,这样的宣传效果远远高于传统媒体的宣传。相关部门还可以在网络中创建工艺美术宣传平台,有效地将线上宣传与线下体验结合在一起,助力于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

另一方面,要建立静态数据库。对于这项传统的技艺,相关部门通过访问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记者的书面记录和视频来保存數据,这种记录方式在保存和传承工艺美术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信息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互联网+”和其他信息传播的概念,传统的工艺品记录方法无法达到推广目的和快速传播,这些传统材料容易损坏和丢失,很难被长时间存储。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构建工艺美术数据的数据库。数字数据库的建设,应根据不同的工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采集,传统的工艺美术,如刺绣、漆画、剪纸等,需要利用高清数码相机或平面扫描仪对这些作品进行数据处理,然后转换成二维图像;之后,这些工艺美术品通过二维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并存入数据库。对于漆艺、雕塑、陶瓷等三维空间工艺品,需要使用三维扫描仪或多角度高清图片进行拍摄,并将其转换为三维模型,然后分别将对应数据的分析存入数据库。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于显示工艺产品的材料特性、颜色特性和建模特性。这些特点的展示,不仅可以决定不同技术的运用,也方便人们快速寻找到不同类型的工艺美术作品。

(二)增强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知名度

目前,很多关于生活、装饰等工艺美术品已经广为人知,但是一些涉及其他领域的公益美术品还不被人们熟知,如北部湾民间美术资源钦州坭兴陶、北流型铜鼓等。传统学徒制工艺美术教学的核心是手工艺品的生产。师徒的生产动作要素是导致这类工艺美术,特别是陶瓷艺术多样性的核心。我们通过对基本道具、场景、角色等进行基础模型数据采集,对原始场景的写实描绘,有利于捕捉制作动作,观察工艺细节。动作捕捉的建立有利于工艺美术的传承和保护,不会因传承人的死亡而造成工艺美术技术的消亡。加上物质信息在原工艺生产阶段的整合,为整个工艺制作奠定基础。最后,借助大数据的宣传与再现,许多互联网平台出现拍卖会等也被人们不断认识,使传统的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更接地气。

(三)助力民间工艺美术走向国际舞台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民间工美术的数字化特色是产品应新时代市场化的要求而发展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新时代,民间工艺美术的设计、宣传、销售等都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支持。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走向国际市场,比如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北海的贝雕”和“玉林羽毛画”远销国外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将不断融合大数据技术进行创新发展,走向国际舞台。

四、传承和发展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数字化品牌设计,创新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

在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抓住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对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助力工艺美术的设计,使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中,赋予当代设计别样的韵味,逐渐打造出民间工艺美术品牌,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比如根据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对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进行认真研究,做好品牌定位,根据工艺美术品的名称、图形、用途等方面进行规范性的设计,并根据品牌设计中的色彩比例、图形的繁简等特点,有效结合数字媒体的要求达到人们所需求的视觉体验,实现立体化、动态化的发展,提升用户体验,为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基础。

在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钦州坭兴陶的创新设计中,我们可以将钦州坭兴陶的来源、制作、作品展示等做成清晰的视频模式,便于民众了解,并突出其特色,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钦州坭兴陶上的图案纹样进行虚拟模拟、再创造,有效还原这些精美的公益美术品,给予用户以视觉上的冲击,有效满足人们对数字化民间公益美术的需求。

(二)建立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大数据系统,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

在對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管理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字化的管理体系。通过地区政府的引导、政策的引领,笔者对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进行统计,建立工艺美术类型和艺术家技能信息数据库,通过数字摄影、数学建模、三维扫描等方法对作品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工艺和传统技术将其分为静态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形成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智库。

在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智库构建中,我们还根据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信息,如风格、种类、区域、背景等分类于静态资料库、传承人名堂、动态资料库,并归类材质、色彩、造型、场景描绘、动作捕捉、声音采集等方面,将手工艺品壮锦和绣球的精美图案、编制艺术,贝雕的雕刻艺术,京族哈节文化的民族服饰、舞蹈等元素,纳入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数据智库中,使其得以有效的保存与利用,便于人们查询和传承,促进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

(三)打造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数字化推广平台,大力推广品牌产品

古往今来,好的东西、好的品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熟知,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推广来支撑。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样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推广。在现代化时代中,利用大数据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可以使用户得到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体验。数字化的推广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专门打造一个聚集民间艺人、技艺、工艺产品等民间工艺美术发展平台,通过大力推广扩大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激发人们对工艺美术的兴趣,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对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推广中,我们可以在大数据平台上开通北部湾工艺美术“传承人名录”端口,包括人物介绍、工艺美术制作流程、作品展示、作品交易等,将民间工艺与市场结合起来,为从事民间工艺的工匠提供平台,为将艺术向市场推广提供一个平台,实现民间工艺符号更好的线上线下传承和保护,并有效地将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的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与用户有效沟通,促进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创新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运作,全面推广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特色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季承.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

[2]张浩.凤翔民间工艺美术的数字化品牌设计与推广[J].包装工程,2016(10)

[3]王刚,晨曦.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品牌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9)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大数据传媒时代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形态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KY117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赖兵(1978— ),壮族,广西宾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幼儿园品牌形象设计与环境空间设计。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大数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工艺的传承分析及阐述
立足发展民间工艺的大师工作室运转模式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民间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藤编家具设计
安徽民间工艺大师: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