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8 15:43张馨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应用

张馨方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值得广大数学教师深入研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26-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在新知识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针对新知识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在以往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自身如何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力求让学生通过听讲理解相应的知识点,进而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教学日标,但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应付现象,难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可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在相互的协作和互补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例如,教学《三位数的加法》时,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如何进行计算的话,学生容易形成机械化记忆,没有真正理解如何进行计算。因此,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以往学习两位数加法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讨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过程和步骤。同时,教师还引入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让学生计算“257+426”,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将各个不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然后分别进行整合,最终得出计算结果;有的小组先用257加400得到657,再用657加20得到677,最后用677加上6得到683。

2.在教學重、难点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消除学习障碍。因此,教学重、难点后,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讨,再让小组内已经掌握的学生为其他学生讲解,促使其他学生也能够突破学习难点。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往往更容易了解同伴的理解难点所在,进而也就可以在经验分享中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同学帮助,使理解困难的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难以理解怎么算除法、怎么得到余数,对于余数大小的掌握更是有较大难度,很容易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已经理解的学生可以向未掌握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计算经验,如果小组内出现比较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在全班交流分享。其中,有一个小组就提出了情境解决模式,即将相应的除法计算比作给同学分水果:如11除以3,就可以比喻为将11个苹果分给3个同学,然后看每个同学得到几个苹果、剩下几个苹果: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学生不仅解决了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还理解了为什么不能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余数大于除数,则每人可以再分,不符合分配要求。

3.在归纳总结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归纳总结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只有掌握了归纳总结的方法,才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实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日的。在以往的数学复习教学中,归纳总结往往是教师的任务,即教师呈现所有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巩固和记忆。这样的复习模式,很难使学生达到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复习中的应用表现出了较高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可以直接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某一章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构建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网络,达到了较强的记忆效果。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后,教师让各个小组进行相应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旨在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尽可能地将所有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且借助结构图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各个小组制定结构图后,教师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课堂展示,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数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先有效地划分小组,确保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可以有序开展。一般而言,小组的划分应该体现较强的内部成员差异性,这样才能确保小组内既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有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以达到相互协作和学习帮扶的作用。从各个学生小组来看,同样也需要确保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避免小组间出现差异过大的现象,以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需要注重学习氛围的有效营造,避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和负担,影响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为有效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同时,对于学生的任何意见,教师应避免直接批评和打击,以鼓励和支持为主,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3.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样能降低教师在课堂中的影响和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教”和“学”的权利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进行探讨和学习。另外,教师应该从小组管理以及小组运行等角度进行优化与协调,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关注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还要注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卜义.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

[2]李平.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

[3]杨兴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应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