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诉求

2020-06-08 15:43杨旭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小学科学生活化

杨旭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趋向生活化,符合学生学习求索规律,具有极为强大的教学促进力量教师要在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材料应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训练布设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探索机会,让学生在接轨生活认知基础上形成崭新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82-02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生活化设计,体现鲜明学科特点,具有更强契合性。学生都有生活认知基础,教师利用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布没,创设生活化情境、应用生活化材料、启动生活化活动、创新生活化训练,都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感知和体验,形成丰富学习成长点。生活化教学本身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接受更为顺利,给科学课堂教学注入丰富活力,形成课堂催化剂的作用,对学生科学认知进行拓宽和延伸,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有重要帮助。

一、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

小学科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认知有更多契合点,教师不妨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布设适宜学习情境。模拟生活环境、展开生活实验、列举生活现象、展开生活观察、展示生活画面、讲述生活故事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化学习契机,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找到教学设计取点,促使学生实现生活认知对接,顺利进入教学环节之中。

如教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闭上嘴、用手捏住鼻子,开始憋气,看谁坚持时间最长。吸气时肚子变大,呼气时肚子会变小。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具体操作,课堂气氛被点燃。当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跟进展开启迪引导: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空气,这说明空气里有什么呢?呼吸空气时,肚子会变大变小,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开始议论,很快就给出自己的见解:空气中含有丰富的氧气,我们人类呼吸就是要吸入氧气,以维持生命。呼吸时,肚子会变大变小,这说明空气是有空间性质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继续推开教学,拿出气球让学生吹,对空气的性质进行全新探索。

教师先为学生布设了小实验,学生对这样的实验最为熟悉,自然会顺利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当学生进入实验之中,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互动之中,了解学生学习感知体验,并继续给出教学发动,利用气球等材料继续教学引导,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教师利用实验打开教学,切准学生学习脉络,教学生活化特征极为鲜明,教学调度效果更为鲜明。

二、教学材料应用生活化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运用生活材料助学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生活材料的搜集和准备,以便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体验。

如教学《热的传递》相关内容,课堂教学启动时,教师拿出一杯温水,让三名学生现场利用温度计测量一下这杯水的温度,结果三个学生得出的结果不相同。教师由此展开教学发动:这三名同学测量没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水里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了。热在空气中可以传递,在水中、在固体中也能够传递吗?这里有酒精灯,同学们找找身边的材料,进行探索性实验,验证热传递的存在。学生听说要利用身边的材料展开相关实验操作,都显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有学生拿出钢尺,将钢尺一段放在酒精灯上烧烤,用手探视钢尺另一端发热情况;也有学生找来一个塑料导管,链接两个烧杯,加热其中一个烧杯,测量两个烧杯中水的温度。

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材料参与科学实验,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学生对科学实验本身就有浓郁的参与兴趣,教师适时布设相关实验活动,迎合了学生学习心理,特别是让学生自由寻找实验材料,给学生带来更多参与热情。

三、教学活动开展生活化

科学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个性诉求,为学生布设一些实践性活动内容,以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形成更多互动性学习契机。课堂讨论、话题辩论、小组实验、实地观察、材料整合、信息搜集、社会调查、游戏竞赛、情景再现等,都属于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做好精心筛选,以提升课堂互动品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建立学科认知体系。

在教学《声音的传播》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别开生面的实践性活动:利用声音传递规律,自己选择制作材料,设计一个“土电话”,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自己设计制作一部“土电话”,顿时有了参与兴趣。教师适时跟进,给学生以更多提示和指导,确保实验操作顺利推进。有学生找来一些纸盒子,还有一些细线,用小木棍系住细线,链接到纸盒子上,拉紧细线,转动小木棒,就可以在另一端听到声音。也有学生找到一些细长的竹竿子,用小木棍敲击竹竿子一端,另一端也能够听到声音传来……教师和学生展开多元互动,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课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教师为学生布设自主制作实验活动,学生自己搜集制作材料,展开互动性学习操作,并从学习互动中形成丰富学习感知和体验。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基础,给学生学习注入丰富动力。从学生良好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具有针对性的,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四、教学训练布设生活化

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操作,给学生提供丰富学习感知体验机会,形成丰富学习促进动力。特别是课外作业布设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生活认知意识,让学生借助生活经历展开学科知识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接轨生活展开实验操作和生活认知分析、列举生活案例和生活现象、展开生活观察和生活体验、搜集生活信息和生活数据,都可能形成生活化实践训练契机,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发掘,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深入分析,以便提升教学设计的匹配度。

学生生活认知呈现个体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充分的了解,以便给出适合度更高教学设计。如《怎样搭配食物》,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内容有主动探索兴趣,教师针对这个情况,给学生布设了生活化训练任务:先对自己的食物搭配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为自己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准备在小组中展示食谱并做深度分析。學生对食物非常熟悉,对食物搭配也有一定认知,但认知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引导,给不同群体学生做出不同提示。学生开始行动,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对自己的食谱进行分析,并白行设计了一天的食谱。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主动展示讲解自己的食谱设计。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认真听取学生的设计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专业评价,课堂学习被推向高潮。

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布设,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研究的机会。学生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最为熟悉,教师针对这个点展开教学发动,让学生先进行自我检查,然后推出食谱设计任务,给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提供了机会。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渗透生活化思想,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学习内容,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科学的主动性。小学学生对科学学科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这无疑是重要教学资源信息。科学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太多结合点,教师有意识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布设,其教学激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主动探索,这是科学学科教学重要启动点和落脚点。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小学科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