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2020-06-08 10:29邓芳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余映潮诗歌教学有效性

摘  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得有诗歌味、如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能进行独立创作是诗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现以余映潮老师的著名课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探讨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及诗歌分类教学的问题。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教学具有诗歌美、短诗长教、内涵深刻的特点,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但它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诗歌教学,不同文体的诗歌教学应该因诗而异。

关键词:余映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26-02

俄國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在体裁上是一首简单而又深刻的哲理小诗。课文后的阅读提示“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这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劝说口吻的哲理诗歌,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打破以往诗歌的教学模式。余映潮老师在教学这首诗歌时就很有特色,为这类诗歌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余映潮老师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看做是一首生命交响曲,教学过程共序曲、三个乐章和尾声小结五个部分。序曲相当于通常的新课导入,包括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余老师采用现代诗歌的分行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介绍变成了和即将学习的课文一样的体裁,新颖而有趣。第一乐章是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者通过不同的读法来训练学生的朗读,第一种是“用说话的方式”,读给他人听,是一种劝慰式的感觉;第二种是“内心独白的方法”,一种读给自己听的、独白式的(悄悄的、自我鼓励的)感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重点分析诗眼“欺骗”,给学生的启示是要坚强,要乐观。第二乐章是对比学习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重点分析“无憾”、“无愧”,给学生的启示是要诚实,要踏实。第三乐章是要求学生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创作诗歌,并且有教者自己和邵燕祥诗歌的展示。最后是课堂小结,余老师讲自己写的一段话“生活就像大海,总是有风雨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要珍视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活。”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一曲如流水般温柔的动人乐曲,学生学习这样的诗歌是不觉得枯燥的,反而是一种美的享受。余映潮老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得很美、很长、很深刻,将诗歌美的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

1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教学中体现了诗歌美、短诗长教、内涵深刻的特点

诗歌教学怎样教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这是长期困扰中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方面的问题。以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课堂压力,整个教学流程是按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步骤来进行的。诗歌本身就是一种美,诗歌教学更是一种美的教学。余映潮老师将诗歌教学的结构看做交响乐的三乐章,将诗歌表面的枯燥乏味、学生与诗歌之间的心理隔阂通通扫除,开头就给学生一种像听音乐般舒服的感觉,这自然就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余映潮老师让同学们通过两种不同的读法来感受诗歌、重点分析诗眼“欺骗”以及对比学习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这就是理解美的表现。而让学生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自由创作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训练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学习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过程就是在培养自己美的能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仅有八行八十二个字,语言简短平和,一看就懂。但越是简短的诗越不好把握,非得花费一番心思,否则就会将简单的诗歌教得让人乏味。余映潮老师将这首简短又简单的诗歌教得很长,又很深刻。余老师在教学这首诗歌的时候,并不局限于诗歌内容本身,而是设计了让学生对比学习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和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自由作诗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就不仅仅是课文内容本身,还有很多课文以外的拓展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除此之外,余老师将这首诗歌教得很深刻,每教一首诗歌都会和学生一起探讨总结诗歌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例如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学生的启迪是要坚强和乐观,学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给学生的启迪是要诚实和踏实。教学的最后,余老师用自己所写的一段话来做整个课堂的小结,同时也是送给学生的生活哲理。不同于强行灌输道理的方式,余老师就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并且接受了这些人生道理。

余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教学课例“以诗化的作者简介开头,以哲理诗似的尾声结束,中间学习课文中的诗,拓展课外的两首诗,阅读指导新颖特别而有诗意,创作同题诗歌。整个这课堂,学生都沉浸在诗的美妙意境中,收获了短篇哲理诗的真谛。”[1]余映潮老师诗歌教学的过程体现了诗歌美、短诗长教、内涵深刻的特点,这样的诗歌教学是有效的,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为我们在简短的哲理诗教学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2   不同文体的诗歌教学因诗而异

余老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确实是诗歌教学的一个很好的示范,但绝不等同于它适合所有诗歌的教学。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而现代诗歌的文体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基于王荣生等人的研究,我们将现代诗歌的文体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诗的抒情性;二是现代诗的(外形)形式;三是诗的音乐性;四是诗的意象和意境;五是诗的比喻、反复和对比等手法的运用。”[2]不同的诗歌所教的内容是不同的。例如,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教学这首诗歌时应该通过重点分析不同时期的意象来感受祖国母亲和“我”的个体形象。通过诗歌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历史的隧洞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这些诗歌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母亲在古老的农耕时期的贫穷形象;通过花朵的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即将到来时期的母亲形象;通过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等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母亲与“我”新生命的开始以及“我”的个体形象、小我对祖国母亲大我的深深的爱。在这首诗歌中分析意象是教学的重点。郑愁予的《错误》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之一,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这首诗的抒情视角和新颖别致的修辞手法、抒发的情怀是我们应该重点分析和把握的内容。卞之琳《古镇的梦》,与其说它是一首诗歌,不如说它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全诗通过讲万千大众中瞎子与更夫的故事,揭示了阴惨的社会环境和苦难的人生命运,抒发了作者痛苦的悲剧情感,寄托了一个古老民族的人民要改变自己悲剧命运的希望和向往。

不同于现代诗歌的开放和个性,古典诗歌因其距离我们的时间较远,所以通常的作者、背景、意象,情感以及一些古典诗歌常识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适应大多数古典诗歌的。诗歌集共性与个性于一身,并以其个性流传后世。有效的诗歌教学在不忽视诗歌共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它的个性。诗歌的个性或是以它独特的情感,或是以它新奇的语言形式,或是以它特别的音乐节奏,或是以它独具特色的意象与营造的意境,扣读者心弦。有效的诗歌教学就是要将一首诗歌区别于其他诗歌的个性挖掘出来,师生共品诗歌个性之美。我们应该借鉴余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美、短诗长教、内涵深刻的优点,但同时不能将它看成教学模式并套入所有的诗歌教学当中。如是这样,便忽视了诗歌与诗歌相区别的个性之美。诗歌的有效解读是诗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需要亮点,而且亮点往往来自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个性化解读,但同时也要警惕随意解读给学生带来的危害……阅读中的想象,必须以文本内容为基础,故意放大或刻意忽略,都会使学生养成贻害无穷的无中生有的阅读坏习惯。”[3]因而我们要重视诗歌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但同时要避开文本随意解读和过度解读的误区。这尤其需要语文教师以自己对诗歌文本的独特感知,还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做出有效的提示和引导。语文文本解读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才是好的?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篇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什么。必须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进一步加以批评,说他说得对不对,合情理不合情理,值不值得同情或接受。”[4]拿到一篇诗歌文本,首先应该对文本持有这样不主观臆断的态度,然后结合文本、作者、意图三原则进行解读,探究诗歌的个性之美。诗歌文本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很重要,不同文体的诗歌教学因文体而异,因个性而异。

“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诗歌教学的真谛永不止步。余映潮老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教学课例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但他的课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诗歌教学。因此,不同文体的诗歌教学还是应该因诗而异。

参考文獻:

[1] 符礼科.把短诗教长教深教美——赏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J].青年教师,2013(7):37.

[2] 马芹.现代诗歌情感艺术教学启示——以余映潮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代表性课例评析[J].现代语文,2016(01):51.

[3] 吴辉群.随意不该成为亮点[J].语文教学通讯(B),2019(1):36.

[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92.

作者简介:邓芳芳(1994-),女,陕西省延安市人,重庆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余映潮诗歌教学有效性
一堂朴实、厚实的语文课——余映潮《“飞天”凌空》课例评析
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