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方式分析

2020-06-08 11:39胡崇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胡崇春

摘 要: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教学趋势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组织学科教学的基本辅助手段之一,它可以取代一些常规的教学媒介,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互动模式来突破教学时空,转变教学形式。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客观分析信息技术对于物理学科的具体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教学优势,由此优化物理教学结构,以便综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结构,使其有效内化物理概念,把握物理学科发展规律。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形式、通过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利用教学软件重组课堂程序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学科活动。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形式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也需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人才培养任务,而这就需要全面解放学生,让学生能够以主体身份去建构物理概念。在此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便要思考如何才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低效行为,使其能够全面整合物理材料,及时生成物理知识。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十分明显,它具备实时的交互功能,能够整合国内外、不同时期的物理课程资源,且资源形式十分多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便要及时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有效课堂。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形式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是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高中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活动、探究活动与创新活动都可使其一生受益。因此,為了切实优化实验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师便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善实验教学形式,比如通过实验视频来展现演示实验,方便学生观察与分析;通过智能技术改造物理实验设备,突显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实验教学效果,更易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就如在“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课教学中,为了切实训练高中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笔者就提前录制了一则关于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的实验演示视频,通过近景拍摄的手法详细展现了打点计时器这一实验设备的结构组成、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还自主演示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操作方法。在此过程中,笔者还录制了旁白解释,以便通过语音提醒来优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深刻掌握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方法。在物理课上,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这一视频资源,让学生认真观看,使其自主归纳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技巧。如此,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可全面观察实验现象,且可根据视频画面自主模仿,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视频是可回放的,且支持倍速播放、快进、后退等,所以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灵活使用演示实验视频资源,以便使其切实内化物理实验。这就可以无形中解放学生,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使其切实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自主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则可更加直观地了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轨迹,使其进一步内化物理概念。

二、通过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

线上教学在近些年来备受关注,因为丰富的线上教学可以直接突破时空限制,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随时都可实现网络学习,及时完善学生的物理思维结构。因此,随着信息化教学软件的全面普及,高中物理教师也要尝试组织线上教学活动,全力构建云课堂,由此优化物理教学形式,构建有效物理课堂。

就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尝试组织线上教学活动,即首先整理了一些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文化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牛顿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时代背景、现实因素,初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使其懂得多观察、多发现,且要勤于思考,自觉继承科学家的优良思维品质。接着,笔者就针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公式证明过程制作了微课,较为详细地展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具体公式、公式的推理过程。通过多次剪辑,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主题的微课时长被控制在9分钟之内,然后笔者就与学生共享了这一微课资源,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观看微课,及时实现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课前预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可以自主设计预习计划,也可重复利用微课资源探究物理新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具体内容。如此,便可切实保护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使其自主完成新知学习任务,真正让学生积累线上学习经验,使其产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利用教学软件重组课堂程序

不管怎样,课堂一直都是落实物理教育的主阵地,高中生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物理学习技巧,锻炼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便要利用智能化教学软件来重组课堂教学程序,重构师生互动形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实现学习进步,切实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就如在“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了课堂教学活动,旨在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内化物理知识。首先,笔者在多媒体课件的首页插入了艺术字,写下“动能和动能定理”这一章节标题,以便让学生及时确定课堂学习内容。其次,笔者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生活中物体发生动能的动图,由此创设了物理教学情境,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迁移生活经验,使其积极分析物体做动能的客观因素,使其顺利进入物理思维状态。接着,在多媒体课件中,笔者就通过多张幻灯片展现了动能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以便引导学生实现物理探究,使其自主建构物理知识。接下来,笔者便在多媒体课件中收录了诸多物理习题,由此组织精讲精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物理课上及时展现自己的物理学习效果,使其积累有效的解题经验。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教学作用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科学发展潜能,优化教学程序与实现条件,切实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教学平台。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客观分析本学科的育人目标,由此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科活动,不断改善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若飞.信息技术下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创新[J].现代交际,2018(21):224-225.

[2] 刘汉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调查研究——以延吉市高中为例[J].才智,2018(30):157.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