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统战工作研究综述

2020-06-10 03:30刘嵩倪四秀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人士聚类

刘嵩 倪四秀

[摘 要]利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为依据,对我国网络统战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网络统战工作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和关键词,探讨研究趋势,结合实际提出网络统战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统战;研究综述;知识图谱;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4-047-05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拓展了统战工作的对象和范围,网络统战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著的《 统一战线实用工作方法 》中指出,“网络统战”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传统与现代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和立体交叉性等特点的统战工作  [1  ]。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理论界和统战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网络统战工作开展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利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論文为依据,对我国网络统战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网络统战工作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和关键词,探讨研究趋势,结合实际提出网络统战研究的建议。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CNKI数据库中以“网络统战”为主题进行检索,截至检索日期2020年7月31日,共得到相关文章323篇,经过筛选,删除会议记录、新闻报道和与主题关联较小的文章,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章223篇。将选取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进行格式转换成为CiteSpace可识别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词频分析法与共词聚类法,运用CiteSpaceV(5.7.R1)可视化分析软件,设置相关参数,运行后得到网络统战研究相关可视化分析图谱进行分析,了解网络统战工作研究领域研究现状、普遍关注点与发展趋势。

二、网络统战研究基本情况

(一)论文发表年度及数量分布

论文的发表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的发展情况。2002年发表的《利用网络资源开拓高校统战工作》一文中,提出“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创更开放、更生动、更有实效的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  [2  ],开始了利用网络开展统战工作的探索。2005年,中央统战部在全国统战宣传调研工作会上首次提出了“网络统战”的理念,“要求广大统战干部积极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善用新兴媒体开展工作”  [3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网络统战”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增多。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统称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一个重要群体,列入统战对象,让“网络统战”再次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新亮点和突破口。2016—2019年,年度文献数量均在40篇左右。

(二)研究作者

将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中转换格式,时间范围设置为2004—2020年7月,时间分区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为作者(Author),TopN=50,进行研究作者图谱分析,得到图1。统计得出,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吉强和庄汉文,发文量分别为6篇和4篇,作者程现昆、于丹、张晓冰、石义清、谭吉华和高晓巍发文量均为3篇。图谱显示节点分散,作者合作较少,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合作网络。

(三)研究机构

以“网络统战”为主题,在知网进行检索,整理发文量超过3篇的机构有6个,分别是中央统战部、大连社会主义学院和4所高等院校。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一方面,对互联网的接受和应用程度很高;另一方面,价值取向多元,思想状况复杂。高校在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加强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研究,成为研究的主力之一。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中心度分析

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合并“统战”与“统一战线”“网络统战”与“网络统战工作” “互联网+”与“‘互联网+”等关键词,不采用任何裁剪运算,通过CiteSpace导出关键词频次、中心度等信息,现整理出频次与中心度排名前10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

关键词的频次代表主题相关研究的热点,中心度则表现了该词在研究领域中的相关度,中心度越大说明相应的研究内容在某时间内非常重要且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通过表格可以看出,除去与搜索主题密切相关的“网络统战工作”外,出现频次和中心度较高的有“统战工作” “新媒体” “网络意见人士” “互联网+” “高校统战”等词汇,这代表网络统战研究重点是围绕着统战对象、新技术、高校和统战工作这几个维度展开。

(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出关键词共现网络,然后进行聚类分析,选择LLR算法对聚类进行命名,得到如图2所示网络统战研究文献聚类图谱。通过对关键词的网络聚类分析,可以将网络统战的各类研究主题很好地提炼与区分,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研究热点。

该图谱网络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Q值)为0.614,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S值)为0.8351。一般认为,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0.5聚类是合理的,S>0.7时,聚类结果是具有高信度的 [4   ]150。综合Q值和S值的结果认为该聚类结果效果显著。根据聚类结果标注自动显示,共得到15个聚类,选取其中前10位具有代表性的聚类类别,#0网络意见人士、#1网络统战、#2高校、#3挑战、#4统战部、#5党外代表人士、#6网络空间、#7完善与创新、#8新的社会阶层、#9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聚类。

(三)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1.网络统战对象的研究。析出的聚类“网络意见人士”“党外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都是网络统战工作的统战对象。对统战对象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在统战对象的界定、特征、社会影响、工作价值和工作对策方面。网络意见人士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党外代表人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一战线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网络意见人士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通常具有较强代表性和更高认同度,通常会对其他网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在维护网络安全、影响社会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学者于丹提出:“网络代表人士对网络议政现象乃至整体的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网络代表人士进行分类施策,建立平台机制,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方式做好网络代表人士统战工作。”[5   ]

2.网络统战理论的研究。网络统战的理论研究集中在对网络统战内涵、特征、功能和推进工作的方法措施方面。对网络统战的定位,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学者燕新提出:“所谓网络统战,就是以网络为手段,以统一战线为实体,以创新统战工作方式為目的的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统战工作方式,是信息化与统战工作的有机融合。” [6  ]另一种,学者肖照青等认为“网络统战也应该是一种新的工作领域”[7  ],学者王东指出“网络统战是为壮大统一战线、引导网络舆论而针对特定网络传播活动主体开展的统战工作”  [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统战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一个针对网络虚拟空间的统战对象开展统战工作的领域,其工作途径既可以是网络虚拟空间,也可以是现实空间,它是“互联网+”时代统战工作的一个全新工作领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3.网络统战主体的研究。统战部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体。“互联网+”时代统战工作已从传统的统战领域拓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2017年,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的孙春兰同志在谈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任务时明确提出,要主动运用网络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运用网络加强舆论引导,加强统战工作网络平台和队伍建设,并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来贯彻落实此项任务  [9  ]。陈琳等学者从选才、育才、留才和用才的角度论述网络统战工作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10  ]。叶介甫认为,“开展网络统战要积极探索内部管理,创新理念、机制、载体、方法,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着力打造网络统战工作新格局”[11  ]。

4.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研究。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何在网络背景下开展和优化统战工作成为高校研究者和统战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高校网络统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机遇和挑战、优化路径等方面 [12  ]。钟桂安等一些研究者认为,高校开展网络统战工作,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化解内部矛盾,凝聚广大教职工力量,有利于上下一心培养精英人才,同时也建设好后备干部队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高校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不断改善网络环境,突破时空限制开展相关统战工作,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发挥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13  ]。

5.网络统战新技术应用研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新空间和国家治理新领域。如何准确把握新媒体在网络统战工作中的应用规律,强化沟通交流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网络统战网络宣传阵地作用,施敏等学者认为,“要实现统战工作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新的统战工作平台,要以推进统战办公自动化,建设统战网站、QQ群、微博、微信、大数据平台为手段,加强统战成员之间的互动,准确掌握更多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4  ]。

(四)研究趋势分析

Burst检测是对突发关键词的算法分析,突发词是在某一时间内出现频次突然升高的关键词节点,能够反映研究领域发展的新热点[15  ]。使用“Detect Burst”提取突发词,分析前10位频次变化增高的突现词如图3所示。图3中强度是指被引用的频次,红线表示突现词突现持续时间,可以看出网络统战研究的热点演替,“新的社会阶层”的网络统战工作是当下的重点工作,需要创新推进。研究热点的演替和实践与党的政策的变化相关。

2016年中央统战部组建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局”,即八局。2017年中央召开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网络阵地建设” “善用网言网语引导新的社会阶层党外人士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求,中央统战部以15个大城市为重点,部署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2018年,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更加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会不断增加,做好网络统战工作,对于团结凝聚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四、问题反思及建议

综上而言,网络统战工作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随着信息网络的覆盖、网络社会的形成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当前的研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如缺少网络统战成效评价方面研究,更多侧重网络统战工作理论、对象、方法和内容的研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统战数据的挖掘、分析、管理和保护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不同领域网络统战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提高针对性。为促进网络统战工作更加完善,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网络统战成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建立系统高效的网络统战工作评估体系,完善相关评价指标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科学衡量工作成效,激发网络统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质量,推进网络统战工作发挥最大作用。

(二)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网络统战中应用的研究

网络统战工作对象广、领域宽,蕴含着丰富的数据资源。整合相关力量,构建“大网络、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网络统战数据共享、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可视化展示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利用的探索,为网络统战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量化参考,提升治理能力。

(三)细化不同领域网络统战的研究

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的本质是以大团结大联合为目的,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意见人士,而是面向各领域统一战线成员。加强对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开展网络统战的研究,按照各自特点性质分类开展工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作平台。同时,鼓励符合要求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企业参与到网络统战工作中来,在为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企业扩大影响力提供机遇的同时壮大网络统战力量  [16  ]。

五、结语

本文通过知网选取与网络统战领域研究有极大关联的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网络统战的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优势,发现不足并提出研究建议,为未来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统一战线实用工作方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

[2]高岳仑.利用网络资源开拓高校统战工作[J].中国统一战线,2002(9):35-36.

[3]周希茜.推进大数据在统战工作中应用的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4]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5]于丹.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挑战和应对思路[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45-50.

[6]燕新.网络统战:统战工作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J].中国统一战线,2009(4):16-18.

[7]肖照青,米广弘.网络统战工作研究综述[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30-33.

[8]王东.大宣传格局中的网络统战工作简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53-56.

[9]邓晓.“互联网+”时代网络统战工作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8.

[10]陈琳,董坤祥,甄杰,等.“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统战工作人才队伍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0):176-177.

[11]叶介甫.新形势下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潜力巨大[N].团结报,2017-08-01(008).

[12]易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研究综述[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29-33.

[13]钟桂安.浅议网络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18-20.

[14]施敏,秦海菲.互联网技术在统战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22-26.

[15]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識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6]王涛.运用网络开展统战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行政,2019,20(1):26-27.

责任编辑:李 飞

收稿日期:2020-10-30

作者简介:刘 嵩(1975—),女,山西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数据、网络安全研究;

倪四秀(1974—),女,江苏睢宁人,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用户信息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人士聚类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WHEELS IN MOTION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