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音乐唱腔与伴奏研究

2020-06-11 03:45王梓承吴苗
艺术评鉴 2020年9期

王梓承 吴苗

摘要:戏曲是由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扬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历经百年的发展,其戏曲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作为扬州民间音乐的典范,方方面面都蕴含着扬州文化,扬剧音乐是扬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扬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扬剧   唱腔曲牌   伴奏音乐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158-02

扬剧前身的香火戏与花鼓戏原是两个独立的戏曲个体,它们合流成形于上海。1920年左右进入上海后更名为“维扬文戏”;1927年正式定名为“维扬戏”;解放后,维扬戏正式定名为扬剧。扬剧在故土扬州诞生,在上海发展,最终在鼎盛发展重新返回故土扬州。2006年5月20日,扬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扬州特有的方言土话而广受扬州、镇江、南京、泰州、上海等地民众的欢迎。

一、扬剧音乐中的唱腔

唱腔是戏曲音乐之本,灵魂之所在!戏曲中常说的“唱念做打”四功排序,“唱”放在四功之首,足见“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扬剧的唱腔语言主要以江淮官话为主,其传承有科班传承和家族传承两种模式,唱腔有金派、高派、华派三大流派。

(一)唱腔曲牌的来源

扬剧中的唱腔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由扬州清曲唱腔、香火戏唱腔以及花鼓戏唱腔所组成。[1]

花鼓戏是我国地方戏曲的一个剧种,是由花鼓舞演变而来。扬剧中的花鼓戏曲调来源于安徽凤阳,后来传入江苏的扬州、镇江地区,在打花鼓、踩高跷等传统习俗上衍变而来。花鼓戏的风格多充满生活气息,喜剧性强,常以丝竹为伴奏乐器,其唱腔细腻婉转,俗称“小开口”。同时,演唱花鼓戏的艺人多为旧社会时期底层的手工业劳动者,所以花鼓戏又称匠人艺术。

香火戏又称大开口,江北戏,来源于苏北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乡人傩”,这是一种祭祀神灵的活动,主要用来祈福消灾,在扬州地区最能有力证明的历史遗迹便是距今7000多年前位于扬州北部的高邮龙虬庄遗址。做香火时演出的戏称为“香火戏”,香火戏唱腔的特点粗犷高昂,演出时用锣鼓伴奏,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就是其又名“大开口”的缘由。

扬州清曲又称广陵清曲,是在元代散曲的基础上,吸收江淮一带风行的各种风俗民歌于明代中叶形成的。在表演形式上,少则一两人,多则七八人;结构上为曲牌体;唱腔特点是抒情细腻;伴奏乐器有二胡、琵琶等;所唱内容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写景抒情等。

(二)唱腔曲牌的分类

1.曲牌体

(1)叙事性唱腔曲牌

叙事性唱腔,是一種适合在情节性曲目较多的情况下使用的唱腔曲牌,用来陈述事件、交代事件细节、人物之间的对话等,也称吟诵性唱腔。叙事性唱腔多侧重于人物语言、说话上的意义,以及在表演中剧中人物表达的语气、口气,通过不同的发音语调来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叙事性唱腔。

数板,来源于扬州清曲唱腔,结构为上下句,除了第一句外,其它都是从弱板开始演唱,也就是弱起小节。这种曲牌多用于叙事,唱词较为随意,可多可少,机动灵活。

滚板,又称散板,亦是来源于扬州清曲中的唱腔,与数板的结构相同都为上下句,多用于大段的叙事情节,经常与“数板” 一起结合使用,是叙事性情节的常用曲牌,常表现激动、愤怒等情绪。

梳妆台,吸收于扬州清曲,因其用途广泛,适应性强,情绪多样,被称为扬剧曲牌中的“大锅菜”,是扬剧核心唱腔曲牌[2]。主要由于它曲调的机动性较大,可以用变动某些音的高低、长短或速度等。它被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广泛使用,多变的腔调包含了喜、怒、哀、乐等情感,构成了丰富的情感表现和不同角色的情感表达[3]。比较有名的片段有《皮九辣子》《看断桥》《恩仇记》等。

(2)抒情性唱腔曲牌

扬剧中的抒情性唱腔旋律性强,剧中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的独白通过旋律性较强的抒情性唱腔表现得更加真实。抒情性唱腔着力于剧中人物的情感刻画,情感表现愈深,人物形象通过唱腔的刻画也就愈鲜明,曲调优美柔和。扬剧中的抒情性唱腔很多,有《梳妆台》《剪剪花》《哭小郎》等。

梳妆台,前文在叙事性唱腔提到《梳妆台》曲牌是扬剧唱腔的大锅菜,在抒情性唱腔也可见其身影。由此可以看出,同一曲牌根据剧中人物塑造以及情节发展,在唱腔上可以做不同的处理已达到符合剧情发展的需要,得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剪剪花,又名剪靛花,唱腔来源于扬州清曲,结构上多为四句,常用于表达悲伤凄苦之情。

哭小郎,以表达悲伤、痛恨的情绪为主,经常用于气氛较为沉重的场合,也可用于滑稽、讽剌的场合,既可表现愉悦的心情,又可以表现悲痛的心情。

2.板腔体

板腔体则类似于一种节奏类型——散板,没有固定节拍、节奏、速度,唱词结构也不像曲牌体一样规整,音乐上突破了框架的限制而自由发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兼有叙事抒情,多用于剧情转折部分,用于表现不一样情绪。扬剧中的板腔体主要吸收了京剧以及昆曲的一些板式变化,产生了导板、散板以及流水板等曲牌。

导板,又称倒板,起到一种引导作用,节奏自由,无板无眼,结构上没有上下句的对称性,只有上句无下句。

散板是一种采用散拉散唱形式的板式,情绪柔和,演唱时节奏自由,有利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