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当前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

2020-06-11 08:13彭森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用地市场化要素

彭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与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主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都要通过计划实现;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和主要标志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围绕着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来进行的。

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为标志,我国资源与配置方式的选择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经过20多年的市场导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了起来,商品市场发育比较充分,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

一、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40多年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市场体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为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进程,关键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政府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直接配置资源等问题。

在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重点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当前,一是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只有竞争公平,才能从根本上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要加强各项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同。各项政策的出台,都不能忽视和动摇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产业政策应尽快转型为创新政策,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创新引领和创新驱动的导向。三是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

二、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重点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作为最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其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土地在农业、工商业、住宅间的配置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而非由市场完成,这就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也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要积极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在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城鄉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探索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增强优势地区用地保障能力。

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迅猛发展,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程度大幅提高。但是,此次疫情的大范围扩散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严重挑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消除制度障碍,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力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渠道。优化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选人用人机制,深入推行国有企业分级分类公开招聘。

四、完善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目前股票市场市值、债券市场规模均已位居全球第二位。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求,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使之真正成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建设。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制管理。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机制。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证券、基金行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推进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

此外,还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猜你喜欢
用地市场化要素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