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999—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信息分析茶学基础研究现状

2020-06-15 10:55熊兴平张新忠杨珍伟
茶叶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茶学基金项目金额

熊兴平,张新忠,杨珍伟

基于1999—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信息分析茶学基础研究现状

熊兴平,张新忠*,杨珍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对茶学领域1999—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从项目年度、类别、学部、依托单位性质及其所在区域、项目负责人和学科分支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我国茶学学科基础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茶学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茶学领域科研人员的选题思路、科研发展提供参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茶学;资助分析;基础研究;发展趋势

茶学是一门是以农学为基础,融合了经济贸易、文化、食品科学、化学、工学、生物化学、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的一门交叉学科。茶学研究涵盖“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形成了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茶树生理营养与栽培学、茶树植物保护、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与品质形成、茶叶机械、茶叶质量安全、茶与医学健康等分支学科[1]。茶学历史悠久,是我国二级学科中具有特色的传统学科。

基础研究是引领和支撑学科发展的源头动力和核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最主要渠道,也是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来源。综合考虑定位倾斜、投入规模、资助范围和数据准确性等因素,NSFC资助情况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国基础研究的研究水平和活跃程度[2]。本文在对我国1999—2019年NSFC资助的涉茶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茶学学科基础研究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科研人员选题提供思路,助力我国茶学基础研究能力提升,促进茶学学科发展。

1 数据来源和统计分析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ISIS系统)和科学网。对1999—2019年NSFC所有茶学领域立项项目信息原始数据,通过在项目名称、关键词和摘要中检索“茶”“茶叶”“茶树”“茶园”“茶汤”“茶食”“绿茶”“普洱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茯茶”“砖茶”“儿茶素”“茶多酚”“茶皂素”“茶氨酸”“茶尺蠖”“EGCG”“EGC”等关键词,并筛除苦丁茶等非茶类的项目,进行整理、甄别,得出1999—2019年NSFC资助涉茶项目645项,并针对这些项目基本情况建立了Excel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对项目名称、依托单位、负责人、项目类别、资助经费、项目所属学科代码等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情况

2.1.1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金额年度分布情况

1999—2019年NSFC资助茶学项目共645项,资助项目数呈逐年扩大趋势,其间偶有起伏(图1)。从1999年的1项增加到2017—2019年的60余项,呈现3个发展阶段特征:1999—2004年为缓慢发展期,年度资助项目数在个位数;2005—2010年为逐渐上升期,年度资助项目数增加到两位数,大部分年份在13项以上,最高到29项;2011—2019年为跃升发展期,年度资助项目数增加到35项以上,最高达68项。

1999—2019年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金额达到25 483.6万元。从年度资助金额来看,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其增加趋势与资助项目数趋势相同。经费从1999年14万元增长到2019年项目直接经费达2 807万元,特别是2011年度起国家对基础科研投入增加,NSFC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从3年延长到4年,项目资助强度大幅增加,从2011年开始,茶学年度资助项目金额达到1 000万元以上,并稳定在1 500万元以上,2011年项目含管理费总经费共计2 926万元,2019年资助项目直接经费达到2 807万元,如果加上间接费用(约占直接费用的17%)[3],年度资助总金额超过2011年度,达到历史最高值。

图1 1999—2019年NSFC对涉茶研究资助项目数和年度资助总经费

2.1.2 项目平均资助金额情况

1999—2003年,茶学NSFC项目平均资助金额在20万元以下;自2004年起,达到20万元以上;自2009年起,达到30万元以上(仅2010年略有回落)。2014年,平均资助金额为55.65万元,达到最高(2015年及之后项目以不含间接费来计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基础科研的研究投入也在逐渐加大。

2.2 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类型情况

NSFC资助格局为适应基础研究资助管理的阶段性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到“十二五”末,NSFC逐渐发展成由研究类项目、人才类项目和环境条件类项目三大系列组成的资助体系;“十三五”期间,逐步构建探索、人才、工具、融合四位一体的资助格局,其中探索类项目系列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人才类项目系列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等,工具类项目系列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融合类项目系列包括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主要涉及探索项目和人才项目系列,融合类项目较少,工具系列项目没有获得过资助。

2.2.1 资助项目类型分析

对1999—2019年NSFC资助茶学领域645项项目类型的统计分析,发现主要分布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类[4]。其中面上项目288项,资助经费15 365万元,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的44.65%和资助经费的60.29%;青年科学基金251项,资助经费5 641.20万元,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的38.91%和资助经费的22.14%;地区科学基金87项,资助经费3 431万元,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的13.49%和资助经费的13.46%;上述3类项目共626项,资助经费24 437.20万元,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的97.05%和资助经费的95.89%。

另有NSFC-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6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应急管理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主任专项基金项目5项以及NSFC-云南联合基金1项,19项资助金额共1 046.40万元,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的2.95%和4.11%。21年来,涉茶领域仅获得NSFC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其他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未获得资助,说明小学科在大学科、大融合中的发展难度,也是未来茶学同仁加大交流合作、努力争取的目标。

(1)面上项目资助分析:面上项目是NSFC资助的标志性项目,自1986年2月NSFC成立时设立,主要支持科技人员在NSFC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从1986年到2019年资助规模不断壮大,从3 433项增加到18 995项;项目资助强度从1986年到2019年也不断提高,资助金额从平均每项2.77万元增加到58.58万元(直接经费)[3]。

茶学领域面上项目年度资助规模总体呈不断增加趋势。从面上项目年度分布情况来看(图2),2007年以前,除2005年获得13项资助之外,其余均不超过6项,2008年开始,面上项目资助取得突破,均保持在10项以上,最高获得30项面上项目(2011年)。近3年来,面上项目规模保持一个稳定趋势,侧面反映出主持该项目的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面上项目资助金额和资助强度总体呈不断增加趋势。面上项目资助金额呈现4个阶段特征:1999—2003年,年度资助金额为11~67万元;2004—2010年年度资助金额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为130~519万元;2011年资助金额再次跃升,2011—2014年年度资助金额稳定在1 361~1 988万元;2015—2018年年度资助直接经费额度稳定在854~1 532万元,其中2017年达到最高1 532万元。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也呈现4个阶段特征:1999—2003年平均项目资助金额为11~17万元;2004—2010年平均项目资助金额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达到20万以上,为21.67~33.27万元;2011年项目平均资助金额再次跃升至55万元以上,2011—2014年项目平均资助金额稳定在57.10万以上,且逐步增长,2014年达到最高(82.83万元);2015—2018年项目平均资助直接经费额度稳定在56.24~61.00万元。

图2 1999—2019年获得NSFC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项目随着年度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2)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分析:1987年设立实施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NSFC资助的主要项目类型,主要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男35周岁、女38周岁以下)在NSFC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和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但在1987年至2007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面上项目的一个亚类管理。自成立以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规模不断壮大,资助强度不断增加。1987年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7项,项目平均资助金额3.53万元[5],2019年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增加到17 966项,单项平均资助增加到23.42万元。

1999—2019年的21年间,茶学领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年度资助规模总体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图2)。21年间仅有4年(1999、2000、2001、2003年)未获得NSFC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08年从之前的0~2项增加到6项,2009、2010年逐步增加,并稳定在10项,到2011年资助数量达到23项,获得一个大的跃升。2012年总经费突破500万元并达到600万元,2015年项目数量最高达到30项。2017—2019年年均总经费稳定在600万元以上,其中2018年总经费最高,达到706.5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和资助强度总体也呈不断增加趋势,年度项目资助总金额呈现2个阶段特征:1999—2010年,从零资助逐渐增加,直至获得200万元资助;2011—2019年,资助总经费达到380~706.5万元,但项目资助强度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单项资助金额区间为16.50~24.36万元。由此可见,2008年后更多青年科技人员成长为茶学研究领域的新生力量,受到NSFC项目资助的项目数和总金额逐年递增。

(3)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分析:1989年开始设立的NSFC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用于支持特定地区部分依托单位的科技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培养和扶植该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稳定和凝聚优秀人才,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支持的特定地区从开始时的新疆、内蒙古、广西、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7个省(自治区),至2018年资助覆盖面已达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西、海南、贵州、江西、云南、甘肃、吉林(延边)、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四川(凉山、甘孜、阿坝)和陕西(延安、榆林)等地。项目资助规模和资助强度不断增加。1989年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6项,平均每项资助2.45万元;2019年增加到2 960项,平均每项资助37.33万元。

茶学领域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年度资助规模呈不断增加态势,但与面上和青年基金两类项目相比,增加幅度较小。从图2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年度间分布极度不均衡,大部分年度没有获得资助或只有1~2项资助,2007年度最多,为4项;2011年资助数量突然增加到9项,项目资助总经费433万元,之后略有回落;2017年创新高达到15项,项目资助总经费549万元。由此可见,我国中西部地区茶学领域研发力量正在得到逐步增强,并有很大潜力。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和资助强度总体也呈不断增加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1999—2010年年度总经费最高为91万元(2007年),单项平均经费不超过25万元;2011—2019年增加到年度总经费152万元以上,最高在2017年达到549万元,单项平均经费在2011—2014年维持在46.78~50.67万元,2015—2019年平均直接经费回落到36.60~40.27万元。

2.2.2 资助项目系列分析

NSFC资助茶学项目按所属项目系列分类统计,探索项目系列(包括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研究项目)共获得资助295项,资助金额15 944.40万元,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的45.74%和62.57%;人才项目系列(包括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和海外及港澳学者联合基金)共获资助341项、金额9 240.2万元,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的52.87%和36.26%;融合项目系列(包括联合基金项目、应急和专项基金项目)共获得资助9项、金额299万元,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的1.40%和1.17%。

2.3 茶学受资助项目所属学部及学科分布情况

2.3.1资助项目学部分布及变化情况

1999—2019年受资助的茶学领域NSFC项目,覆盖了NSFC所有8个学部,共645项,涉及学科代码236个(表1),其中以生命科学部项目最多为471项,占73.02%,经费18 760.0万元,占73.62%;医学科学部项目80项,占12.40%,经费2 965.7万元,占11.64%(2010年国家自然料学基金委员会正式设立医学科学部,将医学科学从生命科学中独立出来,有关医学科学的项目采用新申请代码,1999—2009年涉及医学的茶学资助项目按生命科学部统计);化学科学部项目34项,占5.27%,经费1 402.4万,占5.50%;地球科学部项目44项,占6.82%,经费1 548.5万元,占6.08%。

按照年度分析可知,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在2004年及以前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学部,涉及其他学部的资助项目较少,之后逐渐出现其他学部的资助项目。1999—2019年涉茶领域在生命科学部共获得资助项目471项经费18 760.00万元,表现为3个阶段特征:1999—2004年处于平缓期,每年生命科学部资助项目不足6项;2005—2010年为缓慢增长期,项目数在9~23项之间;2011—2019年为跃升发展期,除2013年只获得21项资助外,其余每年资助项目在34项以上,年度资助金额均保持在1 000万元以上,其中2019年首次同时获得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各1项。在471项项目中,面上项目215项,总经费11 449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65项,总经费2 556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2项,总经费4 099万元;其他类型项目9项,总经费656万元。

从2002年开始出现化学科学部资助的茶学研究项目,但是每年获得资助项目均不多,仅在1~4项之间,特别是在2003、2006年和2007年未获得化学科学部相关资助项目。在34项项目总经费1 402.4万元中,面上项目21项,总经费1 128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项,总经费55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总经费184万元;其他类型项目3项,总经费35.4万元。

自2004年茶学研究项目得到地球科学部资助以来,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除2006年未获得该学部资助项目外)。但是,资助项目数量最多的年份也只有8项(2016年)。在44项项目总经费1 548.5万元中,面上项目16项,总经费788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项,总经费208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2项,总经费532.5万元;其他类型项目1项,总经费20万元。

从2010年开始出现医学科学部资助的涉茶项目(因1999年就有医学专业涉茶资助项目,但2009年以前医学专业设在生命科学部,1999—2009年共19项),10年来共获得80项项目资助总经费2 965.7万元。其中面上项目32项,总经费1752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9项,总经费361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4项,总经费702.7万元;其他类型项目5项,总经费150万元。2010年获资助项目占到涉茶总资助项目的32.14%,占当年资助金额的29.30%,2011年资助项目数量16项,为20年间最高,占当年资助项目数的24.62%,占资助金额的25.46%,此后除2017年医学部获得10项项目资助总经费356.2万元外,占到当年涉茶总资助项目的14.71%,占当年资助金额的13.11%,其余年份均不超过10项,维持在4~9项,总经费为108~343万元,分别占当年资助项目和资助总经费的8.00%~18.92%和6.15%~18.12%。

表1 1999—2019年NSFC不同学部获资助涉茶项目情况

注:A 数理科学部,B 化学科学部,C 生命科学部,D 地球科学部,E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F 信息科学部,G 管理科学部,H 医学科学部,L 单列项目

Note: A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B Chemistry, C Life Sciences, D Geosciences, E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 G Management Sciences, H Medical Sciences, L Single project

2012年以来,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每年仅持续有1项资助,共计8项,总经费375万元。可见,我国涉茶机械工程与材料研究方面还很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

2.3.2资助项目在生命科学部学科分布情况

茶学申请项目在生命科学部不同学科(三级学科)获得资助的能力不断增强,资助学科呈现分散但相对集中的趋势,说明茶学优势学科分支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部分相对弱势的茶学学科分支也开始得到发展。1999—2019年生命科学部共资助涉茶项目471项,总经费18 760万元,所属学科代码123个。资助项目和所属学科从1999—2004年的最多6项和6个,增加到2005—2010年的最多23项和16个(2009年),随后从2011年开始,除2013年(21项项目和9个学科代码)之外,逐步稳定在30项项目和16个学科代码以上(图3),说明在生命科学口申请获得项目基本达到了稳定状态。而生命科学部资助的涉茶项目中,面上、地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和其他类型项目随着年份的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数变化见图4。

图3 1999—2019年NSFC生命科学部获得涉茶资助数目数、涉及学科数和项目经费数

图4 1999—2019年生命科学部获得涉茶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项目随着年度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茶学(茶树培育)学科在2008年之前没有专门的NSFC学科代码目录,在2008—2009年开始列入C041104,2010—2018年列为茶树培育C161104(归属二级学科代码C1611经济林学),2019年茶学列入新增二级学科代码茶学C1504(包含C150401茶树生理与栽培学,C150402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和C150403茶叶加工与品质形成),是NSFC茶学领域资助项目数最多的学科。从2008年有专门学科代码开始统计,2008—2019年相关代码下共计获得201项,占生命科学部茶学领域资助项目数的42.68%,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数的31.16%;资助金额达9 101万元,占生命科学部茶学领域资助项目金额的48.51%,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金额的35.71%。由此可见,目前涉及茶学研究的代码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有关茶学相关的研究内容的需要,建议增加类似茶叶质量安全、茶与健康等相关研究代码。

2.4 NSFC资助项目依托单位及所在区域分析

2.4.1茶学受资助项目依托单位年度变化情况分析

项目依托单位随着年份的数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科的热点程度。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NSFC对茶学领域资助规模的扩大,年度获资助的依托单位数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与资助项目数的趋势基本相同。1999—2005年,依托单位数量从1个逐步增长到10个;2006—2007年略有回落;2008—2010年,依托单位数量突破10个,并于2010年达到23个;2011—2016年,依托单位数量保持在28个依托单位以上,并于2015年最高(39个)。2017—2019年,资助项目虽然超过了60项,但是依托单位数并无明显增加。但是从历年的资助项目数和依托单位比值来看,系数维持在1.00~2.10,表明涉茶项目在依托单位上集中度不够,分散性较大。

项目依托单位获得的资助项目数量的变化也反映出一个学科的基础研究优势单位情况。对1999—2019年申请涉茶项目获得NSFC项目资助依托单位统计,我国共有155家依托单位获得过NSFC茶学项目资助,其中获得1项资助的依托单位有76家,获2项资助的依托单位有27家,获3项资助的依托单位11家,获4项及以上资助项目的共41家依托单位(表2)共获得资助项目482项和19 471.5万元经费,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的74.73%和76.41%。有10家依托单位获得10项及以上项目资助,均为从事茶学研究的研究所或设有茶学系的大学,共获得资助项目312项和13 469.5万元经费,分别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的48.37%和52.86%。

1999—2019年累计获得10项及以上项目的依托单位共10家,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项目数分别为79项和76项,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645项)的12.25%和11.78%,资助金额分别3 153万元和3 612万元,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经费(25 483.6万元)的12.37%和14.17%;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4家单位,获得资助项目都在20项以上,资助金额都在800万元以上,共获得资助项目数分别为36、24、24项和22项,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645项)的5.58%、3.72%、3.72%和3.41%,资助金额分别1 365、1 079、899万元和1 010万元,占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经费(25 483.6万元)的5.36%、4.23%、3.53%和3.96%。其中,云南农业大学除在2016年获得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0万元外,其余年份均是获得1~4项不等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4.2 NSFC项目资助依托单位性质分析

在获得茶学领域资助项目的155家依托单位中,高等院校有114家,获得资助项目478项、经费19 039.6万元,分别占21年间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的74.11%和74.71%,其中面上项目220项总经费1 792.0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4项总经费3 927.2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1项总经费2 784.0万元,其他项目13项总经费536.4万元;科研院所41家,获得资助项目167项、资助金额6 444.0万元,分别占21年间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的25.89%、25.29%,其中面上项目68项总经费3 573.0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7项总经费1 714.0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6项总经费647.0万元,其他项目6项总经费510.0万元。

图5 1999—2019年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数与所属依托单位数量变化情况

表2 获得4项以上涉茶NSFC资助项目的41家依托单位情况

2.4.3 NSFC资助项目依托单位所在地区和茶区分析

按获得茶学领域资助项目的依托单位所在地区和茶区统计,全国共有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55家依托单位获得645项NSFC资助(表3),其中分布在18个产茶省的121家依托单位获得589项、23 283.2万元资助经费,分别占21年间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依托单位数、项目总数和项目资助金额的78.06%、91.32%和91.37%;分布在9个非产茶省(直辖市、自治区)(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的34家单位,共获得56项、2 200.4万元资助经费,分别占21年间NSFC资助茶学领域项目依托单位数、项目总数和项目资助金额的21.94%、8.68%和8.63%。我国大陆仅有新疆、西藏、青海、宁夏没有研究机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茶学项目资助,而这4个地区均是NSFC地区基金项目资助范畴。

1999—2019年累计获得20项以上涉茶资助项目的省份有10个,其中贵州省(依托单位7家,项目20个,资助金额777万元;下同)、福建省(8,24,863.1)、北京(18,24,850.4)、湖北(11,35,1 468.1)、广东(11,41,1 302.5)、湖南(8,42,1 580.5)、江苏(14,56,2 189)、云南(10,65,2 788)、安徽(2,77,3 637)、浙江(12,132,5 201)等,这些省市除北京外,都有开设茶学专业的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且都是我国名茶的主产区,也体现出我国茶学学科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表3 1999—2019年承担NSFC涉茶项目的地方科研机构数、获资助项目总数和经费数

注:Y为产茶区,N为非产茶区

Note: Y denotes tea producing region, N denotes non tea producing region

2.5 NSFC资助项目负责人情况分析

对1999—2019年NSFC资助的645项涉茶项目的负责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共有511名科技人员获得资助,其中425人各获得1项资助共计425项总经费14 880.6万元,占全部经费的58.39%;88人各获得2项及以上资助共计220项总经费10 613万元,占全部经费的41.61%。

1999—2019年期间,在涉茶学领域中得到NSFC资助2项的共58人,获得经费5 546万元;资助3项的19人,共获得经费2 913万元;资助4项的8人,共获得经费1 420万元;资助5项的3人,共获得经费724万元。被资助多项的研究人员相对较少,资助对象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目前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上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杨子银研究员在2019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上仍未有突破。

1999—2019年期间茶学领域各获得2项及以上NSFC项目资助的88位项目负责人,主要来自涉茶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人,安徽农业大学17人,南京农业大学6人,云南农业大学5人,浙江大学5人,湖南农业大学4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人,华中农业大学2人,华南农业大学2人、同济大学2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2人,其余分别来自在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21家单位。

2.6 茶学不同学科分支中NSFC资助项目分布情况分析

对1999—2019年NSFC涉茶资助项目在茶学不同学科分支的项目及经费分布(图6)进行分析,发现涉茶项目研究关注重点在茶与医学健康、茶树种植资源与遗传育种、茶树生理营养与栽培、茶叶生物化学等分支学科,这4个学科分支共获资助项目数472项和项目经费数18 935.7万元,分别占茶学总资助项目数和总项目经费数的74.31%、73.18%。以上也反映出,与其他学科分支相比,这4个学科分支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研究队伍。部分学科分支如茶叶机械由于应用性太强,研究机构少,目前还没有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也间接反映我国茶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科研人才缺乏和原始创新能力弱。

3 讨论

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不是茶叶强国,成为茶叶强国须靠茶叶科技创新,茶学基础研究是茶叶科技创新的源头。根据NSFC资助茶学基础研究项目情况,能够了解我国茶学基础研究现状,通过梳理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高我国茶学基础研究能力提供发展思路。

图6 1999—2019年NSFC资助涉茶项目按茶学不同学科分支分布情况图

3.1 茶学作为独立学科被列入NSFC学科分类目录促进了学科基础研究发展

在2008年以前,茶学学科未被单独列入NSFC学科分类目录,没有专门的学科代码,茶学领域申请项目需要与其他大作物、植物领域竞争,获得最多资助的是2005年的16项和2007年的12项,其余年份在10项以内,且资助的项目分散在不同的学科领域。2008年NSFC学科分类目录进行调整,茶学作为三级学科列入一级学科林学(C04)所属二级学科分支经济林学(C0411)下,学科代码为C041104;随后2010年NSFC设立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各学科代码与之进行调整,茶学学科代码调整为C161104,依旧归属二级学科经济林学C1611;2014年NSFC学科目录再次进行调整,茶学学科名称变更为茶树培育,代码保持C161104不变;2019年在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的多位专家教授的共同努力下,“茶学”正式归入“园艺与植物营养学”,获得二级学科基金申请代码“C1504”,并设立三级代码:C150401为茶树生理与栽培学,C150402为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和C150403为茶叶加工与品质形成。从图1可以看出,茶学学科列入NSFC学科分类目录以后,促进了茶学领域NSFC项目的申请和资助,2008年茶学领域获得项目资助18项(茶学学科C041104获得资助4项),2009年茶学领域获得资助29项(茶学学科C041104获得资助7项资助),2011年起,茶学领域资助项目数突破50项,茶学学科C161104每年资助项目数稳定在2位数,2018年茶树培育学科C161104资助项目数达到24项,2019年茶学C1504共资助项目数达到32项共1 594万元经费,为历年最高,但当年项目数和经费数亦仅分别占2019年茶学领域资助项目数的50%和经费的56.79%,说明目前涉及茶学研究的代码还不能满足当前有关茶学相关研究内容的需要,建议还可以增加类似茶叶质量安全、茶与医学健康等相关研究代码。

3.2 茶学基础研究薄弱缺少NSFC基金重点重大项目支持

茶学基础研究领域“十二五”以前获得国家资助的科研经费很少,“十二五”以后资助经费逐渐增多,年资助项目经费达到1 000万元以上。但与其他作物相比,茶学总体来说,资助项目的项目数和经费数还是较少,从事茶学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总体来说占比还不高,1999—2019年年均获得NSFC资助1项及以上的科研机构仅6家,表明茶学基础研究规模化水平还比较低,国内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只有数篇,尚缺少引起社会关注的突破性成果。因此,茶学基础研究项目列入国家主流科技计划重点重大项目支持还很难,仍需要茶界共同努力。目前为止,茶学基础研究项目经费资助额度超过100万的只有4项。即200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项目资助的“油茶、云南大叶茶和云南山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比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2011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连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联合资助的“世界重要茶树品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种质资源评价与遗传多样性研究”,2019年安徽农业大学宋传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德国研究联合会(DFG)联合资助的“茶树小分子-糖苷及-糖苷合成相关的糖基转移酶全基因组鉴定及功能分析”以及2019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杨子银研究员获得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999—2019年累积总经费资助额在1 000万元以上的5家依托单位所有项目中,除安徽农业大学在2019年宋传奎获得的1项国际合作项目外,其余项目均为面上或青年基金项目。

3.3 茶学NSFC资助学科分支间发展不平衡

从茶学不同分支学科受NSFC项目资助情况来看,受国家基金资助的项目分布很不平衡(图6)。其中茶树遗传育种与种植资源、茶与医学健康获资助的项目最多,部分分支学科获得资助的项目年均不到1项,个别分支学科从未得到资助。由此也可以侧面反映出,茶学一些分支学科存在获得项目资助难或者从事该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人员较少等现象。为了整个茶学的健康发展,需要解决分支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4 茶学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上有待突破

NSFC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促进了我国茶学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和培养。1999年以来,共有251名茶叶科研人员受到资助,其中部分人员进一步获得了面上项目的资助。2019年,茶学获得1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实现茶学在该项目上的突破,但至今尚没有获得杰出青年项目的资助,说明我国茶学基础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茶学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ort on advances in tea science (2009-2010) [M]. 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0.

[2] 唐先明. 我国省域基础研究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布研究—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0: 1-2. Tang X M. Affecting factor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provincial basic research activities based on funded projects fro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10: 1-2.

[3] 王其冬, 李东, 郝艳妮, 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的演进: 基于1986—2016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 中国科学基金, 2018, 32(2): 150-155. Wang Q D, Li D, Hao Y N, et al. Development of general funding program in NSFC from 1986 to 2016 [J]. 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18, 32(2): 150-155.

[4] 赵桂玲, 刘明利, 于振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学学科2003~2012年面上类项目资助情况分析[J]. 生命科学, 2012, 24(12): 1514-1519. Zhao G L, Liu M L, Yu Z L. The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general program projects of forestry discipline fund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from 2003 to 2012 [J].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2012, 24(12): 1514-1519.

[5] 唐靖, 张藜, 王新. 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的沃土-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类项目的历史回顾[J]. 中国科学基金, 2016, 30(5): 395-402. Tang J, Zhang L, Wang X. Fostering talents for basic research: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alent programs of NSFC [J]. 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16, 30(5): 395-402.

Analysis of the Tea Project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from 1999 to 2019

XIONG Xingping, ZHANG Xinzhong*, YANG Zhenwei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

Based on the tea project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from 1999 to 2019,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supporting year, category, department, nature of the supporting units, distribution of the supporting regions, project leaders and branches of discipl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basic tea research in China were explor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idea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for tea scientists.

NSFC, tea science, funding analysis, basic research,development trend

S571.1

A

1000-369X(2020)03-305-14

2019-09-03

2020-03-16

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212020009,Y2019PT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077)、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6-TRI)

熊兴平,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科技管理。*通信作者:zxz.1982@163.com

投稿平台:http://cykk.cbpt.cnki.net

猜你喜欢
茶学基金项目金额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Optimiz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for Dissert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Discussion of Tittle on John Steinbeck’s Of Mice and Men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立案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入(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