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对中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2020-06-15 06:28高学锋
学周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作文训练模仿借鉴

摘 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同时也不能忽略了作文的基本常规训练。因此,对中学生开展作文训练的方法应运而生,作文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怕作文、懒作文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让学生通过作文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如让学生习得结构感,让学生习得语感,让学生习得写作文的方法,进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训练;创新;模仿;借鉴;结构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36

“创新”无疑是当今时代教育界的最强音,毋庸置疑,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培养他们在作文练习中的创新方法。语文教学大纲也把“作文要观点明确……力求有创新、有创意”摆在了作文教学要求的第一条。近年来,高考作文教学也进行了话题作文的一系列改革,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也为学生的作文创新教学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的写作和发挥空间。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和热情

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设法使学生喜欢表达,喜欢写作,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写作教学。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再现。可以由各个小组先分别进行角色扮演,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教师不仅应重视情景扮演过程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应当引导学生对情节和人物仔细观察,收集作文的写作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情境再现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开展多角度的想象,允许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改造,从多个角度阐述角色,演绎情节,从而获得多个层面的总结和发现。这样一来,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从多个写作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内容,认真进行体验,可以个人行动,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利用鼓励和信任的评语,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教师的评语生硬、刻板,往往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很苦的事。其实,中学生写作文缺点很多,这很正常。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在作文评价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多用赏识赞美性的评语。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不足之处,也要采取商量式的评语。教师要常常采取鼓励、赏识、赞美、信任、商量性的评语,不但改变了学生对评语的态度,而且使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二、利用模仿教学,增强写作的成就感

起始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模仿造句,如一个词有多个含义,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含义分别造不同的句子,让学生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体会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学生与语文的情感距离。下一个阶段,教师便可鼓励学生仿写一些排比句或小段落,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便得到了提高。给课文写“后续”也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做法。现在的学生想象力都很丰富,都有自己对世界的主观理解,他们做的“后续”经常会让教师惊叹不已。作为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写作成就感,增强写作自信心。

三、积累好词佳句,养成组织语言的好习惯

写作文就像盖房子,词句就像一块块砖头。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课文精彩片段,积累好词佳句,并且每天仿写一两句话。天长日久,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就慢慢增加了,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渐渐提高了,对写作的信心也随之慢慢增强。到了初二、初三年级,除了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课文精彩片段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增加课外词句积累,如定期背诵抄写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词等。组织学生每节语文课前到讲台前分享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鼓励他们将摘抄内容提前做成PPT幻灯片来展示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摘抄的兴趣,也使他们渐渐养成了自主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

四、说评结合,培养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对于学生完成的每篇习作,在完成习作指导后,教师可先让学生先想一想,构思一下想写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寫的内容,师生随机评析,然后分组说评,最后独立完成习作。习作完成后,我会根据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教给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轮流交换互阅等。学生在修改作文中不仅增加了写作内容的阅读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修改没能达到“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要求的作文,此后,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走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无疑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对学生开展作文模子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作文训练。

(一)首先要让学生习得结构感

结构就是从表达文章主题的需要出发,然后再按照文章大致的理论框架,将收集的作文题材进行汇总并进行整体划分。根据不同题材的作文创作,通常是围绕创作中的几种形式来进行,比如并列式、对照式等。这些只是作文创作中的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学生在日常的创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如在训练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时,教师不妨选出前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选择诚信》的范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研读,然后再让他们找出这篇文章的思路结构,并让他们进一步明确此种结构的特点是否层次分明,然后再从不同的侧面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切记:三个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分论点要简洁、鲜明、突出。另外,教师可以将三个分论点锤炼成一排比句。教师再进行强化训练,可布置一个作文题目《“ ?”的联想》,让学生以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构思。学生在这种模仿借鉴中既得到了写法上的指导又获得了自己在写作上的直接感觉,即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使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常见的结构形式。

(二)其次让学生习得语感

在当前的中学生作文教学应用中,部分学生不重视提高作文的语言水平。这些学生平时无法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一到写作文时就感觉“头疼”,无法下手,咬笔头、搜肠刮肚,好不容易造出了一辆“车”,里面的语言却常常不是缺少文采,就是粗糙、干巴、乏味,甚至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順;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就连最起码的作文字数都无法凑够,至于“企盼”着让他们写出一篇篇高质量的作文来,就更难了。针对此类问题和情况,我每天利用课前十分钟较短的时间里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范例让其模仿借鉴,或者从网络下载一篇篇优质的范文让他们精读细研,从而让学生习得了较强的语感,作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润饰语言

比喻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最常用的手法。只要翻开古今诗文集,便不难发现,一些美妙绝伦的比喻句在很多文学中创作中都略有涉及。不管是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针对曲子的意境所做的客观描绘,还是在李贺的《箜篌引》中对乐声的赞美之情等。因此每天课前,教师可提供一个比喻的范例让学生模仿借鉴。如提供连续类比的比喻句“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高考作文题),经过指导学生写出了“狂风塑造戈壁,流水塑造峡谷,勇敢塑造辉煌”“桥梁跨河岸,彩虹跨天边,友谊跨国界”等一些精妙绝伦的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能够在写作文时自觉运用比喻句,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文章的精彩程度。

2.加强写作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

模式创作是现代化作文写作中较为常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其定义进行了解说:“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研究范围的扩大,一些人对其展开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有的将其定义为“反复出现的、以一定格式排列的事物”,有的则是将其定义为“按照某一个特定的规律所形成的框架”。而部分学者则是在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特征。”为此,针对作文写作中的“模式”的理解,我们应当以更加客观事实的态度来看待问题,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模式”的概念,打破以往固有的局限性,实现创新思维的突破,从而丰富作文题材的内容以及情感表达,使学生作文时能活学活用。

3.要经常练笔,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爱好

仅仅依靠背诵优秀的范文或者题材来进行作文创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将其所读所背的知识点进行灵活的应用才能起到实质性效果,而这就需要让学生经常练笔。在练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的情感表达。同时,学生也能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读写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读写的同时能够活学活用,更好地组织语言,经过这样不断地读写练习,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总之,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很多,同时这些只是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手段,不是作文教学最终的目的;学生通过作文训练后便可进一步掌握文章的各种写作方法,可以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学会自己走路,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在作文中的飞翔与创新,进一步“化腐朽为神奇”,最后打破“模子”的框架再写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个性化的好文章,这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邓学红.中学作文教学[J].师道:教研,2012(6).

[2]卢志玉.作文仿写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模式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6).

作者简介:高学锋(1965.9—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作文训练模仿借鉴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命题作文训练中的命题方式初探
作文训练的前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