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出访”:南京的创新“杀手锏”

2020-06-21 15:25付浩奇
决策 2020年3期
关键词:院所生根南京

付浩奇

2019年底,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的“收官调研”是专题调度“生根出访”工作。

所谓“生根出访”,是南京独创的一种工作模式,目前已成为南京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的关键抓手。

“生根”,即提高出访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变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为紧密合作、深度合作。其具体合作模式是南京全市各板块各园区根据主导产业特点,与全球创新国家地区一一结对,积极构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截至2019年底,南京各区通过“生根出访”,已在18个国家累计建立28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数字在省会城市中遥遥领先。

“生根出访”拓展了南京在海外的创新朋友圈,扩大了南京在全球的创新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基础。

2019年6月,首届南京创新周取得圆满成功,无论规模、参会人数、活动影响力都远超预期,正是“生根出访”模式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为何要“生根”

有个广为人知的寓言故事,说一个人挖井,挖几下看不到水,就换个地方再挖,结果连挖数日一无所获。事实上,水就在下面,每次只要再挖深一点就会有水。过去南京一些园区在出国考察、招引项目时也存在类似现象。由于准备不足、研究不深,跑的国家不少,成果却寥寥无几,最后反而怪出访国“没东西”。

2018年底,南京针对园区浮光掠影的海外调研,提出以“深耕”促“生根”,以开放促创新,以支撑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为此,南京15个高新园区根据主导产业特点,与欧美各国一一结对,主动出击。其战略意义,就是构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打造海外桥头堡和前沿阵地。

南京市要求,以“生根出訪”为标准,园区就必须拿出钉钉子精神,盯着一口井挖深挖透,挖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

2019年初,溧水代表团出访“生根国”丹麦,回来后团员们称有两个“没想到”。一没想到这样一个高福利国家,竟然对创新如此重视;二没想到人口不足20万的小城欧登塞,竟然集聚了欧洲乃至全球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资源。目前,溧水和丹麦通过频繁互动,收获了多项合作成果。而回头审视,如果没有足够的调研准备,彼此就不会碰撞出火花;如果没有充分交流来消除顾虑,双方也没有深入广泛合作的可能。南京的实践证明,只要用心挖掘,无论创新大国或关键小国都有可取之处,都是值得珍惜的合作伙伴。

对南京市各园区而言,深耕目标出访国,既要巩固原有的合作关系,维护好业已建立起来的沟通渠道,不断增强创新工作的协作互动;同时也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努力与更多国际一流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建立关系,达成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创新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既要形成框架与平台,也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产出成果,在缔造“创新共同体”过程中,携手提高研发水平、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

生了什么“根”

2019年,南京全市各有关部门各板块各园区累计组织出访37个组团,访问德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18个创新国家,签约合作项目109个。其中,处于筹建和运营的项目,即“实际在手”的项目达72个,占签约项目数量的66%。

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是南京不断拓展海外创新朋友圈的重要平台,也是2019年生根出访的最大成果。截至目前,南京已在18个国家累计建立28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

各区(园区)在“生根出访”中,同步推进国际友好合作城市交往,南京友城数量持续增加,仅2019年就围绕生根目标国新增6对友好城市。

2019年6月,首届南京创新周取得圆满成功,无论规模、参会人数、活动影响力都远超预期,正是“生根出访”模式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其间,仅来自生根国家的嘉宾就有743位。其中,包括诺奖获得者、境外院士、知名高校校长等194位重要嘉宾。创新周共签署573个合作项目协议,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全方位赴各大洲“生根出访”,目标国对南京务实创新举措充分认可。如玄武区推进中意时尚交流设计中心和建筑设计分中心落地,浦口区与墨尔本轮流举办“中澳元创大赛”,溧水区空港会展小镇项目与德国汉诺威签订协议等,进一步扩大了南京在全球的创新影响力。

总的来看,南京生根出访有三大抓手。

“深耕”目标出访国,共缔“创新共同体”。从“走马观花”走向“深耕”,“形成一个合作框架、建立一个窗口阵地、创新一类活动平台、形成一批出访成果、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大力构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共同体”。

打造海外“桥头堡”,建立“创新”前沿阵地。按照“成熟一个、挂牌一个”的原则,江北新区、玄武区、鼓楼区、江宁开发区等9个区在目标国家挂牌设立“南京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秦淮区、六合区、高淳区设立了联络处。各板块通过与目标国家共同策划“创新周”“南京日”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双方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南京直通全球创新热点区域的前沿阵地逐步形成。

展现南京软实力,国际创新资源落地。主动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创新交流平台和活动形式,通过推介会、恳谈会、项目路演以及参与目标国家“科技周”等活动,全面推介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美丽古都风貌、科教人文优势、良好营商环境等。聚焦国际技术、成果、项目、资金等创新资源,对接了一批诺奖得主、国外院士、知名专家和企业家,目前合作或依托海外高校、平台、专家团队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已有57家在南京落地。

一句话概括,“生根出访”已成为南京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的关键举措。

两个“战场”

2019年12月5日,南京市委常委会上,“百校对接计划”提交审议。南京市决策者表示,要借鉴“生根出访”的成功经验做法,与国内重点高校和大院大所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更好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共谋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由此,“生根出访”形成两个战场,出访对象除了海外友好国家城市,还多了国内的院校,同步推进“生根国”与“生根院校”。

据了解,“百校对接计划”聚焦于挖掘国内优质创新资源,服务创新名城建设。按照“分批实施、按需选派、人岗相适、服务发展”的原则,用三年时间,分批从南京各区(园区)选派百名干部,担任科技人才专员,跟踪掌握高校院所科研发展最新成果,与科技镇长团互为补充,共同推进校地产学研合作。

“百校对接计划”工作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实现国内名校全覆盖。在目前已经对接国内部分高校院所派出科研人员到南京,担任科技镇长团成员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百校对接计划”,填补南京尚未建立校地合作关系的高校院所空白,推动南京与国内所有985高校、重点“双一流”高校以及大院大所的全面对接。

其次是深度挖掘利用全国高校院所资源。积极对接引入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毕业生等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撑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通过计划的实施,推动南京与全国100家重点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校地合作关系,实现“两落地一融合”向纵深发展。

那么,人才专员从哪里来?来自园区和产业平台,都是科技创新 “熟手”。

2019年12月10日,首批32位科技人才专员正式上岗,并接受首场针对性的培训。这32人主要来自南京15个高新园区和相关产业发展平台,都是科技人才岗位一线相关负责人,经各区(园区)择优遴选产生。其中硕士以上15人、博士以上3人,平均年龄38岁。“年轻、熟悉科技创新工作”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由此,南京“生根出访”的两个战场,正式拉开帷幕。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院所生根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南京·九间堂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