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菜园”:衢州的乡村新“网红”

2020-06-21 15:25郑菁菁
决策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房衢州市衢州

郑菁菁

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新鲜蔬菜,成为2020年春节的一种“奢侈”。

这个春节,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当前,在家封闭就是为战疫做贡献,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少家庭新鲜蔬菜供应不足。

在浙江衢州,“一米菜园”让居民不出门便能吃上新鲜蔬菜,成为抗“疫”的奇兵。不仅于此,广大园主还为居家隔离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家属、困难老人和有需求的邻里送菜上门,用爱守护“小家”平安,为抗疫提供温暖的“一米保障”。

让城乡小菜园变身衢州“大花园”里一道“新风景”,“一米菜园”开创浙江全省先河,既符合农村实际,又具有创新样本意义,不仅是邻里守望的有效粘合剂,更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后方保障。

那么,衢州“一米菜园”是如何成为乡村新“网红”的?

变废为宝,一炮而红

江山市碗窑乡达河村是衢州“一米菜园”的发源地。曾经的达河村,抛荒地随处可见,村民种的菜地这里一块那里一块,显得杂乱无章。

“借着农房整治的东风,乡村两级干部决定因地制宜,探索‘一米菜园的拆后利用方式。”江山市碗窑乡组织委员郑余富介绍说,2018年9月,刚开始打造“一米菜园”的时候,村民还存在抵触情绪。

为做好表率,党员带头将自家菜地拿出来作试点,利用废瓷片、废模具和农房整治中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打造出一处处养眼又实用的菜园。这让村民们开了眼界,纷纷效仿。

目前,全村已共建了11个“一米菜园”,每个面积大概在200平方米左右,里面花菜、包心菜、葱、大蒜等寻常食材都有,很受群众欢迎,也变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到这里来参观学习的人一波接一波,达河村成了“网红村”。

“一米菜园”一炮走红,这种由政府请专家统一规划,集风景、产业、文化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花园式菜地,开始在衢州各个乡村复制推广。

2019年3月,衢州市小城镇整治办印发了《衢州市小城镇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把美丽庭院作为一大行动之一,着重加强“一米菜园”短板的建设,打造“生活既是艺术”的庭院和集镇风貌,在全省率先开启“一米菜园”建设工作。

在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村民们秉持着“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理念,用废旧瓦片、空心砖搭建菜园的外围,拆下来的门板等用于搭建菜园的大门,一个环保创意主题村的轮廓渐渐显露。

衢江区大洲镇坑头畈村的“一米菜园”创建,同样也开展得有声有色,400余户村民参与其中,种植菜园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开化县华埠镇下溪村将“一米菜园”创建与附房整治拆后利用相结合,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田园风情的“梦想菜园”……

如今在衢州,以乡村原始风貌为载体并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一米菜园”,正逐渐成为农村风貌提升的一道独特风景。

小菜园架起“连心桥”

在衢江区横路办事处贺邵溪村,一条条宽达四五米的村道铺设着沥青路面,与白墙黑瓦的农房相互映衬。原先2米多高的围墙变成了1米左右的木栅栏,家家户户的“一米菜园”里种着长势喜人的蔬菜,整个村庄显得安静、整洁而又充满生机。

经过农房整治和风貌提升,贺邵溪村已利用拆后空间打造景观节点8个,停车场7个,美丽庭院24个,“一米菜园”12块,面积近3亩,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了村庄风貌。

“以前,我们曾尝试过在抛荒地上种花、种树,但忙完农活的村民不愿意也没精力去管理,而种上好吃又实用的蔬菜后,算是找对路子了。”横路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蓝洪水表示,政府免费提供种子,管理则由村民自己负责,他们对每日所需的蔬菜爱护有加,一块块抛荒地成了绿油油的新景观。

你家种豆子,我家种白菜,还能相互赠送,邻里关系也慢慢融洽起来。有了一米菜园,城里子女亲戚来往也频繁起来。

同时,小小菜园还搭起村民和村干部间的“连心桥”。党员以“一米菜园”为载体,经常与联户的村民同耕作、拉家常,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增进了党员和群众的密切关系,村民也更愿意配合村里工作。对于村民吃不完的菜,政府还会统一帮忙销售,适当增加村民的收入。小小菜园俨然化身“绿色媒介”。

围绕“农民建房服务好、农村风貌提升好、资源转化利用好”目标,衢州市小城镇整治办从高处着眼小处着手,积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一米菜园”建设技术指南,帮助指导全市县、乡两级规范化、景观化、科学化建设“一米菜园”。

2019年10月,衢州市小城镇整治办、市妇联、市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一同编印了《衢州市美丽城镇“一米菜园”创建指导手册》,填补了浙江全省乃至全国菜园景观化建设的设计、种植技术的空白。

手册将各地“一米菜园”创建中的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完善提升为理论标准、理念指南,一批党建菜园、爱心菜园、亲子菜园等美丽菜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2019年,衢州市共创建“一米菜园”8024个,参与农户7162户,涉及425个村,共盘活拆后边角地、废弃地39.27万多平方米。

鄉村振兴新路径

衢州“一米菜园”从农房整治出发,书写拆后利用、产业导入、有效转化大文章,拆出发展空间、拆出转型升级、拆出美丽环境,激发了多重效应,为浙江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一米菜园”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农家菜园由乱而治,成为能唤起人们乡愁的景观资源,变身乡村旅游的新亮点,随着乡村体验游的兴起,“一米菜园”产业链也被拉长,不少城里人认领“一米菜园”,体验农事劳作。

“一米菜园”虽小,但它由农家菜园变成美丽风景,再转化成为美丽经济,不失为推动“两山”转化、促进富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其中的民间智慧给人启发。

此外,“一米菜园”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奇兵”。这是“一米菜园”的最基本功能,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月28日起,衢州市沟溪乡斗目垅村、五十都村将“一米菜园”产出的绿色蔬菜免费赠送给返乡人员,解决他们家中蔬菜储备耗尽的难题。目前,该乡共给近30户从各地返乡的村民赠送“一米菜园”新鲜蔬菜。

在常山县金川街道,工作人员根据村内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需求,从“一米菜园”里收割白菜、青菜、生菜等多种蔬菜,为居家隔离人员送菜上门。“我想我们农村里吃菜还是比较方便的,很多人家门口就有‘一米菜园,可是现在城里有些留守老人、居家隔离户买菜不方便,社区干部、志愿者们也都很辛苦,我想把我们种的这些菜送给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力!”常山县“最美家庭”乐军英说。

猜你喜欢
农房衢州市衢州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绿色农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嘉善县“三导向”积极推进农房改造集聚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