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构建:阅读教学的本真回归

2020-06-21 15:27郝冬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整本书文本目标

郝冬

语文是基础性课程,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多层次的阅读学习中,积淀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审美的情趣。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部分教师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对阅读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材意图认识不够清晰,导致学习过程偏离了初衷;有的教师过分聚焦语文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造成学与教的脱节与分离。正视教学实践中的困境,整体构建,科学分析问题的成因,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以“教材思想”為目标,凸显阅读教学的价值

现行语文教学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深入学习课程理念与编者的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教材的目的与意图,这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创造性地进行课程开发,组织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经历这样的教材研究过程,我们的阅读教学才有核心思想的支撑,才会用足教材,甚至进一步放大教材优势,使个性化的教学与学生初中阶段乃至今后序列化的语文学习同频共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实现科学发展。

从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上来看,统编版教材有着自身独有的特色,遵循着“明暗两条主线”共同发展、向前推进的方式。明线方面主要聚焦于文本中的人文思想要求,教材中一般把内容上高度关联的、主题上能够融合的文本前后串联成一个单元。暗线方面即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涉及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学科学习的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单元的学习目标一般都有明确具体地呈现,教师与学生在单元学习前,应仔细阅读单元提示中的导读性语言,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让这一模块的学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有了这样的立体认识,我们在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案时,就会既考虑到语文要素方面,也兼顾到人文素养方面,围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选择学习素材、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在重要的环节上做足功夫。

统编版教材内容上自成体系,主要为精读部分,导读内容与推荐阅读作为必要的补充,相得益彰,完善、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结构。精读的文本,无论是写作内容还是外在形式上,都有着很强的代表性,这类文章往往是“典范”,能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导读部分往往是对相关内容的一些索引或者简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出阅读的整体框架。推荐阅读则是介绍一些与单元主题或语文素养要求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眼界,同时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是课内教材阅读学习的有益补充。

内容和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这是我们把握文本的关键所在。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教材的内容为回忆散文和传记。我们在教学时应紧扣这样的阅读学习目标:借助于一些典型性事件、细节描写等刻画主要人物,展示人物精神。

二、以“学生实际”为原点,夯实阅读实践的基础

有了教学目标的引领,有了教材的内容框架,我们的教学是否就是按照既定行程亦步亦趋呢?很显然,阅读教学是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真实、有效、积极地学习体验。

在统编版教材的内容安排中,留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最大空间是拓展性的阅读素材选择。我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学生知识储备中的“短板”,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兼顾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材料的“补充”上下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背景学习素材”的挖掘。教材中的部分文本,故事展开的情节、人物的时代环境与当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要让学生深度学习,把握文本的内涵,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人文环境。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史铁生病了,为什么会那么绝望?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并没有急于解答,而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史铁生作品集。学生了解到史铁生从小就开始生病的经历,感受到他对生命强烈地渴望,以及母亲对他体贴入微的关怀等等。不断地阅读与补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与情感,也更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另外,也可以开展“主题系列式”的填补阅读,有时同一篇文本,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即使是相同主题单元中的文章,解读的方向有时也可以是多元的。为了增强学生阅读的感受力,我常常补充同一主题方向的文章展示给学生,使得教学的主题更明确与集中,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三、以“整体规划”为抓手,丰富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最终指向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整本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践中我们发现,留给学生的可支配时间比较少,而推荐阅读的书目数量大,要将阅读教学扎扎实实地开展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的做法是,将阅读时间、进度情况以及适时反馈等进行统一规划,进行学校层面的宏观设计与调控;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书目顺序的安排、详略取舍等方面,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弹性时间,引领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尝试。例如,我们可以在校本课程中规划出一节课的时间,用于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每天中午自习时间也留出30分钟,鼓励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目。另外,双休日、寒暑假等都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好时机。学生在持续的营养汲取中长知识、增才干。

整本书阅读的信息量大,周期也比较长,阅读指导方法常常不得力。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在进行略读、速读的同时,要求对重点章节展开精读活动,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某个方面谈感受,写体会。还可以有计划地举行读书交流汇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感受、作品评论编制成小报,在学生中交流,同时配上老师的评价和阅读指导,供班级内学生参考与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引领,这是我们个性化教学的前提与保证,更需要研究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与能力水平,这是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整体规划,从教读、导读、推荐阅读,循序渐进,直到整本书阅读等活动有序地实施,最终取得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整本书文本目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