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充满活力的生长型课堂

2020-06-21 15:27张英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进率操场面积

张英

杜威先生的著名教育观点之一:教育就是生长。在生长中就是儿童最大的特性,而且这种生长靠自己的自觉,而不是外人强加的。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生长期,对他们的生长需要给予满足,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改造,让学生的生命意义不断得到实现,这就是生长型课堂的关键要求。这篇文章就《认识公顷》这一课为出发点,从挑战、突破以及提升这三个点分析和探索怎样更好地对生长型的课堂进行有效创造。

一、挑战:在认知的冲突中对生长的动力进行有效探寻

老师对学生的生长点进行准确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长动力,这是生长型课堂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原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能力水平等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正视和发现。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同学之间认知的冲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基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顺应学生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和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一】

老师的课件上对景点照片和这些景点的面积数据进行逐一展示,同时,老师邀请四个学生扮演小导游,对这些景点进行解说:(1)3500000平方米是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面积;(2)1700000平方米是南京明孝陵的面积;(3)5660000平方米大约是杭州西湖的面积;(4)7930000平方米大约是台湾日月潭的面积。

老師:同学们,你们听了小导游的介绍,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果然,名胜古迹都是大得让我吃惊,感觉这些数据太大了,平方米都很难表示了。

老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到新的土地面积单位。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的面积单位,那就是公顷。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因为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介绍景点面积出发,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大数据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的思维冲突也能得到有效激发,对新的面积单位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把“公顷”这概念引进来,就能很好地让学生把热情投入课堂。要想让学生主动进行有效探索,老师就要学会巧妙运用认知冲突,只有这样,学生美妙的思维火花才能得到充分燃烧。

二、突破: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对生长的途径进行收获

对学生的生长方式进行顺应和发展,对学生的生长途径进行创设和引领,是生长型课堂要求老师的关键点。

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创造知识的生动历程进行模拟和复演,同时,打造出符合学生生态的学习环境,老师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经历以及感受思考问题;基于学生“出乎意料”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对“入乎其内”的学习体验目标得到充分实现。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学习更有创造性和个性。

【片段二】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那么请同学们猜一下,一公顷到底是多大的面积呢?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眼睛闭上,大家在脑海里好好想一想。

老师:根据课前大家对学校周围事物进行测量,请同学们好好思考一下,一公顷大概等于我们身边哪些建筑物的面积呢?现在,大家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之后老师在讲台上提问学生,让他们回答)

学生:在上课之前,我们小组把三幢教学楼和它们之间的一个操场进行了测量,我们发现整个面积的长是170米,宽大约是60米。所以,我们小组测算出10200平方米是它们的占地面积,大约就是一公顷。

学生:我们小组在上课之前测量了学校的操场,测量的结果是操场的长大约是112米,宽大约是45米,所以,5040平方米大约是这个操场的面积,由此得出两个操场的面积大约就是一公顷。

学生:我们小组在上课之前测量了教室,我们发现教室的长大约是8.5米,宽是7米,所以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9.9平方米,四舍五入就是60平方米,大约167个教室的面积就是一公顷。

(之后老师把这三个结果依次板书在黑板上)

老师:同学们都做得很好,你们都能根据身边的这些熟悉的事物推算出一公顷有多大。

三、在构建延伸中对生长的力量进行积蓄

老师对学生现在的生长注入必要的活力,同时也要为以后的生长积蓄力量,这是生长型课堂对老师提出的又一个关键点。所以,老师不仅要对课堂的教学点进行关注,同时还要对学生学习的远点进行关注;从实际出发,发掘局部知识点背后的主体框架;老师通过积极的构建和延伸,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把握,让持续生长的动力得到源源不断地迸发。

【片段三】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面积单位,请大家大声告诉我是什么呢?

学生:公顷!

老师:那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的面积单位如果按照阶梯式来划分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把它写出来。

(学生通过练习后,老师请一位学生把他的学习成果向我们进行展示)

学生:(如图)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子的。

老师:大家观察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都是一百,只有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学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因为在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还有一个单位就是公亩,这个时候,相邻的两个单位进率才是100。

学生:那么为什么公亩不把它写进去呢?

老师:因为边长如果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亩,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100平方米,公亩的存在就是让两个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得到满足。但是,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都可以用平方米来代替,并且,很容易和我们国家的市制单位“亩”混淆,所以就没有把“公亩”这个单位放进去。

如上可知,通过 “认识公顷”这一课设计及教学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了生长型课堂的活力,不仅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同时还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动脑对问题进行操作,并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是生长型课堂致力打造的目标。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灵活运用这一个教学方式,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生长型课堂。

猜你喜欢
进率操场面积
操场的一天
学校操场
怎样有效区分和记忆面积单位
下课了
进率之家
火箭自己建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