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思想的有效渗透

2020-06-21 15:27陈旸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陈旸

【摘    要】  抽象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抽象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高阶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抽象思想的感悟选择好素材,找准时机,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逐步领悟抽象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将抽象思想的教学落实在无痕渗透中。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抽象思想;无痕渗透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四基”的概念,将基本的数学思想纳入数学课教学范畴之内,而抽象思想作为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也是推动学生触及数学学科本质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感悟抽象思想,要渗透抽象思想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尝试:

一、选择素材,渗透抽象思想

小学生的学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想是支撑他们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入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到合适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完成数学抽象,并体会到数学抽象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抽象思想可以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借助直观来理解、领悟。

例如,在小学一年級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学习素材:比大小。首先利用情境图展示出10只兔子和4只小猴,然后请学生用数表示出图中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并比较他们的多少,学生立即找出10>4 的关系,结合图示,学生首先体会出大于号的含义。在此之后,教师在4后面添上一个加号和一个方框,让学生思考在方框中可以填几,学生就从不等式的含义出发去思考,并找出多种答案,在交流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再追问学生放框中最大可以填几,最小可以填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答案,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越加深刻,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还可以利用直观图示来印证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于不等式的认识在直观下得到验证,推动学生对不等式的深入认识。

在这个案例中,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素材依托于图示来构造,学生首先借助图示明晰了不等式的含义,然后在遭遇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结合不等式的意义来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这让他们初步建构出不等式的模型,在对照图例探究最大可以填几,一共可以填多少种答案的时候,学生就将问题的本质抽象出来:方框中可填写的数在0至5之间,能填几种不同答案首先就要考虑出最大填几。

二、 把握时机,实现无痕渗透

抽象思想数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而抽象的核心工作是对本质的提炼和刻画。这个过程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模仿。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抽象思想的教学时机,要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地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和展示的机会,实现无痕渗透。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我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之后,就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将教师课前发的信封中的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涂色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在学生操作之后,我组织了全班交流,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表示出来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这些图的共同特点是将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表示出其中的一份,所以这些图表示出的分数都是四分之一,而不同点是平均分的物体不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将分数的认识就更加清晰了,他们初步体会到分数的意义。

案例中,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表示出不同的四分之一,在引导比较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抓住这些分数的共同点来抽象出分数来,推动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在一次次练说中来巩固认识的话,学生根本无法从本质上认识分数,也抽象不出分数的本质意义。

三、 凸显主体,感悟抽象思想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推上前台,引导学生丰富的探究活动和深入的思维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提炼,让他们自己抽象出数学的模型,并感悟抽象思想的价值。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我给学生一个说儿歌的情境: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在学生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我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学生表示不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学生提出可以用字母表示青蛙的数量,比如说用字母A,然后用A表示嘴的张数,用2A表示眼睛的数量,用4A表示出腿的条数,这样可以将所有的情况概括进去。在这样的思考中,学生其实经历了数学抽象过程,用字母表示青蛙数量之和,用与字母相关的式子表示出其余数量与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是学生抓住本质数量关系的体现,伴随着这个学习过程,学生还体会到抽象概括的意义。

总之,抽象思想是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渗透抽象思想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从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抓住本质矛盾来思考、尝试、建构,并在这个过程中达成数学基本思想的领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刘顿.浅谈数学抽象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8(35):55-57.

[2]魏海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抽象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36):36-37.

[3]蒋月秀.让抽象思维悄然扎根于课堂[J].教书育人,2018(10):5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
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做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不要让数学课堂“数字化”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用数学游戏点亮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