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2020-06-21 15:27王静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识字融合信息技术

王静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带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该技术也逐渐成为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应用工具,为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教育领域各个学科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每个教学环节,有效转变传统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语文作为小学学科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有效改善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反馈滞后和思维缺乏等情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深度融合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学习也无法脱离生字,当积累一定数量的文字后才能阅读课文和顺利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认识近1600个生活常用字,还要会准确书写近800个汉字,如何高效利用45分钟开展识字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直观形象识字。小学低年级学生受认识能力影响还无法较好地理解抽象事物,其思维以形象为主,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对动画、视频、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结合学生这一特征在识字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语文教材中的象形字为学生搭配易于理解的插图,能清晰直观地看到汉字表意特点和一系列演变过程,此时教师就可适当穿插汉字演变动画,例如在学习汉字“人”时,该汉字演变过程即一个真实的人演变为人。学习“冒”字时可为学生播放一段小树苗冲破阻力破土而出冒出嫩芽的视频,让学生从形象给予角度识字且能记忆深刻。其次微课识字。即教师将生字的读音、含义、笔顺等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将其放置到班级QQ群、学校资源库、数字学校或博客当中,供有学习需求的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深化对所学生字记忆。在此过程中需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录制视频,针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让其录制部分生字和词汇的读音并为其他学生展示,对这些学生而言是一种较好的学习体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则起到榜样作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

阅读具有显著的拓展知识和陶冶情操等特征,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的学科,其课程目标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列为重点内容,而阅读能力则涉及检索、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各种能力。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将其与阅读教学融合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需求的同时增强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可借助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使其产生探究知识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以《黄山奇石》一课为例,教材课文插图过于简单,无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神奇秀丽的黄山美景和奇形怪状的石头。语文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借助互联网搜集与黄山有关的图频文字资料,之后在课堂教学以多媒体形式与他人分享,不仅能促使学生从整体角度感悟黄山独特秀丽的风景,更能较好地品味课文语言,甚至学生对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等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瞬间活跃学生思维,不仅了解各种类型的石头,更在欣赏神奇秀美的风光后运用自身语言描述黄山其他奇形怪状的石头,学生陶醉在美轮美奂的风景当中,此时教师引入课文内容必然能收获较好的效果。其次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知识;小学生年龄偏小,生活阅历少,可能无法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借助电影、录像、投影、图画等形象化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经验,克服因认知产生的思维障碍。

以《蝙蝠和雷达》一课为例,该课文是典型的科普体裁短文,讲述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秘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启发。与此同時科学家在飞机上安装雷达有效解决飞机在夜间飞行时可能遇到的安全性问题。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显,自然无法形象化理解课文中提到的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超声波等词汇。教师可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蝙蝠嘴中发出超声波声响,正是这种声响如波浪般推动超声波前进,一旦遇到障碍物后会立即反射后再传递到蝙蝠耳朵中,此时蝙蝠立即改变飞行方向的视频片段。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为学生讲解,由此一来,学生就能理解抽象的科学语言,瞬间清扫思维障碍。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深度融合

作文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更是语文学科重要组成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深度融合能较好地改善以往学生无话可写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写作态度的转变,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信息技术和小学写作教学的融合,借助信息技术使得写作素材更加丰富,展现出更加形象、直观、生动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内容主要是描写自然环境、人物、季节等题材,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生活现象和事物观察不够仔细,缺少相应的写作思维,生活经验和体验不足,难以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如亲情类人物描写作文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等类型的歌曲,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亲子照片,让学生进行观看,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对父母爱的体验和感激,描写出更加真实、细腻的情感。对于一些动物、景物或者季节类型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在对动物的描写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类型的节目片段,结合其中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仔细观察实际生活,写出优秀的作品。

总之,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融入全新的活力,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从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内涵并形成良好思维,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识字融合信息技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