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审美能力,发展综合素养

2020-06-21 15:27冯馨瑶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审美小学美术

冯馨瑶

【摘    要】  审美能力培养是我们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目标将开启学生的审美之旅,为此,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幸福的审美人生,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孩子在美术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效能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审美;小学美术;综合素养;课堂

根据新课程标准,美术学科的教学重点是渗透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审美的发展。作为美术核心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欣赏事物之美、体会生活之美,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知,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一、巧借信息技术,呈现事物之美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不妨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独特的美感,用这些美的因素唤醒学生对美的期待。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构建高效教学氛围的前提。鉴于这一教学需求,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兴趣以及审美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富于艺术美感的美术作品或一些抽象的美术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就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星空的联想》这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宇宙星空,掌握刮蜡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其中,掌握刮腊技法、绘制属于自己的星空图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用板书的形式简单渲染星空场景,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欠缺直观性,学生无法直观感受星空的美,自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星空的真实场景或者视频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直观看到太阳系是怎样的、银河有多美、星空和以往观察到的有何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宇宙的奇妙,感受到星空的美轮美奂,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从而生发出无穷尽的创作欲望。因为学生太想将这一幕美丽留下来,所以他们会认真学习后续的刮腊技法,渴望将自己心中的星空图绘制出来。这样的教学,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融入多媒体技术,将其用来呈现一些较为抽象或者不容易感知的事物,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优化合作活动,丰富审美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逐渐深入美术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学生审美体验的形成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促进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彼此的扶持下共同进步、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成长,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入感受美术的魅力。为了提高合作效率,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以期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感知美术之美。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这一课时,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美术基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原因在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发育以及认知心理等层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学生所接受的美术教育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学习古建筑知识时,即使学生看到的是同一座建筑,学生的鉴赏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美术素养的高低层次划分学生,始终秉承“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分配小组成员,确保每个小组涵盖艺术素养较高、一般以及较低的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赏鉴寺庙、宫殿、宝塔等中国古代建筑,促使学生之间形成帮扶的氛围,通过艺术素养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促进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发展,对艺术的赏鉴层次也得到提升。通过小组合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鼓励大胆创作,生成事物之美

如果只凭借课上讲解,很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俗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充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最好的提升自我的渠道,特别是针对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就不能只着眼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学生在绘画的练习中感知事物之美,这样就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快乐的回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语言、图画以及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些素材中深入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用美的因素、美的事物影响学生,让学生了解和他人和平相处、爱护家人的必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如果需要的话,教师也可以积极促进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独特的快乐回忆,强化学生对快乐和幸福的深度认知。当学生的回忆被教师充分调动,当学生沉醉于那些欢乐时光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那些难忘的回忆、快乐的时光进行呈现。通过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之美的向往,还能够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既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实践的方式感知美。绘画,正是美术学科最佳的实践手段。如果学生能够将那些美的片段进行绘制,就能在无形中深化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彰显生活之美、事物之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期待。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蕴含着美的因素的事物,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让学生用實践的方式进一步生成艺术之美,这样就能无形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审美小学美术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童诗”也精彩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