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与经验

2020-06-21 11:28杨玲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1期
关键词:五年计划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玲清

【摘 要】五年计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不同时期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回顾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这六十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对于指导“十四五”规划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五年计划

一、序言

2019年,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中包括“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明显提高”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这是因为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时,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们正在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1]。

五年计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蓝图和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时期的五年计划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特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也会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本文通过梳理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程,旨在为“十四五”规划期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程

(一)关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阶段的划分

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年计划制定情况及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探索建立阶段(1949年-1962年);曲折发展阶段(1966年-1976年);恢复发展阶段(1977年-1990年);科学发展阶段(1991年-2010年);新时代的发展(2011年-至今),五个阶段。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程的回顾

1、探索建立阶段(1949年-1962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3年提出,目标是“一化三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力求建立国家工业化。“二五”计划的实施主要分为了“大跃进”和“调整”时期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着“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一阶段由于经济结构失调导致三年经济困难,不得不致力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围绕“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展开工作。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1953年-1954 年间,为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培养具有马列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服务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专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1958年3月,全国教育行政会议提出要促进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和“大跃进”。相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明显的“跃进”色彩。这种教育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1960年11月,中央文教小组召开全国文教工作会议,对文教战线的“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瞎指挥风”进行了纠正,研究了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问题。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盲目追求大跃进的偏差得到纠正,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2]。

2、曲折发展阶段(1966年-1976年)

“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则贯穿于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备战和阶级斗争为重点。

在这一段时间,高等院校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秩序被打乱,高校大学生也被卷入了政治运动中,在“造反有理”的口号引领之下,青年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到社会的大“串联”、“斗批改”运动中,一度发展到 “停课闹革命”的程度。1972年高校重新恢复招生以后,由于极“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各种形式主义的政治学习“批判会”、“讲用会”所取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社会的政治教内容就是大学的政治教育内容,社会的政治教育形式就是大学的政治教育形式[3]。

3、恢复发展阶段(1977年-1990年)

“六五”以来的五年计划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指导方针中不再有主观求快的提法,五年计划的制定更立足于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七五”计划中第一次明确出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提出“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革命理想,讲革命道德,守革命纪律,有文化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有必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由此,全国各高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

但随着社会思想的日趋活跃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思想上的迷茫,1989年发生的学潮表明,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也指出,改革开放后十年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

4、科学发展阶段(1991年-2010年)

从“八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五年计划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也更加强调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我党也深刻认识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八五”、“九五”、“十五”计划都将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单独列为一篇,进行详细的计划安排,这些转变引导着思想政治工作向全面、客观、理性的转变。

1993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998 年中宣部、教育部共同制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意味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5、新时代的发展(2011年-2020年)

“十二五”规划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章节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方向与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从“总体要求;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几个方面提出了对高校思政课的要求。说明了在新时期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越来越规范的方向发展。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

(一)五年计划指导思想的正确对于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

改革开放前的五年计划中,比如“二五”时期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五年计划走上了大跃进的道路。相应地在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和“大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明显的“跃进”色彩,损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再如,“三五”计划时期,“文化大革命”中思想政治工作凌驾于经济计划工作之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也出现了根本错误。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二)结合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而快速变化,能不能把握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新特点,关系到能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表明,只有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开展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目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及时捕捉到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方法、载体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确保其在内容体系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用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铸魂育人,武装大学生头脑,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结束语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发展和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承担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进取,努力探索前行,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历史重任。“十四五”规划期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要吸收借鉴各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历史经验,并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为党和国家培育一批批肩负时代重任的“四有”好青年,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廖礼彬.新中国成立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7):30-33.

[2]于天.党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3]李春晖.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24-252.

[4]何育静.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概述[J].教科导刊(中旬刊),2015(05):72-73.

[5]贾爱清.思想政治科学发展路径探析—读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有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5):92-93.

[6]刘建锋,李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思考[J].邓小平研究,2019(05):91-102.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8]黄蓉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9):13-18

[9]徐双敏.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89-93.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五年计划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综述
制订未来“五年计划” 万达打造全球传媒娱乐巨头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