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的长链条

2020-06-22 01:04易思耿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安定区定西市原种

易思耿

近期,甘肃农垦八一农场抓住天气晴好有利时机,抢时收割今年头茬苜蓿。为农垦天牧乳业制作青贮苜蓿的工作也同步展开,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发挥了高效快捷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天牧乳业和八一农场龙头+基地的模式已日臻完善。(摄影 刘忠文)

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进程中,定西市安定区全产业链模式布局马铃薯产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当地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集科研开发、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物流营销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目前,安定区年生产脱毒微型薯5亿粒,分别占全省10亿粒的50%、全国15亿粒的33%,其中外销4.45亿粒。安定区生产的微型薯不仅满足了本地内的供应需求,而且还销售到新疆、内蒙古、宁夏、四川、云南、山东等国内市场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泰国等国外市场,并且与埃及、巴基斯坦、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订单,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供应县区。

以“小”带“大”,在抓好原原种发展的同时,安定区稳步推进标准化种植。鼓励引导贫困户加入区内130多家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生产托管等多种方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引导专业合作社打破村社和乡镇界限,整流域、整山系推进脱毒薯、加工薯、商品薯标准化订单基地建设。2019年,全区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30万亩,带动马铃薯种植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整合资金2410多万元,为1.45万贫困户调运原种7262吨,向非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补贴投放微型薯3000万粒、原种1854吨,有效打通了优质种薯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种植环节脱毒种薯全覆盖。

多年来,安定区坚持早谋划、早布局,始终把良种看作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命线”。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定区已基本实现了优良种薯全覆盖,马铃薯产量大幅提升,产业扶贫成效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安定区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1家,马铃薯及其制品生产线49条,生产能力达62.06万吨,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的加工体系,有力地推动了马铃薯产业向全产业链、循环化发展。

近年来,定西市着力打造“中国薯都”。作为“中国薯都”核心区的安定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种植、销售、加工基地,同时也是依靠马铃薯增收最多、占比最高的县区之一,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源:《定西日报》)

猜你喜欢
安定区定西市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原继斌作品精选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