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书法作品的对比及其意义

2020-06-22 13:00张宏朴
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

张宏朴

摘 要:近四十年来,国内书法艺术领域内的改革,包括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书法展览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引领当代书法艺术进入了全新的时期。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的艺术门类,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对东亚文明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比不同样本的发展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对比典型的中日书法作品,分析其中内涵,探究两国书法文化的优劣得失。

关键词:中日书法;书法风格;精神内涵

一、对比当代中日书法作品的意义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放在一起对比也是一种交流。在现今社会,任何国家、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无法靠自身独立完成,文化交流成为了文化生存的必要步骤。不同的文化在经过模仿、吸收、融合的过程后,以一种更高级的姿态呈现出来,这种新生的文化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符合当代文化潮流的需求。可以看出,文化交流对各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作为东亚文化圈的成员之一,其各领域的文化与我国交流日益频繁、深切,艺术交流便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艺术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传达一定的思想和内涵,甚至可以从中体会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书法作为汉字文化圈的重要基石,是汉字文化圈的艺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用直观的方式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书法艺术的基础是汉字,汉字传入日本后,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要素都随之受到广泛推崇,日本书道源自中国,其书法艺术与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共同的生命载体。日本书法一直以来都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中国书法也吸收了日本书法作品的不同理念。国内许多书家对日本书法持有一刀切的全盘否定态度,笔者看来,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珍视日本书道这个鲜活的例子,重新审视中国书法未来前进的道路。笔者将从中日书法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内涵进行分析。

二、中日书法作品中的不同风格

(一)以“尚技”的国展风格为主

前不久成功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是中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学术交流圣殿,作为国内书法界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在国内书法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此届入展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当代中国书坛的审美走向。

从“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入展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国内的书法作品风格以回归传统为向导,强调“古法”的继承与发扬。其中,入展的行书作品仍然多以“二王”风格为主导,在承袭“二王”风格的同时,加入宋人写意书法的意趣,追求“入古出新”的效果;隶书作品也大多取法于《礼器碑》《曹全碑》《鲜于璜碑》这一系列汉隶经典(图1);大楷作品也由纯化走向杂糅,嫁接魏碑风格与碑版刻帖的用笔,以追求表现出线条质感为主要目的,这种创作手法已经占据主流市场。

大量的此类作品充斥在此届展览中,这一现象无疑映射了当下书法市场的流行审美风格,成为市场主导的审美价值取向[1]。张海先生在《当代书法“尚技”刍议》中提到:“在‘尚技之风日盛的当下,以前较少受关注的字体,未经充分开拓的书体以及新发现的书法资料受到当代书家更多的青睐。如何把甲骨文、楚篆、简帛和熔铸雕刻的文字转化为书法艺术品,今人在技法体系的重建方面的努力可以说是有突破性的。”这一命题的提出,在两年的时间里不断被印证,书法“尚技”之风确然已成为当代中国书坛的主要审美倾向。

(二)以创新风格为主的日本书法作品

日本的书道由中国汉字和日本假名构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书道有深远的影响。但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日本书道的发展缺失了两个重要的发展过程——篆书和隶书。即使文化传承方面有所缺失,在日本书家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开始学习西方美学,从中汲取了养分,产生了崭新的审美理念。审美方面的改变,致使日本书道的艺术追求也发生了改变。在经过书家的探索后,日本书道逐渐成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日本的书法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传统元素,同时又不完全依循“古法”。与国内大多数书家的做法不同,日本书家选择从作品的根源处肢解后重塑,用一种更为大胆的嫁接手段,将书写的汉字与假名杂糅,形成自己的风格。书家在书写的时候,往往将墨汁加以调和,使墨色与纸张达到出奇统一的效果。因此,日本书法作品多数以涨墨与飞白为主,他们采用十分大胆的对比手段,给观赏者更为强烈的视觉刺激。日本的审美传统崇尚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这些构成了日本书道的精髓。这些作品很好地继承了这项审美传统,吸收了日本文化中的悠远、宁静的风格,将日本文化中最精髓的精神和内涵提炼出来。审美因素也是构成现代日本书道创新的前卫风格的原因之一。

三、书法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一)中国书法作品的精神内涵

书法中的“法”是阴阳向背的规则,是一切表现形式的基础,任何人都无法超越“法”的范畴。技法的高低决定着书法作品的优劣,这就造就了以国展风格为主导的现象,即技法决定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书法作品的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文人书法,文人书法自古以来在中国书法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古代的文人大多为社会精英,他们的书写理念经过后人的整理、传播,进而传承至现代。文人书法仍然是当代中国书坛追求的理想目标,其观念是继承、延续和创新。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探究时,不难发现,我们始终将书法中的“古法”问题放在核心位置,我们认为“古法”的传承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二)日本书法作品的精神内涵

日本将传统书法称为书道。中国书法以“法”为根本,那么日本的书道就带有抽象的思维,通过创造,参悟书写的艺术,从而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因此,我们可以将日本书法作品的精神内涵概括为创新和表现。

日本书家十分大胆,他们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大部分书家不拘泥于传统,他们的作品带有更多的设计感。日本书法家认为,对书法作品而言,意境是主要的。他们往往脱离传统的约束,对文字进行解体再创造,从而达到表达创作者本人情感的效果。日本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往往更多考虑设计因素,他们常常以传统为基础,释放自己的个性思想,用想象的手法,突出个人对传统古法的独特见解。因此,这些创作出的作品在宣纸上的表现更加淋漓尽致,观赏者往往可以很直观地读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日本书法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占据了作品的一大部分(图2)。

四、结语

如上文所说,中国的传统书法作品以文人书法为主导,文人书法在中国生根、发芽,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每个时代共同的追求。因此,中国书法不论经过怎样的变革,即便如今已经走向了文化自觉,都无法改变书法艺术的核心追求。

中日两国的书法所产生的两种不同审美观,已经成为本土领域内的主流审美方式,影响着两国的书法爱好者。日本的书法源于中国但又与中国书法有所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日本书道有着更强烈的创新态度,并且在创作上吸收了很多西方美学的内涵,在发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应具备创新的态度,在不断进步中自成一派,建立自己的文化标签。日本书道以传承为主,但有很多书家努力突破传统的桎梏,力求创新,试图走出时代的限制。在这样的理念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拥有灵魂,是有血有肉的。

书法艺术拥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基础,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近年来,中日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加密切,书法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书法展览为中日之间的书法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笔者认为,我们要以科学的目光审视书法。摆在中国书法面前的是一条未知的、充满挑戰的悠长道路,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不同文化的吸收和接受,要尊重不同的文化,要在差异中寻找不足和动力,带领书法文化在新时代中寻找生存空间。我们应该对日本书法作品所呈现出的新样貌加以总结,借鉴日本书道的优秀之处,将不同艺术形式的精髓融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日本书家对于创作和创新的态度,将这种态度融合到书法中,带来更多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海.当代书法“尚技”刍议[J].中国书法,2018: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
试论“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与社会功能
刍议遵义会议的民主团结精神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