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留学生涯 孤独且闪耀

2020-06-22 13:18张影
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留学生群体生活

张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量已超过100万人,其中2000年以后出国留学的人员占到总量的70%以上。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统计,在2018-2019年度,中国在美留学生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数的33.7%,为369,548人次,较2017-2018年度增长了1.7%,位居榜首。

留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则是对留学生群体画像越来越模糊。历年来,我国留美人数占据来出国人数的榜首,在这群人中,有家庭条件优渥的年轻人,也有占据群体大部分的平凡大众;有哈佛哥大等常春藤名校骄子,也有散落在美国各地的普通学生。对于99%的普通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心路历程,在廖元辛的《留学新青年》这本访谈录里,被原原本本的精准地记录了下来。

2015年,从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毕业后,他曾因找工作、文化融入等问题经历了长达半年的焦虑与迷茫。然而,也正是自己的迷茫,与留学生活的经历,让廖元辛开始了记载留学生真实生活的想法。他利用半年的时间,采访了百余位留学生。“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不能真正走进一个一个普通留学生的内心,我们就无法真正走进这上百万留学生群体的生活,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二三十年留学热的意义。”廖元辛在一次北京大学举办的新书分享活动上说道。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曾说:“看了元辛的文章,一时间五味杂陈涌上心头,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留学的日子。我曾经是一名留学生,也曾经是留学生的父亲,对留学生活有難以割舍的眷恋。出国留学说到底是一种生活体验,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如鱼吞水冷暖自知。元辛通过留学生自己的讲述,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留学生活,难能可贵,远胜于说教和评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友梁牧笛则认为,《新留学青年》是她回国后“看到的最好的一部非虚构作品”,“感谢元辛为我们记录下成长中极为重要的时刻,这将成为一代人的记传史”。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作品。在书的开篇,廖元辛写道:“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在变,留学生也在变。与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批留学者相比,这一代留学生无论是成长背景、经济条件,还是思想性格、就业方向,都早已今非昔比。”比及前辈的远渡重洋,苦读求学,“90后”的故事,在新闻里,多的是负面报道,多的是纸醉金迷的奢华,不学无术的生活,而每当后来的人,想要出国时,总会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出国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是像别人说的那样好,还是像新闻传达出的那样糟糕?这些,需要解答和记录。

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7月,廖元辛走访了美国30余所高校,访问了百余名不同背景的留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有些是廖元辛原本就已熟识,有一些则是头一次见面。他们敞开心扉,真诚的讲诉了在美求学的酸甜苦辣,他们初来异乡时备受孤独的煎熬。

2017年,他开始整理这些百余位受访人的采访记录,从中选出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整理成20余篇,分成六个主题呈现给读者。在这本306页的《新留学青年》中,有选择出国留学后的成长,有融入不同文化的挣扎,也有选择留守或归国的迷茫。

在这本书里,他记录了从北大走出去的“天选之子”的骄傲与碰壁;写下了从12岁便赴美留学的低龄留学生一路走来的融合与艰难;也曾写到在美国辽阔的“村庄”中,留学的学霸情侣终成眷属。他们有的在美国扎根,有的在美国工作多年后,还是回到中国。在留学路上所能遇到的,在书中廖元辛都娓娓道来。

对留学生而言,出去很容易,难的是“你准备好了吗?”对于家长而言,你了解孩子在海外会遇到的真实困难吗?知名自媒体人,哥伦比亚大学校友李龙说:“ 在这一个个真实故事中,他带你看西洋景似的零距离体验留学生的异国生活,感受他们或大或小的悲欢喜怒,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应该在走出国门之前读一下元辛的这本书。读一下,才知道你到底准备好没有,你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书摘:

“来美国之后的第一站是北卡,我在那儿上高三。其实无论对谁来说,来美国之后的第一年都是最困难的一年,再加上我那个时候年龄也小,以前对美国的印象都是电视上看到的曼哈顿高楼大厦那种,而我去的那个小镇在森林边上,刚来的那段时间尤其不适应。我记得到美国的第二天,一早起来,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见飞机飞过的声音,我就特别想让飞机带我回家。”  ——P74

“整个我这一届,专业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再加上之前也没有长期离开过家,所以刚过去的第一个学期其实挺困难的。不过习惯了之后呢,我也发现自己这种性格其实还是比较能适应那边的生活。”——P287

猜你喜欢
留学生群体生活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中间群体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