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飞过的四季,是春风十里般的秘境广西

2020-06-27 13:58冯慧宁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滩涂红树林水鸟

冯慧宁

有人说,鸟类的直接祖先是一种小型恐龙,如此推算下来,鸟类或许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二亿四千万年的时间。漫长的岁月里,鸟类随着气候地貌的变更进化了自己的容颜。从山川到大海,从天空到陆地,它们通过迁徙来熟悉地球,人类则跟随鸟儿迁徙的足迹辨别四季。

在每一个鸟类迁徙季总会有这么一群人跟着鸟儿的足迹四处旅行,看花看鸟看世界。广西多样性的地貌条件使得这片沃土栖息着六百多种鸟类,观鸟者趋之若鹜来到这里,记录野生鸟类世界里充满生命活力的故事,期待从茫茫自然中发现新鲜的物种踪迹。

观鸟,心灵与自然的对话

古人观鸟兽春归南回,察觉年岁。今人在温饱中观鸟怡情宜心。著名观鸟人詹姆斯·费舍尔对人类观鸟的行为如此描述道:“对鸟类的观察可能是一种迷信,一种传统,一种艺术,一门科学,一种娱乐,一种爱好,或者也可能只是一件无聊的事;这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天性。”绝大多数人对鸟类的观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鸟儿的动作姿态而吸引,而在观鸟人的视角下,这是一项将自己融于自然的户外活动,他们会在不影响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欣赏它们健美的肌肉体态,缤纷的羽毛色彩,灵动的生活行为。

鸟能带给人最直观的自然体验,一场观鸟旅行,人们会借助车、船等交通工具翻越山岭、穿过森林,飘在湖泊,寻找鸟的踪迹,观察鸟的活动,摄下鸟的姿态,鉴定鸟的种类。观鸟无声,人乐在其中时不知不觉亲近了自然。“观鸟旅游是中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最佳载体,它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还能延长旅游周期。”广西大学教授周放对于广西观鸟旅行的前景抱有乐观的态度。2008年,周放和他的学生蒋爱伍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鸟类新品种并命名“弄岗穗鹛”。

自此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的鸟友们慕名而来,广西成为了观鸟胜地,在弄岗、猫儿山和大瑶山等自然保护区和北部湾的许多滩涂都能见到鸟友们抱着相机、望远镜、迷彩服等齐全的装备,隐秘地藏在山林、草丛角落里拍鸟、观鸟,在静待鸟儿来临的时间里,完成一场与自然的对话。

弄岗秘境,人与鸟共生共荣

桂西的观鸟旅游目的地中,龙州、宁明交界处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具代表性。弄岗群峰嵯峨,溪流在密集的山弄中時隐时现,众多植物生长在岩溶地貌的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上,构成了世界罕见、保存完好的岩溶地区热带季雨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茂盛的竹林让这里成为很多鸟类的栖息地,莺,八色鸫,画眉, 噪鹛,啄木鸟,山雀和鹀等240多种鸟类在此安家。

弄岗穗鹛的发现让这片神秘的山谷声名远扬,为了保护弄岗秘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核心处禁止游人进入。于是,前来观鸟的人们便把目光聚集到保护区周边的山林中,离保护区最近的弄岗村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爱鸟人的聚集地。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弄岗村村民,熟悉地形,了解鸟类的情况,顺势而为当起了“鸟导”,并将自家的房子当成客栈,为观鸟人提供住宿和吃食。

每年3月到6月,是弄岗鸟类繁殖的最佳季节,也是弄岗观鸟的旺季,观鸟的人们纷纷来到弄岗村入住,参加观鸟赛事。在当地鸟导的带领下,观鸟人行走在千岩万转的山岗之间寻找鸟的踪迹。村里的鸟导会在山林里做一些鸟塘来吸引鸟儿筑巢,并在一旁搭起隐秘的拍摄点,让观鸟人可以躲在一旁观察鸟的姿态,透过观鸟人的镜头,鸟儿的一举一动清晰活跃眼前。

弄岗穗鹛、蓝背八色鸫、印支绿鹊等弄岗的明星鸟在繁殖季到来之前最容易观察到它们,可一旦到了繁殖季的配对期,鸟儿们就成双成对地进入隐蔽的山林中,观鸟人便难寻它们的身影。虽然繁殖时期难觅弄岗明星鸟,但此时山林里鸟儿育雏的景象却轻易可见,绝不会让任何一个镜头失望。那些衔虫归来、准备育雏的鸟会停留在树梢,将嘴中的幼虫喂养给雏鸟,雏鸟争相索食间,关于一个物种生命初育的场景便在咔嚓不停的快门声中被记录了下来。

鸟类是弄岗的名片,在不改变山林的状态下,改变了一个村子。在这里鸟类与人类的天然的联系不曾因商业化而凋零,反而随着观鸟旅游的蓬勃越发共生共荣。

北部湾,迁徙候鸟的海上客栈

弄岗的鸟栖息停留,以此为乡,北部湾的鸟是旅居的过客,越冬驻足。每年秋冬之际,和迁徙候鸟一同到来的还有大批的观鸟人。他们通过一场场连续数日的观鸟赛,记录下途经北部湾区域越冬的鸟类,并在迁徙的群鸟中区分出不同的品种,凤头蜂鹰、游隼、蛇雕、阿穆尔隼、褐冠鹃隼、黑耳鸢等猛禽是观鸟人在北部湾最期待见到的鸟类。

广西的北部湾地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红树林、泥质滩涂、沙滩等滨海湿地为南迁的候鸟和水鸟提供了停歇、取食、越冬的场所。每年10月,有着“千年鸟道”之称的北海都会迎来候鸟南迁的高峰期,秋风送爽之时,近30种、数量近万只日行性猛禽会从冠头岭上空飞过、迁徙或停歇。防城港港口区的企沙镇山心沙岛上,也有将近5000多只水鸟在此集结停歇,水鸟群的一起一落在北部湾的海陆空中形成了起伏翻飞的鸟浪,壮观不已。

路过的候鸟所停留的滩涂是它们重要的食品补给站,退潮时,成群结队的水鸟会在滩涂上觅食,丰富的滩涂类型吸引了各种各样的鸟类,小个子的鸻鹬类会喜欢底质不易深陷偏沙质的滩涂,而大长腿的鹭类在易陷的偏泥质的滩涂上也能健步如飞。除了大面积的滩涂外,近海的鱼虾塘、有积水的草地、盐田、红树林、露出水面的沙脊和沙洲也都是水鸟们偏爱的觅食场所。

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众多的底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庇护,红隼便是红树林里最机灵的住客。秋日的钦州湾红树林湿地上空,盘旋着许多低空飞行的红隼,它们等待捕食生存在红树林里如手指般大小的招潮蟹和善于伪装的跳跳鱼。无论是候鸟的迁徙、盘旋、捕食,还是水鸟的湿地嬉戏、奔跑、停歇,在北部湾观鸟人的眼里,一切都是生灵万物与人和谐相处的佳景。

“回归自然鸟引路”,踏上广西观鸟旅途,观鸟人追求的“人来鸟不惊”的境界正在悄然实现。在弄岗,村民和鸟友以观鸟之名,护佑珍鸟繁衍,一村之内,既可观山崖筑巢的野雀,又可赏密林深处的百灵;在北部湾,旅人以观鸟之名护航猛禽迁徙,一城之内,既可观滨海滩涂取食的水鸟,又可赏冠头岭飘摇而过的猛禽;在广西,众人以观鸟之名,护卫生态自然,一区之内,既可观奇山秀水的壮美,又可赏万物共生的和谐。

猜你喜欢
滩涂红树林水鸟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霞浦滩涂
江河里的水鸟
上岸的鱼
跪拜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搅水鸟的能力
滩涂上的丹顶鹤
走过红树林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