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毛南族整体脱贫背后的产业之变

2020-06-28 02:16刘光琳通讯员罗红尚
农家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环江毛南族油茶

本刊记者 刘光琳 通讯员 罗红尚

2020年5月9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殷切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环江县是毛南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因地处广西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山区,很多地方是在“石头缝里种粮食”,因此“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的苦涩记忆。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环江县一直是广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015年,全县6万多毛南族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2.07%,也是国定贫困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如何才能早脱贫、快脱贫?“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战以来,根据自身环境条件,环江选定了特色水果、核桃、糖料蔗、桑蚕、林业、核桃、香猪、肉牛、中草药等八大产业作为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主抓产业扶贫,累计向4083户毛南族贫困户发放了3600多万元产业奖补资金和8600多万元小额信贷资金。2019年底,环江毛南族贫困群众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全县减贫6.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56%,下降到2019年底的1.48%,2020年5月,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毛南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传统小农业种植

环江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山区,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过去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群众发展产业效果不佳,积极性不高,外出务工成为毛南族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

要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就必须发展产业。为从根源上解决毛南族群众的贫困问题,环江因地制宜,该县党委、政府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1亿多元,积极引导群众多元化发展产业,种植特色水果、核桃、油茶、食用菌、蔬菜,养殖香猪、香牛、香鸭等,促进环江县特色产业发展,使群众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在环江县思恩镇肯福移民场,这里居住着97户513名群众,这些群众都是20世纪90年代,地处环江县上南、下南、木论、龙岩等4个乡镇大石山区搬迁来的群众。以往单一种植的传统模式让移民群众并没有富裕起来,搬迁当年的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怎么办?

“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传统小农业种植,是我们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人均纯收入翻了几番的主要原因”该移民场年近七旬的谭继荣回忆说。刚搬迁出来,政府就提出了“山上种树、山中种果、山下种粮”的口号,特别是后来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创新实施“科研机构+公司+基地+产业+农户”模式,将群众以往单一种植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发展多样特色产业种植,到了2011年,全场大力发展红心香柚产业,群众的家庭收入提高很快,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018年的1.2万元。这里也成为环江最早种植红心香柚的地区。

环江县发展特色水果,“红心香柚”是最早种植的品种之一。为促进产业发展壮大,该县多方整合资金,2011年以来,共筹集资金2790万元,免费给农户提供苗木310万株。2017年,该县又出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17年实施帮扶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大发展暨退桉还果、还蔗、还药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对红心香柚产业的扶持发展力度。

采摘红心香柚。

发展特色水果种植让这里的群众尝到了甜头。“红心香柚亩产3000公斤至4000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每公斤8元计算,除去成本后,每亩纯收益有1万多元。”大安乡环界村村民覃亚林在2012年率先连片种植了35亩红心香柚,2018年他卖果纯收入13万元。

目前,环江全县红心香柚种植面积6.8万亩,进入丰产期以后,预计产量可达20万吨,产值达10亿元。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1.86万亩,覆盖贫困群众2万余人,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树”。

而在环江的“南大门”大才乡,产业发展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在2010年前,大才乡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种植水稻、西瓜和养蚕为主,群众收入不高。该乡新坡村平治屯村民韦朝东,在2001年开始种桑养蚕,但传统的养蚕模式,让他总是“事倍功半”收入不增。2011年,在政府引导下,他第一个带动村民成立养蚕合作社,通过改良桑蚕品种、发展规模化养蚕,全村收入不断翻番。如今,该合作社已从最初的13户发展到104户,“通过传授种桑养蚕技术,带领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韦朝东说。合作社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养蚕群众1800多户,其中贫困户270多户,为环江县桑蚕产业发展成扶贫产业发挥了示范作用。

随着桑蚕业在大才乡不断发展扩大,桑蚕业变成该乡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桑园面积近2万亩,蚕农收益约1.4亿元,成为全县种桑养蚕的示范乡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文化村村民在喂蚕。

“一个人养蚕,扣除人工、药物等成本,一年可以纯收入3万元。”大才乡新坡村平治屯村民韦友林说,养蚕比以前种植水稻、西瓜、西红柿等划算,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

在环江,像韦友林这样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农户已达4.6万户。截至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19.85万亩,桑蚕产业产值约13亿元。

近年来,大才乡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建设了特色种养结合、农旅结合生态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蔬菜、优质水果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全乡柑橘种植面积突破万亩,产量达1.65万吨,产值超亿元,沃柑、砂糖橘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特色水果的主力军。

油茶成为环江的主导产业。

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环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926亿元,财政收入仅为0.07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元。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1亿元,财政收入4.5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0元。

“1+1”立体种植,以大产业带动小产业

在脱贫攻坚战中,环江结合资源优势,除了发动群众实施桑蚕、甘蔗等“短平快”传统特色种养项目外,同时大力发展红心香柚、油茶等主导产业,长短结合,让群众既有眼前收益,又有长远盼头。

在环江川山镇何顿村大沙坡片,一到秋天,大沙坡漫山遍野的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黄澄澄,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村民们也在众花中来回穿梭着赶忙采摘。这是环江县从华山林场国有林地划出林地创建的万亩现代特色林业发展扶贫示范园区。

示范园采取“公司+特色产业+基地+脱贫户”和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完成油茶种植1.2万亩,其中,在油茶林下套种杭白菊、金丝皇菊等药用菊花2216亩,每亩产干花100~150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32元算,总产值709万元左右,实现大产业带动小产业。

“通过‘1+1’油茶套种中草药,推行林下复合种植的‘茶中药’,实现一亩土地两亩产值的目标,辐射带动全县143个行政村(社区)发展种植油茶。”环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莫新庄说,油茶产业成为一项富民产业,也成为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势产业。

短短两三年间,环江油茶产业迅速兴起,成为后起之秀。环江虽有种植油茶传统,但真正作为产业来发展始于2017年。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已有8.91万亩,示范基地多达64个。

环江油茶产业迅速崛起,最大亮点在于产业发展绑定脱贫攻坚。凡属建档立卡贫困户新种植油茶面积相对连片两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000元(含油茶苗木)奖补。目前,全县9100多油茶种植户中,贫困户就有4015户,占比高达44%。2018年,贫困户种植油茶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在抓好“短、平、快”项目的同时,环江采取集约化、规模化方式,大力发展“长线”产业,创建万亩现代特色农林扶贫产业园、中国·毛南柚美环江及环江花山果海休闲农业等3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同时,在各村创建192个特色农业示范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示范基地+贫困户+市场”等多种管理模式,带动3万余农户参与,吸收周边农民就业8156人,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品牌”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推进“贷牛还牛、贷牛代养”双模式

除了发展种植产业,环江还发展菜牛、香猪养殖业。特别是环江菜牛以其独特的品质走俏市场,远销广东和广西南宁等地,给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有“中国菜牛之乡”美誉的环江县饲养菜牛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环江把菜牛养殖作为脱贫攻坚一个重要扶贫产业来抓,通过创建“贷牛还牛、贷牛代养”双模式,推动菜牛产业发展,促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2019年5月,环江县制定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施“贷牛还牛”发展环江菜牛产业工作方案》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贷牛还牛”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安排资金2000万元与龙头企业注资合股建设菜牛种牛繁育场,为菜牛养殖产业提供基础保障。通过扶持环江菜牛养殖龙头企业、养殖示范基地、政府贷牛还牛服务平台,由农户(包括贫困户)或养殖场(大户)、养殖合作社等与龙头企业签订“贷牛还牛”协议,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贷牛代养”协议,以贷养牛犊、贷养母牛和委托代养三种方式贷养,达到出栏后再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回收,建立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

2019年,在环江县下南乡举行的“贷牛还牛”首批牛犊发放仪式上,中南村南昌屯贫困户谭汉周贷了5头牛回家饲养,从育肥到卖出,除成本后每头牛年收入达2000元左右。

像谭汉周这样想养牛但又买不起牛的贫困户在下南乡并不少见。

位于下南乡波川村的绿峯种养殖基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集养殖销售下南菜牛为一体的养殖基地。据该基地负责人谭承语介绍,目前基地通过委托经营模式,每年向贫困户分红11.4万元,带动76户贫困户增收,同时为30户贫困户代养菜牛,出栏时按每头价格的8%作为利润分配给贫困群众。

环江把菜牛养殖作为脱贫攻坚一个重要扶贫产业来抓。

2019年年底,下南乡希远村村民谭秀刚将宰杀的一头菜牛,真空包装后寄给了客户。当天宰杀的牛有300多公斤,收入1.2万多元。2020年春节前,他已经出栏了6头牛,收入7万多元。

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发展菜牛养殖,环江县将农投公司、下南乡作为资金承接平台,注入1500万元资金用于龙头公司贷牛还牛滚动资金;还利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奖补及政府融资等资金投入500万元,新建设100头以上规模的菜牛养殖示范场4个、50头以上规模的菜牛养殖示范场4个;为降低贫困户养牛风险,环江县政府还为养牛贫困户投了每头牛480元的意外死亡保险。

通过实施“贷牛还牛、贷牛代养”,辐射带动全县更多的农户积极参与到贷牛还牛,贷牛代养,养牛养殖中,环江已把菜牛产业打造成当地主导产业。2019年,全县投入“贷牛还牛”扶持资金1274万元,新增菜牛养殖2548头,带动贫困户1200多户,每户收入达1500~5000元/年。

“多亏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环江县下南乡下塘村干坤屯贫困户谭壮兵,因缺技术致贫。在帮扶干部帮扶下,谭壮兵通过技术培训,获得产业奖补资金,养殖菜牛、肉猪,种植中草药,家庭年纯收入6万多元,2019年实现脱贫。

目前,环江已建成12个乡(镇)级菜牛养殖场,初步形成“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舍”的发展格局。2019年全县出栏菜牛超过2.5万多头,56个贫困村近3500多贫困人口受益。

打造扶贫产业“三大园”,稳固增收脱贫

如今环江全县形成以毛南九万李、红心香柚、沃柑、砂糖橘为主的“一乡一品”特色水果产业的区域生产格局。2019年,全县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14.61万亩,全年产值预计近2亿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17.1万亩、油茶9.57万亩、糖料蔗4.59万亩;全县香猪出栏49.39万头、菜牛2.56万头,家禽出笼66.6万羽;发展食用菌菌棒栽培1210万棒,总产量达6050吨,产值达6250万元。

为强化产业发展促脱贫,稳固增收脱贫,环江狠抓“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创建了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红心香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园(三特水果)、脱贫后续扶持产业园(油茶)等“三园”,打造扶贫产业“三大园”,确保脱贫户产业能持续发展增收。

发展“跨地经济”,创建县级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金、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股份合作+产业基地”模式,投入6100万元在川山镇塘万村(特色水果2500亩)、古宾村(沃柑600亩)、大沙坡(红心柚和沃柑1800亩)、龙岩(食用菌100亩)创建“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5000亩。2019年,追加3100万元扶持76个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已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1.3亿元,全县145个行政村(社区)100%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产业实现100%覆盖;2019年100%行政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4万元以上,有15个村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产业联扶,创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扶贫产业园,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

为解决易地搬迁贫困户4362户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后续扶贫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户” 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总投资6000万元在川山镇下久村和下南乡坡川村创建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扶贫产业园2400亩(户均0.5亩),打造“三特”水果后续扶贫产业园,实施“两园双基双带”产业联扶机制,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可从产业园申请扶持资金1500~3000元/年,进行自主创业(开办门面、商铺、服务业等)或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每户可连续申请5年。期满后,通过成立后续产业扶贫发展基金,由政府主管,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自主创业、产业发展和生活确实还存在困难的,继续酌情予以扶持。

全力创建万亩万户脱贫后续扶贫产业园,确保脱贫户产业持续发展增收。

硕大的魔芋。

长势喜人的魔芋田。

村民果蔬大棚摘下“幸福果”。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户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增收,环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万亩万户、一基双带” 后续产业扶持工程,着力培育脱贫户后续产业发展,不断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总投资3亿元在华山林场大沙坡分场创建的万亩现代特色农林(油茶)扶贫产业园。由县农投公司负责融资,县林投公司负责经营管理,采取“万亩国有林场+政府平台公司+后续扶贫产业园+万户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创建“茶中药”“树中药”立体种植模式发展生态扶贫产业项目基地,产业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脱贫户1.8万户。项目投产期预计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种植油茶产业达10万亩以上、中草药材2.5万亩以上。每年脱贫户可从产业园中申请(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入股经营或代种代养等)扶持资金1500元/年,培育和保障全县脱贫户至少能有一项新增、持续、稳定收入来源产业项目,实现脱贫户稳固增收目标。同时,产业园能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长期家门口就业500人以上。打造的脱贫户后续扶持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油茶)产业园,带动4083户毛南族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固脱贫。

猜你喜欢
环江毛南族油茶
乡村振兴视域下环江毛南族傩文化保护与利用探讨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适宜环境下环江香猪本交配种优劣势及操作路径
千峰林立
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口述史研究——以贵州卡蒲毛南族乡田野调查及其启示为例*
家乡的油茶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毛南族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