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析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2020-06-28 14:24孙红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阿托颈动脉缺血性

孙红刚,刘 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神经内科,新疆 伊犁 833200)

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脑卒中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对于颈动脉狭窄严重的脑卒中患者,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介入技术的开展为之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6月在医院工作期间与进修期间收治的60例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患者均在医院行头颅CT、MRI检测后,经临床医生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且经颈动脉彩超、CTA、或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50%(无临床症者狭窄程度≥ 70%)。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下自愿签署治疗意愿书且对本次探究中使用的药物无排斥性,患者均无其他器官疾病及传染性疾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段为46~74岁、平均年龄54.7±3.6岁。以上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比较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间可以进行对比探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将对其患者指导服用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联合阿托伐他丁(20 mg/d),同时给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介入组患者则应用介入治疗。介入方式为应用支架治疗。在术前3~5天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联合波立维(75 mg/d),同时给予阿托伐他丁(20 mg/d)。手术主要步骤为:在局麻下,右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确定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在狭窄远端放置保护伞,先行球囊预扩张,再根据狭窄处血管的直径、长度,选择合适的支架,定位准确后释放支架。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后继续术前的药物治疗,6个月后停用波立维片。而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与阿托伐他丁(20 mg/d)长期口服。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改善

介入组接受介入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前不同程度的眩晕、发作性肢体无力、麻木等状况明显迅速缓解,总有效率达到86.1%(31/3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29.2%(7/24)。

1.3.2 临床随访

术后6~36个月随访,复查颈动脉彩超、CTA(CT血管成像)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介入组患者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20%,再狭窄率≥50%患者5例(占13.9%)。对照组患者血管狭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有10例(占41.7%)患者狭窄程度由中度狭窄(≥50%)进展到重度狭窄(70%~90%),且有8例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3例发生大血管闭塞死亡。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介入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性、发生再狭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药物保守治疗优秀。两组间的对比结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结果分析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已步入老年化阶段,各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及健康。而作为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尤为重要。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发作性肢体无力、麻木等状况,严重情况下将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有学者研究发现,应用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卓越。而本次探究的过程中,介入组术中出现过度灌注(脑出血)1例,脑栓塞2例,产生不良反应几率为8.3%(3/36),但随着手术术者水平提高及介入材料改进,并发症会逐渐减少。虽然介入治疗受到患者身体限制(血管动脉硬化及血管迂曲程度),而且手术费用相对昂贵。但是介入治有疗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等优势。所以介入治疗值得广大学者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阿托颈动脉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