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联合术中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6-28 14:24张隆鑫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消融微波电极

张隆鑫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外二科,广东 广州 510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外科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致死率极高,大部分病人在确诊后还伴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症状[1],适合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极少(约17%),大部分患者肝转移严重甚至发生病变或者是伴有其他并发症不可进行手术治疗[2],只能进行化疗治疗,但一般的化疗效果都不理想。研究专家指出,可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微波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本文选取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手术联合术中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详细分析内容临床疗效,以下是。

1 患者资料及治疗方法

1.1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基础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单纯手术)和观察组(手术联合术中微波消融治疗),每组13例。其中对照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7.88±5.67)岁;观察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7.65±5.83)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确诊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病灶的直径均小于5 cm,数目不超过5个。排除标准:已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复发患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切除治疗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治疗,首先探查肝转移病灶系膜淋巴结和盆腔底部的情况,然后对肝转移病灶实施手术切除,将大网膜、结肠系膜和侧腹膜逐步进行游离,相关血管阻断后,清理相应区域中的淋巴结,同时将病变肠管切断,然后进行重建肠道、反复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等措施处理,最后关闭切口。

观察组接受手术联合术中微波消融治疗,按照手术治疗前的相关检查结果,确定进针入路,注意避开胆囊、胆管、肝门区血管等邻近的骨骼,尽量沿着肿瘤长轴进针,确定进针角度和深度。选用超声进行引导,将微波电极穿刺到预定位置。多角度重复B超确定微波消融电极位置无误后,再链接微波消融治疗仪及水循环冷却仪进行治疗。微波功率选择50~60 W,频率为2450 MHz,持续时间5~8分钟。消融范围应当超过肿瘤边缘5~10 mm,以确保肿瘤病灶充分消融坏死。若患者病灶直径小于3cm,采用单根电极消融即可。若病灶直径超过3 cm,则采用2根微波电极同时消融且电极间保持有效距离,2电极热场相互叠加形成更大的消融范围。同时植入双电极进行消融时,电极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超过1.5 cm为有效距离。术后5~7天进行超声造影或强化CT检查,若发现消融不完全,进行再次补充消融,若之后的影像检查提示再次消融达不到完全消融的效果或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则需要放弃消融治疗,选用其他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 判定疗效的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和输血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

文中的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P<0.05为判定标准,表示对比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统计分析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中出血和输血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例数都远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别显著,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

治疗结束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69%(1例)远低于对照组53.85%(7例),对比差别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s)

注:比较结果P<0.05。

组名 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术中输血[n(%)]对照组 13 13.87±4.56 215.74±26.63 7(53.85%)观察组 13 7.54±2.31 121.36±10.57 1(7.69%)

3 讨 论

本文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术中微波消融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例数都远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69%远低于对照组53.85%,对比差别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可见手术联合术中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消融微波电极
消融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百味消融小釜中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