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6-28 14:24许美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优良率心肺资料

苏 洁,许美艳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心肺复苏属于一种急诊在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急救手段,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患者出现残疾、甚至死亡严重后果的有效措施。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患者采用心肺复苏进行急救,可以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还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1]。因此,本次临床研究选取50例我院门诊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所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50例我院门诊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的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平均分为常规干预组(n=25例)以及护理干预组(n=25例)。护理干预组患者中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48~76岁,平均年龄为57.5(s=6.3)岁;常规干预组患者中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为47~75岁,平均年龄为56.2(s=5.9)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做对比实验。

1.2 方法

常规干预组患者接受临床基础干预,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合适的急救药物以及急救护理等。急诊干预组患者基础上联合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第一,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开展全面心理评估,确定患者的心理情况。并且,根据对患者的评估结果确定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是患者能够平稳心态接受治疗。主要方案有为患者介绍疾病的知识、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及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等。第二,脑部复苏干预。医护人员要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并使用温毛巾对患者的额头以及颈部等部位进行湿敷。第三,心电监护干预。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如果患者出现任何异常都要及时处理并上报。第四,气道护理干预。对患者要进行吸痰处理,使患者的气道保持通畅。需要注意的是,吸痰前需要纤维患者吸入纯氧(3分钟左右),吸痰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2]。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采用三级标准进行表式,分别为优(患者经过护理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临床症状有大幅度改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良(患者经过护理后,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但经过处理后未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差(患者经过护理后,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变化,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同时,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烦躁、反应迟钝、抽搐、记忆下降)以及异常情况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3]。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开展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通过“±s”进行表示。当P<0.05时,表明两组资料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

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明显好于常规干预组患者,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护理干预组患者出现反应迟钝1例、记忆下降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常规干预组患者出现烦躁1例、反应迟钝2例、抽搐1例、记忆下降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者,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对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通常会采用心肺复苏的方式进行急救,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意识。有大量临床实践表面,对心脏骤停的患者在黄金四分钟内采用心肺复苏的方式进行抢救,抢救的成功率超过60%。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患者的脑组织或者是其他的器官造成损伤,这就是提高对患者抢救效果的核心要素[4-5]。

而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急诊护理,能够促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有研究资料显示,对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有大幅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也明显下降。还有研究资料表明,对患者实施 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本次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明显好于常规干预组患者。这充分的佐证上述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证对患者的护理效果,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猜你喜欢
优良率心肺资料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