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0-06-28 14:24王晓梅史志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脑梗塞肢体康复

王晓梅,史志华

(新疆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200)

脑梗塞是一种脑血管疾病,诱因是患者脑部供血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其脑组织出现软化甚至坏死情况,最后进展为脑梗塞[1]。该病拥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且发病速度较快,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出现语言、感觉等功能性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对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并对其语言、肢体康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间到我院就诊的6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64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早期组,每组各32例。其中传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4~72岁,平均(65.42±3.34)岁。早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5~71岁,平均(65.54±3.38)岁。传统组和早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病历数据无较大区别(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给予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以及基本生活护理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早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模式干预。

早期组:①体位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早期体位护理,使患者肢体处于合适位置,患者取卧位时,分别在其躯干前后位置处垫放一个高枕并将患者肢体太高以保证肢体的稳定性,患者肩关节弯曲约100°并使其充分前伸,下肢患侧处垫放一长枕,同时膝、髋关节保持弯曲。患者取仰卧位时,肩膀下方患侧垫放一软枕,上臂保持伸直并向外展开约45°;将重约为250 g的沙袋置于患者手掌以保证手指关节的伸直。2~3小时对患者体位进行一次更换。②语言功能恢复锻炼:患者入院前一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对舌头进行伸缩锻炼并开始简单的发音训练,而后指导其进行简单的数字与字句的反复训练,训练过程中为患者示范发音的口型,在患者取得一定效果后,逐渐过渡到词语、短句的训练,反复训练循序渐进。从第二周后帮助患者与其家属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交流,并可以通过广播、音乐等方式训练患者的语言感知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①比较传统组和早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康复情况。分别采用FMA肢体功能评价表和CRRCAE失语症检查表对患者的语言功能及肢体康复情况进行评估,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患者的FMA及CRRCAE评分进行统计,两项指标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如表1 所示,护理前,早期组和传统组的CRRCAE和FMA评分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意义(P均>0.05);护理后,早期组CRRCAE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 (P均<0.05)。

表1 传统组和早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康复情况的比较(±s)

表1 传统组和早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康复情况的比较(±s)

组别 CRRCAE 评分 FMA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传统组(n=32) 45.51±5.18 66.19±6.34 41.24±5.18 56.19±7.26早期组(n=32) 45.35±4.95 84.02±8.08 42.07±5.04 74.02±8.28 t 0.126 9.821 0.650 9.159 P 0.900 0.000 0.518 0.000

3 讨 论

研究表明[2],在脑梗塞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中更注重于从患者早期发病阶段就开始介入治疗,并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的监测,在改善患者肢体关节的灵敏性时运用多种体位方案,在恢复患者语言功能时结合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方案,使患者的语言、肢体康复恢复更加迅速,治疗效果良好。而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早期组和传统组的CRRCAE和FMA评分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意义(P均>0.05);护理后,早期组CRRCAE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该结果与[3]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在治疗脑梗塞患者时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效果更加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肢体康复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