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

2020-06-28 14: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末梢基层医院血常规

张 芳

(胶州市铺集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326)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血常规检验结果可以被看作是人的健康状态的反映。末梢血血常规检验是基层医院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在血常规检验实施过程中,基层医院的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基层医院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确定此类问题的解决对策。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基层医院检验科接受末梢血血常规会检查的80名成年患者。其中,男性人数为46人,女性人数为34人。患者的年龄在19~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15.3)岁。

1.2 方法

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完成血液抽取,采血部位为耳廓和指尖。抽取的血液样本存入干燥的试管之中,做好相应记录,后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开展血常规检验,统计检验结果中存在偏差的血液样本数量。在让出现偏差的患者参与到二次采血以后,研究者根据前后两次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果误差的产生原因[2]。

1.3 观察指标

血常规会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率与误差发生原因。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

2 结 果

入选患者中17名患者的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误差率为21.3%。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产生原因如下所示,见表1。

表1 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产生原因

3 讨 论

3.1 基层医院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

在临床治疗领域,血常规检验结果不仅可以被看作是诊治血液疾病的主要依据,也可以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参考。未获得可靠化、准确化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临床工作者需要对影响血常规的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就本次研究而言,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影响因素与研究对象(患者)自身因素、血液样本采集时间、血液样本保存方式及血液样本的送检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部分患者未听从医务人员告诫,在血常规检验实施前摄入食物或进行剧烈运动。在血液样本未得到合理保存的情况下,血液标本在保存过程中串的变化也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一般情况下,末梢血血常规的采血量在20μL左右,一些医务人员在采血时会让血液达到20μL刻度上缘,一些医务人员会在采血量接近20μL刻度时停止采血,血液与稀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3.2 基层医院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偏差的解决对策

为解决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偏差,临床工作者可以对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式进行优化,如在左手无名指内侧进行采血,利用高质量无菌棉球擦拭吸管外部等。临床工作者需要合理保存血液样本,并要在血常规检查实施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检验人员定期培训工作的开展,也可以避免因检验人员操作因素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在末梢血血常规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临床工作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血液采集,并要将样本及时送检。

3.3 小结

基层医院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临床工作者需要在对末梢血血常规检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末梢基层医院血常规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