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气管插管反应分析

2020-06-28 14: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律咪定插管

方 明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南京 2113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数量正逐日增加。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日益衰退,各器官也呈退化趋势,导致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易因药物发生敏感反应。麻醉诱导下的气管插管虽有无痛的特点,但由于老年患者多数患有心血管、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所以在麻醉诱导下的气管插管过程中易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律加快及发生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直接导致死亡[1]。麻醉诱导的常用药,丙泊酚用于麻醉时有着见效快的特点,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和自主神经系统已有所改变,麻醉后,易引发血压下降,从而引发强烈的气管插管反应[2]。为有效缓解患者麻醉诱导下的气管插管反应,我院选取120例需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气管插管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需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分别进行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和丙泊酚麻醉引导。治疗组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1~70岁,平均年龄(66.6±2.4)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60~69岁,平均年龄(65.4±1.5)岁。从性别、年龄方面看,P>0.05,两组患者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选取患者的标准:所有患者60~7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I~II级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传导紊乱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1.2 麻醉方法

术前对患者禁食8小时,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上肢静脉注射6~8 ml/kg的氯化钠后,监测患者的心律(HR)和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给治疗组患者注射生理盐水20 ml、0.8 μg/kg的右美托咪定(生厂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2 ml:200 μg);给对照组患者注射20 ml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均为15分钟,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分别对两组患者以5 mg/s给药速度进行静脉注射1%的丙泊酚中1.5 mg/kg/长链脂肪乳1.0 mg/kg(生产企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10 ml:0.1 g)。随后对两组患者注射0.3 μg/kg的芬太尼、0.8 mg/kg的罗苦溴铵,当脑电频低于45、四个成串刺激等于0时,接入麻醉机给患者机械通气的同时,对患者气管插管。将通气模式设置为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潮气量、通气频率及呼吸比分别为8 ml/kg、12次/分钟、1.0:1.5,要求麻醉师30 s内一次完成插管,成功插管后4分钟,为维持患者麻醉状态,开启七氟醚和瑞芬太尼[3]。

1.3 指标与观察

将进入手术室、插管前、插管瞬间及插管后四个时间设定为T1、T2、T3、T4四个时间段,分别记录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患者年龄、指标等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两组患者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HR)变化情况

在T2(插管前)、T3(插管瞬间)两个时刻,两组患者的心律(HR)都有所降低,但治疗组患者的心律(HR)变化并不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律(HR)则有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律(HR)变化情况比较表(±s),次/min

表1 两组患者心律(HR)变化情况比较表(±s),次/min

组别 n T1(进入手术室) T2(插管前) T3(插管瞬间) T4(插管后)治疗组 60 (83.45±9.23) (68.8±7.26) (72.64±7.98) (65.35±9.02)对照组 60 (82..56±10.36) (70.5±6.36) (85.6±9.19) (60.89±8.79)

2.2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

在T2(插管前)、T3(插管瞬间)两个时刻,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不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则有显著变化,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比较表[(±s),mmHg]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比较表[(±s),mmHg]

组别 n T1(进入手术室) T2(插管前) T3(插管瞬间) T4(插管后)治疗组 60 (88.23±6.13) (74.8±7.26) (75.64±6.75) (70.35±5.86)对照组 60 (84.56±7.36) (73.3±8.36) (85.1±10.19) (69.46±8.96)

3 讨 论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不少患者会出现交感活性增加、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等现象,对于身体机能退化、对药物有敏感现象的老年患者,发生这一变化明显强于其他人群[4]。丙泊酚正常人的剂量为2.0~3.00 mg/kg,而本次研究,针对老年患者的过敏反应,已将剂量降为1.5 mg/kg的小剂量,但进行麻醉诱导后,老年患者的血压仍有明显下降现象。作为一个具有镇定、止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的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术前镇静等,该药物在促进患者血压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可缓解患者术中的气管插管反应。本次研究显示,从T2(插管前)、T3(插管瞬间)两个时刻看,治疗组患者的心律(HR)与平均动脉压(MA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心律(HR)与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较为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应用可缓解气管插管反应,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律咪定插管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