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时代新媒体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及运用路径探究

2020-06-28 02:12王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新媒体

摘 要 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时代,发挥新媒体优势,找出大一新生面临的心理层面困境,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长足发展与人格健全发展,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工作指引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力,发挥新媒体在网络世界中的思想引领、舆论导向作用,发挥大学新生自主参与、朋辈引领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以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为载体,借助各种通信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网站、贴吧、QQ、博客等来传播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作为正处于人生转变与定型、高中升入大学这一特殊阶段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在被暴露在互联网畅通的新媒体端,因其心智还不够成熟,新媒体对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影响尤为明显。

2新媒体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现状分析

2019年5月,笔者对江汉大学法学院、机建学院大一学生开展了一项关于新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及其网络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共回收279份,参与调查的均为大一在校新生,涵盖文理科,具有一定代表性。据统计,93%的新生使用手机、电脑等新媒體用于学习、关注时事、网络聊天、购物、游戏等。其中,67%的新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长达3-5小时,一天中使用新媒体集中时间段为晚上20:00-22:00。38%的新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后,更倾向于在网上进行宣泄,转移注意力,而非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和家人、朋友、老师等倾诉。8%的新生遭受过网络暴力,极少学生关注过自身的网络心理健康。

2.1新媒体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拓展情感交流渠道。校园网络文化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增强学习和发展自主性。网络化时代,信息的来源不再仅限于课堂知识学习或是书本、报刊等信息获取,新媒体的使用为每个人摄取信息、获取知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也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繁复的信息来源、种类众多的信息汇聚,也满足了新生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中,一旦触及到大学生的隐私问题,必然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度、效率,致其无法深入工作。而在新媒体时代,可以通过网络构建沟通平台,便于学生主动进行咨询与倾诉,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新媒体的普及,为大学新生的有效情感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可能,也为沟通效率的提高与沟通结果的反馈提供了有力支撑。

(2)丰富沟通表达方式,促进独立人格形成。新媒体文化的社会性、交互性为大学生打开了认识社会的大门,促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丰富了在校学生的社会生活。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他们可以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沟通,沟通内容也从点到面扩大、发散。而新媒体的交互性、自主性,又使得新生能借助这个平台平等发表自己观点看法,获得及时反馈,不再被动当听众。新生的角色面临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观点发表者、意见分享者,极大地丰富了新生的沟通表达方式。高校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表达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针对社会热点自由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牢牢掌握自己话语权。在不断表达个人见解、发表自身看法的过程中,大学新生能强化自身思维,审视问题,丰富看待问题方式和提高应对问题解决的能力,使自己更加有参与感,变得自信成熟,也更加独立自主。

2.2新媒体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大学新生年龄普遍在18岁左右,高中升入大学这一阶段是他们向青年人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矛盾、多变、敏感的时期,大学新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纷繁复杂的信息,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大都具有隐蔽性,很难察觉。

(1)迷失自我,思维混乱。网络化时代,新媒体的普及使纷繁复杂的信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些信息量大且难以辨别真假,大学新生缺乏辨别能力,对待大量信息的涌进,容易形成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对于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等不加甄别就选择接受或全盘否定,无法形成批判性思维。长期处于这种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大学新生容易对自身思维方式、自尊心自信心等产生怀疑,甚至是信念动摇,迷失自我,变得缺乏主观思考,人云亦云,或是极端偏激。

(2)弱化现实人际交往能力,情感传达错位异化。新媒体的自由、平等、开放,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需要,拓展人际交往范围,然而网络交往的增加甚至是依赖,势必会导致现实交往的减少甚至是漠视。新生刚入大学,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心理缺乏安全感,促使他们不断寻求情感寄托,网络环境为新生的这种情感需求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抒发场所。然而,对于新媒体社交的依赖,会让大学新生在本该锻炼自身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阶段,却花大量时间、精力维系网络社交,忽视现实生活中社交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自身情感的健康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其次,由于网络交往对象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大学新生容易在虚拟网络中寄托自身真情实感,一定程度上使自身人生、财产安全面临威胁。最后,长时间缺乏现实人际交往,新生会封闭自我,出现交往障碍,导致孤独空虚的心理危机,容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3)网络暴力。由于大学新生三观未定型、心智不够成熟、情感表达方式欠妥、社会经验匮乏等因素,大学新生容易沦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从施暴者角度看,大学新生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自主性特点,在网络上发表观点看法时,易被网络舆论引导,成为言语攻击的一份子。此外,就新生群体所处的圈子内,他们也会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主体。同学之间的矛盾,新生们往往选择在网络公共平台指责对方,公开曝光对方隐私,甚至谩骂对方,获取周围朋友的舆论支持。这种网络曝光方式,把矛盾知晓率扩散至周边人,言语的谩骂更容易激化双方矛盾。网络暴力,既有施暴者,就一定会有受害者。新生在这中间角色的转换也非常常见,施暴者在舆论倒戈的情况下,就会被反噬,成为最大受害者。被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无论是精神、情感、甚至是自身观念、信仰等,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如果排解不及时,极易诱发心理危机。

3新媒体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网络化时代新媒体的使用普及必然对大学新生网络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应加大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时俱进,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理念,创新相关工作方式方法,运用新媒体搭建的平台去优化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传统模式,发挥新时代新媒体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中的引领与参与价值,打造网络化时代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色模式,进一步推动高校新生网络心理健康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远发展。

3.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新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然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面临着网络化时代一系列问题。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工作时,需要提升新媒体使用能力,加深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结合。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线上线下联动。教师可借助新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将图片、文字、影音等材料融入到课堂环节,打造贴合学生实际、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精品课程。还可借助网络微课、视频直播等方式,调动学生代入感、参与感,引导学生表达想法,抒发情感。此外,可以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开展的多种团体辅导活动,尤其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这一关键时期,在新生中间开展破冰活动、人际交往团辅、认识自我团辅等主题团辅活动,以及“5.25”心理健康日给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等,帮助新生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也帮助其在入大学之初提高对自身及周边同学心理健康的重视。打通线上线下两条渠道共建共享,引导大学新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3.2发挥新媒体在网络世界中的思想引领、舆论导向作用

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中的主体,这种自主性给了每一个活跃在网络世界中的主体一定的話语权。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优势,借助其影响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牢牢掌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这一块的网络主动权和舆论影响力。

校园网络文化关系到每一名在校新生的心理健康。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作用,如心理健康中心开设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编写发表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适合大学新生年龄段的网文,开放留言、评论板块,引导新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表自己态度观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通过碎片化信息的获取学习到知识技能。此外,高校应该积极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效率,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一是要注重对舆论的引导。通过新媒体公开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在新生入学第一年为其今后形成更加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大对网络平台舆论的监管。公开的网络平台,信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最大程度且及时的把不利于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舆论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其对大学新生身心健康的荼毒。

3.3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大学新生自主参与、朋辈引领作用

此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偏好选择的部分内容是自己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朋友动态等身边熟悉人的动态。可见,在新媒体普及的今天,同辈间的交往互动频繁,相互影响也尤为明显。然而在信息庞大、种类繁杂的新媒体平台上,信息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有待考证,传播的快速化与圈群化使得同辈群体之间交互作用增强,很多大学新生对新媒体产生高度依赖,置身于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缺乏独立思考、细心求证,很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甚至是精神伤害。在新媒体背景下,同辈之间观点共享,引发讨论,衍生下一轮观点共享,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扩大加深。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新媒体主流平台建设,打造高校自主新媒体建设,加强信息传播内容与质量的可控性,确保信息传播自主化、个性化、交互性的同时,主流声音不会缺席,确保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是积极健康的,旨在用正确的思想、积极地信息传播正能量,加强朋辈之间正面影响和正向引领作用,杜绝大学新生接触到恶意信息的网络传播途径,以免给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简介:王露(1991.1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江汉大学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飞.近年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8):70-71.

[2] 王庆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03):59-62.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新媒体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