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与CT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2020-06-29 02:49陈生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门脉包膜影像学

陈生基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原发性肝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在肿瘤相关疾病死亡中,其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肺癌,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有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肝硬化密切相关,其中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占72%,而肝硬化合并肝癌则为4%[4]。临床上在对肝硬化伴肝癌进行诊断时,方法有很多,比如MRI、CT等,但是检查方法不同其诊断准确率也有所区别。因此,本文对CT 与MRI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运用在肝硬化伴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1 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3 ~77 岁,平均(58.9±11.5)岁,其中男性90 例、女性11 例。

1.2 方法

1.2.1 MRI 检查 选择飞利浦Ingenin 3.0T MRI 设备,运用32 通道相控阵线圈,检查时,叮嘱患者保持仰卧位,正确屏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平扫,运用扩散加权成像、T2 加权像以及T1 加权像。在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采用肝脏超快速容积三维成像(THRIVE),设置参数,层厚4.0cm,激励次数0.81,视野40cm×36cm,矩阵250×272,反转时间6ms,翻转角度15°,回波时间1.2ms,重复时间2.6ms,屏息20s,开展全肝容积扫描检查。同时,运用0.1mmol/kg钆喷酸葡胺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后行增强扫描,分别扫描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并且向工作站传输图像数据。

1.2.2 CT 检查 选择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源CT 扫描仪,设置参数,其中螺距为0.98:1,层厚为5mm,管电流为300mA,管电压为120kV。扫描前,叮嘱患者保持肠胃充盈;检查时,取仰卧位,从膈顶开始扫描,直到肝脏下缘处。同时,运用碘普罗胺对比剂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后,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并且向工作站传输图像数据处理。

1.3 观察指标

阅片由2 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专家负责,对强化特点、病灶大小以及数目等进行观察,并且对诊断准确率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由SPSS22.0 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 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病灶检出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101 例患者,共检出116 个病灶,其中75 个位于肝右叶,41 个位于肝左叶。同时,MRI 和CT 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90.52%(105/116)、88.79%(103/116),比较无差异(P>0.05)。

2.2 CT 与MRI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比较

在检出的116 个病灶中,MRI 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8.28%、90.52%、85.69%;而CT 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则如见表1、表2 所示。

表1 MRI 影像学各期检出结果

表2 CT 影像学各期检出结果

2.3 影像学表现

在CT 扫描中,可见70 个包膜,其中20 个边缘模糊,表现为不完整的环形强化;50 个具有光整的边缘,其环形强化明显。而在MRI 扫描中,可见74 个包膜,其中18个边缘欠清,其强化表现为不完整环形,而56 个边缘清晰,其强化为完整环形。同时,在CT 图像中,动脉期时,病灶组织具有较高的密度;门脉期时,病灶组织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一样;延迟期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病灶组织的密度较低;而在MRI 图像中,动脉期时,多数无明显强化,少部分可出现强化;门脉期时,以等信号为主要表现;延迟期时,可见病灶呈现出高信号,强化明显。

3 讨论

肝硬化后肝癌作为动态且多阶段发展的一个过程,相比较单纯肝硬化患者而言,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但是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抑制病情进展,使患者的存活率提高,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3]。有研究发现,CT 和MRI 检查可以使肝癌患者的检出率提高,尤其是微小病灶,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4]。在开展MRI 和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时,能够充分反映肝癌患者的强化特点,其在肝动脉期时出现明显强化,病灶以高信号或高密度为主,但是正常肝实质中的强化不明显,一些存在较轻的强化程度,并且在门脉期时,肝实质强化值为最高峰,此时病灶以低或等密度(信号)为主,但是病灶密度(信号)在延迟期下降,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特点[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 和CT 的延迟期均表现为低信号或低密度病灶,并且周围包膜强化表现为完整环或不完整特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与CT 检查相比,MRI 可以将肝癌病灶包膜充分显示出来,其具有清楚的病灶边界,且延迟期和门脉期的包膜环状强化突出。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MRI 检查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将病灶显示出来,尤其是包膜强化和肝癌血供,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以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门脉包膜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在非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