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斜疝诊断的应用研究

2020-06-29 02:49李欣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腹壁肠管包块

李欣春

(苏州星海医院超声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腹股沟疝属于常见的临床疾病,指的是腹腔内脏经腹股沟缺损处往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的疝,也叫做疝气。腹股沟区是下腹壁和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域,有腹壁下动脉,而根据疝环和该动脉的联系可分为斜疝与直疝两种情况。腹股沟斜疝指的是腹壁下动脉从外侧突出,这类情况多见于小儿与青壮年,而腹股沟直疝指的是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突出,这类情况以老年人为主,但总体而言腹股沟斜疝患病率要明显高于直疝[1]。尽管腹股沟斜疝诊断难度不大,但和其他疾病之间容易混淆,临床需做好鉴别诊断。超声诊断在多种疾病中已有多年应用历史,证实有不错的临床价值。为了进一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我院就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股沟斜疝的患者实施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研究的60 例病患,均为我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诊断方式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自愿配合研究,同时排除全身性疾病、精神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依从性差、证实为直疝等患者。60 例患者中男性55 例、女性5 例;年龄最小48 岁,最大71 岁,均值(60.8±4.3)岁;左侧斜疝25 例,右侧斜疝35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先完成常规系统外科查体,高度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进一步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择仪器为GE-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5 ~13MHz,检查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外展患侧大腿,充分暴露腹股沟部位,将超声探头置入,分别探索腹股沟、盆腔、会阴或阴囊,若有必要时可改取站立位和咳嗽来增加腹内压完成检查。检查期间详细观察与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声像图特点。

1.3 观察指标

评价彩超准确率,观察彩超诊断影像学特点。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输入录入Excel 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手术病理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见表1。

表1 手术病理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对照

2.2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影像学特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股沟斜疝影像学结果中有滑动性斜疝55 例,这类患者咳嗽腹内压升高、站立时包块明显增大,而平卧或减小腹内压时则会消失或减小。疝内容物经腹股沟管内环与腹腔相连接,并经皮下环坠入阴囊。嵌顿疝3 例,为不可复性斜疝,咳嗽腹内压升高或站立时包块无明显增加,减小腹压或平卧时包块消失或减小。1例绞窄性斜疝,疝囊可见渗出液性暗区,肠管壁有水肿增厚,回声减低,肠壁结构模糊,肠蠕动消失。误诊1 例患者确诊为精索鞘膜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梭形囊性包块,活动差、不能还纳,腹内压升高、减小时包块均无明显变化,包块和腹腔、阴囊均无连接,无包块经腹环或皮下环。误诊原因可能为囊性包块表现为梭形,内容物的声像图比较复杂,并有带状与网状回声,导致了误诊。

疝内容物以肠管居多,有38 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肠壁特点、肠蠕动、肠腔内容物旋转、气体回声等情况,而绞窄性斜疝有不规则暗区或肠管局部扩张。疝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可见簇状杂乱或筛网状回声团,部分有轻微蠕动。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发生在腹股沟区的一种病变,典型病例诊断容易,但一些病史不明的下腹部包块则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从而出现误诊[2]。腹股沟区属于三角形区域,在前下腹壁,含有腹壁下动脉,临床多根据该动脉突出的类别分为斜疝与直疝,前者为该动脉外侧突出,而后者则为该动脉内侧突出[3]。结合有关文献报道[4-5]与临床实践发现,斜疝在小儿与青壮年男性中较多,而直疝在老年男性中多见。作为腹股沟疝最为常见的疝气,斜疝在腹外疝中占了75%~90%,在整个腹股沟疝中则可达到85%~95%。此外,一些研究中总结出男性腹股沟疝明显多于女性,比例高达15:1,且右侧患病几率更高。过去临床诊断腹股沟斜疝时多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外科查体等诊断,但诊断准确性不高,而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应用不断广泛,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不错的价值,得到了医患的认可,但在一些基层医院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本次就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股沟斜疝的患者60例实施了研究,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股沟斜疝影像学结果显示滑动性斜疝55 例、嵌顿疝3 例、绞窄性疝1 例,其中肠管中疝内容物居多,彩超显示肠壁特点、肠蠕动、肠腔内容物旋转、气体回声等情况;而大网膜内容物彩超可见簇状杂乱或筛网状回声团,部分有轻微蠕动;彩超误诊1 例,临床病理确诊为精索鞘膜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梭形囊性包块,活动差、不能还纳。最终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59 例、不准确1 例,准确率为98.33%。为了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临床在诊断期间需注意:第一,对腹股沟管解剖、走向、疝内容物是否经内环等情况应熟练掌握,了解内容物还可经皮下环进入阴囊。若内容物经内环进入但未经皮下环突出,包块不明显,站立时超声即可显示影像等情况,而仰卧位内容物返回腹腔等,超声诊断难以明确有无包块。第二,应了解腹股沟管内,男性往往会有精索通过,而女性则为子宫圆韧带通过。第三,对于交通性鞘膜积液而言,站立位时患者的阴囊肿大,而超声可见睾丸鞘膜腔暗性积液区,平卧位后将阴囊托起,可见积液回流,囊肿消失或减小[6]。若液性暗区有管状结构或筛网结构声响,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可能有腹股沟斜疝存在。第四,对于疝内容物而言,即便是同一内容物,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声像图特征,比如多为肠管时,可见肠管特征,而非肠管时,也可能包含肠管特征情况,需做好鉴别。第五,疝内容物为暗区时,需做好和扩张肠管、鞘膜积液等的鉴别,因为腹腔扩张肠管和腹股沟管不相通,精索囊肿和腹腔及睾丸鞘膜沟管等也不相通[7]。第六,根据腹壁下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结果,可明确动脉和疝囊颈关系,从而鉴别直疝与斜疝。此外,若为不复性疝气,疝内容物有不规则液性暗区,且无血流信号时,则应考虑存在坏死。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准确率较高,且可结合影像特点、内容物情况等判断斜疝的类型,从而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腹壁肠管包块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腹壁缺损的重建方法与研究进展
香油消肿化瘀
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