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乳突先天性胆脂瘤1 例

2020-06-29 02:49裴建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胆脂瘤听阈鼓室

邱 婷,裴建国

(1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吉林 延吉 133000)

(2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0)

成人先天性胆脂瘤比较少见,早期可无任何表现,Tagaki 等[1]在研究中的分析表明,早期先天性胆脂瘤患者中有2/3 以上是通过偶然的临床检查而被诊断的。听力损失是晚期的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面瘫和神经性聋,甚至出现颅内并发症。本病病变隐匿,病程比较长,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院2019 年收治1 例颞骨乳突-桥小脑角池区先天性胆脂瘤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9 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头痛21 天,加重2 天,伴头晕、恶心、呕吐、咽痛。耳内镜:左侧外耳道内可见渗出液,左侧鼓膜轻度充血,未见穿孔。纯音测定:右耳呈感音神经性聋,平均听阈为36dB。左耳呈混合性聋,气导平均听阈为73dB,骨导平均听阈50bB。声导抗:右耳呈AS 型曲线,左耳呈B 型曲线。颞骨强化CT:左侧颞骨乳突区可见轻度膨胀性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边缘光整,3.4cm 大小,未见强化(图1),并突入后颅窝,左侧小脑略受压,中耳腔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听小骨完整。颅脑MR 平扫+强化:左侧中耳乳突、桥小脑角区3.4cm 的团块状病灶,边缘光整、界清,T2-FLAIR序列呈混杂稍高信号(图2),DWI 呈混杂略高信号(图3),T1WI 呈等略低信号(图4),增强后未见强化(图5),相邻乙状窦受压、变形。CT 及MRI 诊断:左侧颞骨乳突及桥小脑角区少血供占位。全麻下行显微镜下开放式左耳乳突切开-胆脂瘤切除术:开放左侧乳突腔后发现乳突腔内巨大胆脂瘤样物,大小约3.0×4.0cm,界限清楚,向前累及外耳道后壁、并形成瘘孔,向后乙状窦骨质全部吸收,向下累及颈静脉孔。探查鼓室未见异常,听小骨链及鼓膜完整。病理诊断:左侧乳突腔胆脂瘤-见大量角化物(图6)。

2 讨论

先天性胆脂瘤又称原发性胆脂瘤、真性胆脂瘤等,为胚胎期的外胚层组织遗留于颅骨中发展而成。由于这种外胚层组织是无菌性的,可在颅骨内长期发展而不被察觉,故易延误诊治或漏诊。目前广泛采用Levenson 诊断标准[2],具体为:①鼓膜内侧白色软组织,但鼓膜完整;②可有中耳炎病史,但无鼓膜穿孔,无耳部流脓及耳部手术史。本例患者鼓膜完整,未见鼓膜穿孔,且无中耳炎病史,故应属于先天性胆脂瘤。

先天性胆脂瘤按照病变位置及侵犯范围分为两种类型:I 型病变多位于中上鼓室,胆脂瘤呈局限性囊袋状,未累及听骨链;II 型病变侵犯广泛,胆脂瘤可向鼓室、鼓窦、乳突气房侵犯,听骨链破坏严重,尤其是砧镫关节周围[3]。

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除病史和临床表现外,还需依靠影像学检查。颞骨高分辨率CT 应为确诊及病灶定位的首选。影像上,左侧颞骨乳突区可见软组织团块影、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并突入桥小脑角池区,听小骨无破坏,TIWI 上相对脑组织显示低或等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T2WI 上显示高信号,尤其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DWI)呈高信号[4],与颅内表皮样囊肿有类似表现,检测胆脂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该病诊断较大帮助作用[5]。

本病需与后天性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颈静脉球瘤、鼓室球瘤、内淋巴囊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总之,先天性胆脂瘤具有一定侵袭性和广泛性,可破坏中耳及内耳结构,亦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及时借助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胆脂瘤听阈鼓室
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疾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中耳流脓、头痛眩晕……警惕胆脂瘤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更正启示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