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

2020-07-01 10:00陈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8期
关键词:突破策略初中语文教学

陈慧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更是每名中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内驱力想要去做和喜欢去做的事情。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们对于书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情况并不理想。本文就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 实施困境 突破策略

整本书阅读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备受关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读好书,读整本书”。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也专门设置“名著导读”部分,明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改革呼唤师生重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读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教学贯穿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只有通过读整本的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整本書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困境

1.考试机制导致阅读方向偏差

虽然在素质教育前提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面对强大的中考压力,初中生每天面临的都是作业和考试。因此,他们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以考试为风向标,将整本书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和阅读方式提取相关信息,将整本书的阅读转变成了短信和资讯,这样的阅读过程充满功利性,也让学生们在注意力分散中,不能从整体上感受阅读乐趣。再者,有些老师们认为不考的东西就不要看,这样会浪费时间,因此,孩子们日常的业余生活都被学习充斥着,他们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更谈不上整本书阅读。

2.流行环境导致读物选择偏差

这个阶段的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往往个性跳脱而易受同伴影响,充满猎奇心理而又缺乏安静沉潜下来阅读的心境。同时,智能化电子设备盛行的大环境,网络文学、博文简讯、公众号推送文章、玄幻文学等等良莠不齐的文字作品,充斥初中学生的视线。所以,初中生往往出现选择随大流读物进行流行性阅读,而忽视选择经典读物阅读来获取心灵滋养。选择读物出现偏差,宝贵的阅读时间被玄幻、恶搞、快餐文学等挤占,长此以往,易造成阅读审美低下,读物选择品味低劣的负面影响,无法有效获得阅读的正向影响。

3.浮躁心理导致思维深度欠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浮躁心理对于初中生的影响极大,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只满足于对课本中大致故事情节的了解,并没有做到深入思考,这样的浮躁心理影响了整本书的阅读质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思考能力、创新质疑能力都有所减退。往往就会出现虽然学生的阅读数量较多,但是在大脑中形成的阅读内容却很少这样的情况。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下,学生们掌握的内容并不准确和全面,获得阅读理解比较狭隘,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4.指导不当导致阅读实效低下

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以中考为目标,总是会出现偏重功利化的教学过程,而在课外读物选择方面,往往选择一刀切,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喜好、兴趣、认知等等方面出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因此,在阅读之后,学生们并没有将积累的语言进行合理的利用,并没有产生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再者,有些老师指导意识比较欠缺,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阅读书籍时,往往更偏重于课内阅读,而忽略了课外阅读,没有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更有些老师不注重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资讯和公众号的文章,这样的做法给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了不良影响,更与整本书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二、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碎片式阅读非常盛行,如果学生们接受到的阅读知识都是片段的,碎片的阅读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整体性,对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是不利的。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往往都是节选于一些著名的书籍,虽然学生们能够通过老师引导精读略读,掌握文章脉络、学习相关知识,但是究其根本,学生掌握的只是一个片段,学生的思维分析和理解只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而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阅读文章在基调的把握和人物情感的感受中,都将变成一个整体,从完整的文本结构中体会阅读内容,促进思维整体发展,有助于学生了解经典文本的阅读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确立阅读书籍

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阅读书籍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不可以随意阅读,更不能是老师强行给学生安排书籍。因此,在选择整本书阅读书目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老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老师只是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引导。再者,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书籍的书目应该和教材中的阅读内容相契合,使得整本书阅读成为日常阅读教学的补充,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这本散文著作,实现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的内容。再如,学习《秋天的怀恋》,在文中我们感受了母爱的细腻、隐忍和伟大,去世前母亲遗言“你们要好好活”,透出母亲对孩子的无限牵挂和忧心。遭逢巨大的变故,致使史铁生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读懂母亲的用心,获得生命的重生。在学习本文后,可以推荐同学阅读《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文章,更好地感知史铁生的苦难的生命历程,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促进学生的深度认知。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课余时间是有限的,书籍的优质选择对于提高阅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选择中学生喜欢的、适应他们年龄阶段、能培养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书籍。另外,给学生进行书籍推荐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还要讲究书目类型的多样化,例如传记类、历史类、故事类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书籍,引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制定阅读方案

为了实现一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必须制定精准的阅读方案和计划,立足于阅读的整体性,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实现学生们在整本书阅读中不断地丰富阅读体验,实现语言的积累。在阅读时实现思维的活跃,摆脱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和漫无目的的阅读。

老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外读物进行自我规划,合理的布置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教师应该担起引导责任,注重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等等进行合理的方案制定。如若阅读时间过长,也影响了学生的其他学业,再甚者给学生增添了太多的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既降低了阅读效率,又可能挫败学生的阅读信心,更甚者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若安排的时间太短,则使学生的阅读永远浮于表面,理解不了深层次的内容,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情绪情感,阅读实效性不高。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合理的制定阅读方案。如在专门的阅读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商讨沟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一同制定阅读方案: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可以少安排一些阅读内容;周末和日常的寒假暑假增加阅读内容,并要求学生每一次的阅读,保证时间在40分钟左右,避免碎片化的阅读;此外,给学生制定学期计划,每学期阅读2到3本名著。老师也可以通过此计划陪伴学生阅读,实现双向互动,双向督促,有助于实现整本书阅读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考虑到整本书的篇幅并不是特别长,实施周阅读计划方案。周一到周五每天50页左右定量阅读,并且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思考;周六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观看《骆驼祥子》的电影,比较电影再创作与原著的差异;周日完成“《骆驼祥子》悦读分享单”。

3.指导阅读方法

为了实现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升,老师应该向中学生传授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进步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们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真实的参与和体验,才能使得阅读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要求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们应该重视读写结合法的运用。在读书的时候,将文章中精彩的词语、段落、句子进行摘抄,在不断积累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另外,在文章中不懂或有疑问的句子进行批注和勾画,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当在文章阅读时有何感触、有何想法可以立即写在书的旁边或通过微信、记事本等其他有效途径及时记录,在情感抒发和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中,提升阅读能力,也有利于感受整本书的文章结构和表达特点。

老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时,要带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的示范,用自身的阅读体验和实时的阅读共鸣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给学生以方法的引领和指导。

例如,在阅读汪曾祺的《人间滋味》一书时,老师对于“滋味”有了深切的体味,“柴米油盐酱醋茶,俗世生活的味道,人间烟火的滋味,汪老的《人间滋味》,流着口水读完,唇齿之间仍有淡淡情味历久弥香,感叹这枚吃货的地道!”老师利用微信及时记录并与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在这过程中,实现了读写的结合,提炼了语言,提升了思维,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再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要教授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能只是一味地为了读书而读,更要强调思维的参与,可以将文章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反复思考。在不断的思考中,既能加深阅读印象,又能获得更多的体验,实现边读边思中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要讲究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精彩的部分可以细细品味仔细揣摩,不重要的地方,可以通过略读,来提高阅读效益。

4.交流阅读体验

为了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质量,应该重视阅读后的交流与评价。当学生们进行阅读体验交流时,实现学生的思想共享,有利于学生们在每一篇阅读中都能获得自身独特的想法。在阅读交流和分享中,让学生们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能够在不断的分享交流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实现思维创造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能够在自己的已获得的经验上倾听他人的新经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内涵。通过阅读后的交流共享,学生们能将自己在读书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进行表达,有助于实现以阅读促进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促使整本书阅读分享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分享,给学生的阅读分享交流提供可能的平台。

例如,我们定期开展的“悦读分享会”在学生中深受好评。在阅读《老人与海》时,制定了为期2周的阅读计划。在深度阅读后,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都要形成一份“悦读分享单”,學生之间互相文字评价并进行推荐。我们将选择最有独特感受的最有思维力的阅读体验进行分享。分享时我们精心打造一个隆重的正式的分享交流场合,让每一位能站上台分享的学生感受到一份至高的荣耀。

通过这样的交流分享方式,让阅读分享成为学生驱动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激发点,让整本书阅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自然而然想做并喜欢做的事情。

另外,在学生的交流中,老师要充当适当的引导者的作用,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当学生们对一个作品分享交流完之后,老师也要谈谈自己对于此书的观点和看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老师也要不断地进行评价,以积极鼓励赞美的评价,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语

在新的教育时期,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凸显,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孩子们进行整本书阅读,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传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们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更多更真实的知识体验、思维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得整本书阅读让语文教学绽放异彩,在整本书阅读中让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获得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顾建荣.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之友,2020,39(3):21-22.

[2]胡卫红.浅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194.

[3]高汉武.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36.

[4]赵桂珠.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10):4-7.

[5]岑礼霞.基于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2):158-159.

[6]赵亚平.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改进策略[J].贵州教育,2019(8):27-29.

[7]陈海祥,张霖.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2019(9):61-62.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突破策略初中语文教学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与突破研究
平方差公式“变式计算能力”的突破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初中美术国画教学困境及突破策略
高校美育课教学的瓶颈及突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