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9年城市可食景观英文文献研究*

2020-07-03 07:41万静孟昕
广东园林 2020年3期
关键词:景观数据库文献

万静 孟昕

可食景观是指以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种类作为景观材料,构建园林景观。它不是简单的种植农作物,而是用园林的设计原理、方式等,将设计场地构建成富有生态价值和艺术美感的景观空间[1]。作为一种新的景观形式,可食景观不仅具有自然保护、观赏游憩的功能,也能满足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小规模生产的需要,是城市生产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途径之一[2]。景观与农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加强对可食景观的认识,实际上是社会飞速发展下风景园林行业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重要前提。如今,在农业景观发展的潮流下,各国都在进行将农业材料带入景观设计的尝试[3]。未来,可食景观所覆盖的领域将更加全面,研究前景广阔,利于我国人居环境生态建设。

国外可食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早,文献较多,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可食景观相关英文文献进行量化研究,并选取引用量较高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探求可食景观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期了解目前国际可食景观研究现状,预判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主要来源于荷兰Else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和美国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Elsevier公司的电子期刊数据库Science Direct收录自然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的24个学科的文献,是世界著名的科学文献全文数据库之一[4]。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收录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超过8 700种核心学术期刊[5]。

文献检索采用的检索式主要为“TS=Edible Landscape(主 题 =可食景观)”,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相似检索词“Edible Garden”或“Edible Park”,并排除“Village”等非城市空间的可食景观研究文献,文献发表时间定为1995—2019年。通过对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进行主题检索,构建外文文献总量数据库。同时为了使检索到的期刊文献数量和质量能真实地代表国外可食景观的研究水平和现状,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构建外文文献核心数据库。借助E-Learning[6]、CiteSpace[7]和 Excel等软件处理数据。

1.2 分析方法

首先,从发表年份、学科领域等方面对总量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随后缩小检索范围,选取核心文献数据库,对其在发表数量、国家机构、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数据整理及定量分析,并选取发表文献最多的3个学科,按照发表年份进行数量统计,以期得出文献发表的相关概率规律及外部特征。此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此外,辅以内容分析,选取数据统计分析中的重点文献,从内容主题出发,具体探究近年来国外可食景观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

2 数据整理与分析

2.1 发表年份分布

以构建的总量数据库为分析依据,将文献按年度进行数据统计,了解其年变化特点,从而直观反映国外近年在相关学术研究方面的发展情况。共搜索到有效文献10 227篇,其中1995—2002年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均低于10篇,表明此时关于可食景观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2002年后文献数量开始有增长趋势,至2010年达到392篇;此后每年文献发表数量开始了较快的增长,至2019年已经达到了1 207篇。

文献计量学奠基人之一普赖斯提出“科学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为学科诞生期,绝对文献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为学科发展期,文献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为学科成熟期,文献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相对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为科学完备期,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8]。本文采用普赖斯文献统计指数模型[9](以累积数据为依据)对1995—2019年的逐年文献累积量10 227篇文献进行曲线回归拟合分析(图1)。2008—2019 年的文献数量基本满足指数函数曲线,符合第二阶段的学科发展期规律,说明在此阶段该专业理论迅速发展。可见国际上关于可食景观的研究处于成长阶段,保持着一定的热度,相关研究依然有着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2.2 地域国家分布

在构建的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发现,可食景观研究被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所关注,被Science Direct收录的文献作者共来自五大洲,分属于98个国家/地区。文献数量排名前6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35篇)、波兰(47篇)、中国(40篇)、意大利(40篇)、德国(38篇)、西班牙(35篇),英国和墨西哥学者则有32篇相关文献发表(表1)。

这些文献在国家间的分布不均衡,约80%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可见国家和地区的可食景观研究水平与其发达程度有一定关系。由于可食景观与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探求影响英文文献地区分布的社会因素,将文献数量处于一二等级的国家的社会经济共同点进行归纳,发现其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且人口均超过3 800万[10],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成为可能推进国家可食景观研究的社会动因。

为进一步探究各国对于城市可食景观领域研究的需求程度及研究广度,计算出各国可食景观研究文献数在该国景观研究文献总量中所占比例,发现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发展中国家可食景观文献所占比重较大,均因人口过密及粮食短缺等问题促使其在城市可食景观领域研究快速发展。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及公共设施的完善,食品安全等问题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学者们越来越期望通过可食景观的研究,探索城市、食品、环境之间的平衡。

图1 文献数量分布及增长总量拟合分析图

表1 文献作者所在国发表核心文献数量数据统计表

2.3 研究领域分布

为更好地反映可食景观在风景园林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现状,对建立的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学科分类整理(图2),得到文献数量排名前4的研究方向为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 境 科 学)、Plant Sciences(栽培学)、Ecology(生态学)、Horticulture(园艺学)。其中,Environmental Sciences方向文献达138篇,其他3个方向核心文献总量达269篇。

在排名前3位的学科中,Environmental Sciences方向的文献发表数量虽略有起伏,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最高为18篇;而 Plant Sciences、Ecology的 文 献发表数量则在2015年之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图3)。

从学科分类统计可以看出,可食景观研究是以环境科学学科研究为主,探讨城市可食景观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植物种植以及相关工程技术问题。虽然栽培学、园艺学等个别学科发表文献数量在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在构建城市农业体系、可食材料在城市景观的使用以及可食用植物的配置等相关研究方面,已发表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毋庸置疑,可食景观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参与的特点,更加注重其在城市、生态等宏观层面的应用,扩展了人们的关注领域,成为激发创新的催化剂。

2.4 热点词分析

在核心文献数据库中,运用CiteSpace提取关键词,分析研究热点的变化。由于可食景观核心文献数据库主要选取2001年后的文献,因此分析时间设置为2001—2019年,生成关键词知识图谱(图4),得到排名靠前的关键词有“Plant Diversity(植物多样性)”“Community Garden(社区农园)”“Urban Agriculture(城市农业)”“Traditional Knowledge(传统知识)”“Management(管理)”等。由此可见,可食景观研究内容多样,研究热点涉及生态保护、食品安全、自然教育等多方面。将整理出的热点词按时间进行共现时序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时间序列图谱(图5),可以看出前期可食景观的研究主要在于植物种植、城市农业应用方面,2006年后园艺、传统教育等方面文献开始增多,而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社区农园等则是学者多年持续研究的方向。

图2 核心文献学科分类数据分析图

图3 各领域文献发表年份数据分析图

3 研究内容及热点讨论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可食景观领域越来越注重生态修复以及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研究内容涉及生态多样性保护、自然认知与自然教育、蔬菜种植、土壤修复、景观营造、应用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笔者在关键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软件中的sigm①sigma值是基于中心性和突现性计算得到,数值越高表示该文献在结构上和引文变化中越重要。找到相关重要参考文献,总结归纳近年可食景观研究热点内容,并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图4 关键词知识图谱

图5 关键词共现时间序列图谱

3.1 城市农业景观

可食景观研究中收录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有关城市农业景观的文献近20篇,主要集中于农业景观的价值研究及应用方法。Brenda B.Lin[11]认为城市景观在空间上受到限制,难以维持提供有益生态系统服务的植被土地利用,城市农业景观则以多种形式出现,从社区农场到可食用的园林绿化和城市果园,可以促进城市的生产并提供重要的环境服务;Nathan McClintock[12]从生态、社会和个体3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中探讨农业景观的价值,并试图减少三者间的裂痕;Artmann[13]研究开发了一个综合评估框架,用于评估城市农业景观的实施和影响效率,并根据可食用城市的例子对该框架进行测试。同时,可食景观核心文献中关于城市农业景观的研究开始向食品安全与健康方面倾斜。Antonella Gori[14]强调了解污染物对植物可食部分的吸收和转移的重要性,从而在城市生产健康食品,并推动规划和管理可食用景观。

由此可见,粮食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与环境健康息息相关,保证城市农业景观食品安全是未来面临的挑战和长期目标的基础,实现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主要的社会挑战。城市农业景观的研究价值在于把食品带回城市,以及其在提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同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多功能性。

3.2 生态景观

城市可食景观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可持续生态景观,其强调保护城市可食植物的多样性,利用生物的自我恢复能力,实现城市绿色空间的永续发展。Alessio Russo[15]提出可食用绿色基础设施可以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为城市可持续性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强调关于城市供应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城市的恢复力和生活质量。Nur Hanim Ilias[16]通过一个回收食用花园的绿色项目实践,旨在为人们提供可食用资源以及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材料,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

可食景观的研究正在逐渐强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以及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损害解决方案,关注城市调节和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同时重视本地化、集约化农业实践在为居民提供食物方面的作用,建立食品生态体系,让人类与其居住环境相结合,致力于打造生态、经济、人文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3.3 儿童自然认知与教育

儿童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参与者,自然体验为其进一步与自然互动提供了基础,并提高了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然而,儿童在自然界中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威胁到其环境意识行为的发展,并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城市中的儿童大多缺少体验自然农耕的乐趣。儿童的自然认知、体验以及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话题。

Collins[17]调研新西兰764所中小学的校园花园,认为学校可食花园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健康促进工具,可将水果和蔬菜的相关知识纳入学生的教育体验中。Jasper R.F.W.Leuven[18]研究学校园林干预对学生关于蔬菜的知识及偏好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学校可食景观营造及园艺项目的产生,会增强学生对蔬菜的认知,增加学生的品尝意愿。Leonie K.Fischer[19]则探讨了“生物多样性可食用学校”的概念,将粮食生产和消费与当地生物多样性联系起来,增加儿童了解城市自然和健康食品的机会,强调可食用野生植物作为一种载体,将学生日常接触的不同食物和生物多样性领域联系起来。

3.4 社区农园

当前社区农园可食景观研究集中于社会健康效应和发展管理等方面。Alan Farrier[20]利用食物创造可食用的景观来支持社区的包容性发展,并通过变革理论研讨会、访谈和调查来评估可食景观作为社区主导的改善福利框架的更大潜力。Susan Haedicke[21]探讨了Aroma-Home的社区农园如何将荒凉的建筑工地变成一个微型城市农业共享区,该社区花园将粮食种植、故事讲述和场所营造融为一体,通过多民族的参与者的食物种植活动,展现了人们对花园的想象、种植、收获。

社区农园是对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也是对传统开放空间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开展城市休闲娱乐活动,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社区在实现健康和环境效益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学者们正致力于将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到食物系统中。目前,人们争论较多的问题为社区农园规模太小,能否为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作出显著贡献,这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收集数据来阐明。

4 总结及展望

以上数据研究可以概括出近年来国际可食景观研究的主要特点:1)研究国家与部门多样。以美国、波兰、意大利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研究的主体,中国、沙特阿拉伯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文献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2)研究学科丰富。由于可食景观影响着整个城市环境空间及生态链保护,因此多学科参与的特性尤为明显,目前以社会科学类及自然科学类为主,其他学科为辅。3)研究范围广阔,既涉及宏观层面如城市、森林等的地域研究,又有相对微观层面针对食品、城市公园、企业园区等的局地分析。4)研究前景广阔,涉及景观设计、生态保护、管理维护、自然教育等内容,属于学科前沿主题。

综上所述,可食景观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其研究成果还处于成长阶段,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现有科研成果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何进一步创造适宜人类聚居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仍是研究者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国内学界应明确发展方向,在强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同时加强实践探索,将维护人与土地、生态的和谐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保障公众食品健康安全,推动景观规划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景观数据库文献
景观别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