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实践探索

2020-07-04 02:24朱韫雯范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高校

朱韫雯 范静

摘 要:在国家实施创新创业政策的背景下,许多大学都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虽然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98年,我国教育部首次在工作规划中提出“创业教育”,到如今如火如荼开展的“双创”活动,我国大学生创业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大学生创业的探索阶段(1998年—2002年);大学生创业的推广阶段(2003年—2011年);大学生创业的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文件频频出台,各地政府的落实性政策也相继颁布,国内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和活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但是,在实践平台建设中,一些高校相对落后,教学程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培训。

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1.创业教育功能存在认知偏差

在中国,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直到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倡导、鼓励自主创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大高校才陆续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育人环节。

长期接受中华传统教育理念的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着不少疑惑。一方面,他们普遍对创新创业存在认知偏差、观念误区等问题,缺乏正确的创业理念;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将创新创业作为被动选择。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无法准确预判和分析。由于缺乏主观的创新意愿和创业精神,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容易半途而废,导致创业成功率极低。

2.课程设置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就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而言,存在着教育教学模式单一、专业课程和创业技能培训的交互程度不够密切、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等弊端,导致学科教育的发展呈现较大局限性[1]。不少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能缓解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无法真正解决他们面临的就业困难,因而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重心放在专业课程方面,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由于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因而在课程教材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缺少适用于我国教育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大部分高校仍选用偏理论化的教材,没有符合实际操作的实用型教材,对于一些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3.师资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就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来看,高校缺乏高技能的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由跨学科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授课,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高和能力强的专任教师。任课教师由于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能够依照教材内容进行理论知识传授[2]。薄弱的师资力量,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的问题。

三、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对策建议

1.构建创新创业自主学习管理分层级教育体系

高校应设立模块教学,开展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在通识教育中,增设素质拓展模块,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在部分思政类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学时,注重学生意识和精神方面的养成教育。在学科导论中,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学方法的引导和训练,打造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学科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想、观念、原则和方法的融入。在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对专业核心内容的实操水平[3]

2.加强校企合作,共育双创人才

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积极和相关企业进行联系与对接,加强帮扶力度和实践强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安排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引导合适的企业入驻学校,帮助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在高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时,可以通过企业反馈用工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使企业急需的人才能在学校提前进行培养与储备,达到一毕业就能上岗的目的。校企合作共育双创人才,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实践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了解创业成功所需具备的要素,更可为其后期独立创业提供经验和指引,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3.以赛代练,加强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所缺乏的并不是理论教育,更多的是实践教育的缺失。因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实践环节分,以赛代练,以赛促学[4]。高校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应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资源整合,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展示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实践活动,提前进入创业阶段进行模拟演练,从而获得相关经验,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完成项目的理论建设工作,也让外界对于该项目有一定的了解,让外界看到其隐藏的潜力,以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和技术帮助。

结语

作为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中坚力量。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国家加大了相关投入和政策支持,着力引导创业资本与创新资源有机结合。未来,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纳入学科教育体系,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对策,在协同育人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推国家创新型人才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黄一涛.美国、德国、加拿大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2018,17(04):25-28.

[2]雷四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出发[J].河南教育(高教),2017(06):126-128.

[3]刘园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

[4]王平,韩菡,尹昌美,魏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2(01):56-6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