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04 03:10杨柳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杨柳

摘要:本文立足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从区域知识分门别类,提高学生对区域认识的全面性;区域特点异同对比,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空间分析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区域地理;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让学生快速地预习知识,区分知识的主干,明晰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地理知识繁多,尤其是随着大数据GIS不断发展,区域地理的数据呈几何指数膨胀,如何在繁多的地理数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成为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挑战。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维导图提供了新的形式,让思维导图突破了黑板的限制,以更加完整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也让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成为一个更优质的选择。

一、区域知识分门别类,提高学生对区域认识的全面性

在大数据时代,地理数据指数呈爆炸性剧增,而信息渠道的拓宽也会让大量的地理数据干扰到学生对一个区域的认知。事实上,初中生对一个区域的了解虽多,但往往不够全面,思维导图具有梳理结构、明晰主干的作用,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一个区域的知识,用明确的知识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排除无关干扰,学习和记忆主要知识。

如在教学“日本”时,教师可以打开思维导图软件XMind,构建树状思维导图,在主要部分标注“日本”,在“日本”的下面构建两个子集分支,分别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下属再构建“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下属再构建“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城市”“文化”等,用各个地理要素构建日本区域地理的主干。这样一来,学生对日本这一区域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区域特点异同对比,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区域认知就是要求学生在区域的基础上分析地理现象,进行地理学研究,注重地理区域的区分。在区域的学习中,一个区域的特色,即与其他区域的不同,是学生最需要学习和记忆的部位,这是区分区域和解答区域地理相关问题的基础。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能更加明确地展开对比,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一个区域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如在教学“印度”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同处亚洲的中国进行对比,构建对比思维导图:中国与印度各占一面,再将思维导图上下划分,上面为“异”,下面为“同”。然后,教师可以将各个地理要素延伸到不同的部分,如“人口(眾多)”“地域(广阔)”“水文(总量丰富)”等可以向下延伸到“同”的部分,“宗教”“文化”“农业”“工业”则可以延伸到“异”的部分,并分别讲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空间分析能力

空间分析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要求学生以多角度和多时段的方法分析区域,根据区域的变化趋势预测区域可能出现的未来。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常常难以突破思维惯性的禁锢,无法进行合理地推导和想象,有时学生的思维会发散到不相关的方向,得出与地理风马牛不相及的结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而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散,有效培养学生空间分析能力。

如在教学“黄土高原”时,教师可以构建气泡式思维导图,用上升的气泡构建整个知识点。在这个思维导图中,“黄土高原”居于最下面,上面依次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气候、水文等基础知识,其中土壤(疏松黄土)、气候(降水集中)、农业(过度开垦)等知识向上延伸出“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环境问题,再向上延伸,打上一个问号,即“未来如何发展?”“人类又该采取什么办法?”等。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明确指出黄土高原环境问题形成的种种因素,用图片时刻提醒学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提高了学生空间分析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崔晓莉,郜彗.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初中生区域地理学习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7).

[2]刘建秀.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