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现状与提升

2020-07-04 12:32熊焰青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提升路径小学语文

熊焰青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一直以来是学生家长与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教师率先垂范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素养   教师   小学语文   提升路径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也关系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养堪忧,教师阅读素养提升迫在眉睫。本文基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现状

为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養现状,课题组设计了30个问题,对某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了小范围抽样调查,问卷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小学语文教师,调查了受访者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情况、平时的阅读计划、阅读习惯和阅读种类等各个方面情况。从问卷结果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阅读数量不够。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8.9%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含)以下,每年读书5-10本的只占17.8%,达到每月读书一本(全年12本以上)的仅有12.6%。与之相匹配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只有5%的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阅读素养满意,不满意的达到34.3%,而感觉一般的超过60%。造成教师读书少甚至不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读书的高达80.7%,认为是自己惰性使然的有54.5%。这客观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师业余时间有限,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课外阅读本就很少,再加上很多老师的阅读书目,内容主要集中于经典文学作品以及课文教学相关读物,其他汉语知识类、语文学科理论类书籍较少。尤其是新上任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倾向于读经典文学作品,汉语知识结构因此不够完整。

第二,阅读习惯不好。调查显示,29.5%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前没有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64.4%的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制定了阅读计划,但在后续的阅读中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完全按照阅读计划实施;只有6%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认真制定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从阅读过程来看,只有4.1%的小学语文教师习惯在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批注;约37.9%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时不做任何摘抄、记录、批注;约57.9%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读书时会偶尔划一划,写一写,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阅读动力不足。经调查,在读书积极性的自我认知方面,只有13.8%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认为在阅读方面很积极主动;同时有14.5%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自己在阅读方面比较糟糕,现状堪忧,超过前者0.7个百分点;而自认为在阅读积极性方面表现一般的高达71.7%。在参加读书活动方面,有17.7%的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不参加读书活动;高达46.6%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学校有要求时才会被动参加读书活动;只有36.2%的小学语文教师会积极自愿参加各类读书活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认为自己的阅读素养可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与精力去阅读书籍以提升阅读素养,有的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快退休了,也没有个人发展的必要了,缺乏主动提高个人阅读素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虽然想要提升阅读素养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新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提升路径

(一)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前,要深入剖析教材,更好地完成备课任务,就必须适当提高对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知晓度,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扩大教师阅读面,提高教师的阅读素养,首先就需要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兴趣。

第一, 教师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读物,但在选择过程中应该注意其与部编本教学内容或自身职业发展的联系,从而唤醒教师对阅读的兴趣,再慢慢将这种兴趣转移到其他类型的读物上。

第二,在阅读时教师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籍来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对于兴趣不足或者不愿意阅读的书籍可以有区别地选择阅读方式,慢慢培养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

当小学语文教师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之后,应扩大阅读面。新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数量做出了要求,身为教师也应该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提升自己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还可以积极与学生交流,阅读一些学生喜爱的书籍,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可以扩大阅读面,长此以往会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获得感

想要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素养,需要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对阅读进行规划。

首先,教师可以在阅读前制定一份阅读计划,明确自己每日或每周的阅读计划,使教师更有目的性地阅读。在制定阅读计划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一日或一周内的可阅读量以及可阅读时间,确保阅读计划可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明确具体的阅读书籍、阅读目标以及阅读时限等,同时明确未完成阅读计划的惩罚措施。在阅读计划的引导与督促下,教师可以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完成阅读任务,久而久之便养成阅读习惯。

其次,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写读书笔记、批注、摘抄的阅读习惯,阅读次数较少的教师可以先培养批注、划线等阅读习惯,使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培养自己的个人见解。当教师习惯于批注、划线后,可以继续尝试做读书笔记、读后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独特见解,提升综合素养。

(三)参加阅读活动,激发主动性

除了教师自己不断提高阅读素养以外,学校也应该为教师阅读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教师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学校可以借鉴国内经验,每周或每月开展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在活动中每位教师向其他教师推荐一本读物,促进读书共享。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就阅读过的书籍、作品进行讨论,对教育理论进行赏析,相互交流意见与看法。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自选阅读作品开展师生共同阅读活动,协助教师提高阅读教学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集中备课,通过讨论优化教学设计,也有利于教师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教师形成总结、反思的习惯,让教师在一次次集中备课中提升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徐菲. 浅谈新教育理念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J]. 中华少年, 2017(6):78.

[2]段战农. 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4):10-11.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17-100-5)。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提升路径小学语文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