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07-04 12:32李新华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段落课外文本

李新华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增强学生语言和阅读能力的重点科目,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虽然侧重于对文本的细读,但还是有许多缺陷,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做出分析及提出相关策略。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融进文章的感情之中。现今,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把重点放到学生文本细读中,而是进行枯燥无味的解读,一味地在教学基础上将知识盲目延展开来,使得学生对知识理解感到困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解读取代学生实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会选择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的相关阅读,每当学生碰到较为难以理解的段落问题时,教师仅仅是协助学生完成理解,而没有带领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大多会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代替学生,从而取代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阅读兴趣的培养,化被动为主动,这样学生就能把握课堂的节奏,跟随教师的步伐。

(二)盲目拓展

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案进行讲解后,会尽量挑选出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加以分析,本以为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分析能力,但往往适得其反,这样一味地盲目拓展,只會将学生带入思考的窘境之中。教师应学会掌握学生学习的习惯及方向,然后进行分析,得出更好的教学规划目标,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整体把握文意

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其中包含的一字一句都离不开文章的主旨大意。在进行文本阅读时,不能对段落进行单一理解阅读,更不能一字一字地理解分析,而需要把握好文章的大意,把握好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再开展探究分析,方可从相关段落中进一步探究。为了能体现文章的完整性,不破坏其中的美感,在阅读中会有一些段落以及句子难以捉摸,对此学生可能会丧失信心与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整篇阅读的分析能力,从而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才可以创设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在对巴金的《繁星》一文讲解时,很多教师都会选择先统读,然后讲解相关的情节段落,像作者对大榕树的情感及给学生带来的大自然的美感。

(二)深入浅出,掌握规律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他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进行文本探索分析,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未免不是一次次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与此同时,也是他们对知识进行整理,再生学习的历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小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发展中的人,更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学生能把握文章大意后再进行分段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情感阅读理解文章,感受作者,体验作者,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大意,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提高。

(三)课外拓展

对于盲目开展的课堂项目会让学生走进无穷无尽的窘境,让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感到手足无措,进而还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开展相关课程的课外拓展,首先了解每个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析,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探索研究更深刻的问题。课外的拓展阅读不但可以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阅读层面,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的主动性,对课内学习产生一定的辅助性。因此,课外拓展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多的兴趣。

为更好地开拓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并且有利于学校开展语文科目的教学,展现出其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及写作能力。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尽管还有许多不如意,但通过不断的创新,一定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

猜你喜欢
段落课外文本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心理小测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