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以训练内容为主的语文要素

2020-07-04 12:32杨春梅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要素课文文本

杨春梅

统编版教材是依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其中,凸显文本工具性训练内容的语文要素,成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抓手。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已经建立了凸显语文要素的意识,但在理念认识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偏差,有的过于偏重语文要素,导致课堂演变成为机械训练的阵地;有的随意对接,为了凸显所谓的语文要素,常常将并不相干的教学内容机械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文本教学的整体性下降。

一、深入解读单元导读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不仅明确提出本单元需要着力训练的语文要素,并专门在每个单元的篇章导读提示中进行明确揭示。这些语文要素语言精练、内容清晰,契合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語文要素的表达常常将一些专业性的语言转化成生动、浅显的形式,教师在深入解读的过程中,需精准解读语文要素所指向的训练要义。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为例,编者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要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语文要素的表达非常简洁而清晰,但其蕴藏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比如这个语文要素中“阅读的内容”或“想开去”分别指向怎样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厘清,并紧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逐步体现出来。比如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草原》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就充分将语文要素中“所读内容”的关注力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看到的景色,二是作者形成的感受,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在脑海中复现作者笔下所描写的画面,从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来感受作者蕴藏在文本语言里的情感,从而与作者形成深入有效的对话。

二、聚焦语文核心要素

语文要素不能脱离文本内容而单独存在,因为介于文本内容的空谈不仅不利于语文要素的落实,同时对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形成较大程度的制约。为此,教师必须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并将其与教材文本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进行对接,以此形成课堂教学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比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对很多只知道死读书、硬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指导方法。教师要将这一语文要素与文本的内容对应、匹配起来,从而推进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以这个单元中的《竹节人》为例,从不同的阅读目的来看,教师要着力训练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训练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提炼文本核心信息,这一阅读方法的训练需要与课文讲述竹节人制作方法的内容联系起来;训练学生品味语言时,可以关注课文中描写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带来快乐的部分;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想象能力时,可以与课文中描写老师偷着玩竹节人的部分联系起来。

三、分解语文要素层次

很多教师都认为统编版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在承载语文要素时并不鲜明,这是对统编版语文要素认知的一个误区,也说明很多教师对统编版略读课文的作用并不了解。略读课文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对语文要素的联系程度,而是要为学生呈现一个自主性学习的载体。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略读课文对语文要素的关注是更鲜明、更直观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主权交还给自己,让每个学生在认知体验下感知与思考,在内容板块中进行自由表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的指向是点面结合。在经典课文《七律·长征》和《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之后,编者还编选了略读课文《灯光》。在学习这篇略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在学习本单元前面课文所积累的方法展开,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先捕捉课文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握,随后,让学生尝试辨析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所形成的效果,为学生自主性研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认知到了统编版教材对略读课文的定位,能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体悟与思考,既提升了学生内在的语言意识,也对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有更为直观的感知。

关注语文要素,但关注的意识不能局限在单元中,更不能局限在单元的意识中,而需要将语文要素与文本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语文要素的训练提供扎实的平台,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要素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