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加强对话

2020-07-04 12:32周芸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交流文章语文

周芸

“对话式”语文教学随着课改的深入逐渐被引入课堂,这种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语文阅读做出自己的理解,并逐步建立阅读思维,打破对标准答案的“敬畏感”,勇于对标准说“不”,与教师、与课本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因此,“对话式”语文教学被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提倡,在“素质教育”逐步取代“应试教育”的今天,“对话式”阅读也更有用武之地。但“对话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提出的时间短,应用还不十分广泛,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当前小学教育还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因此很多教师,尤其是执教时间比较长的老教师还不熟悉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布置的对话流于形式。同时,“对话式”的教学成果如何以一种新型标准被体现出来,如何让家长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并明白这种教育模式的好处,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一、阅读活动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意识不强

“对话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活动中的体现,其核心在于让学生深入阅读,提高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阅读训练,把握阅读精华。因此,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是最重要的角色,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来讲,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逐步构建出语文思维。对话教学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教学,重点在于课堂的留白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深入思考。

(二)学生参与度不够

素质教育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很高,需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但现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对话,学生的参与度都不高。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设计不到位,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因此很多教师的对话设置只是走流程,让学生随便读一读就公布正确答案,或只叫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就没有“交流与思考”,学生也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单方面“对话”。另外,教师精心设置了问题,也对课堂的时间把握细致,但学生自己浪费了时间,并不认真参与对话,拒绝和教师交流,将自己封闭起来,因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堂节奏把握不好

语文阅读课堂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与文章之间的对话,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有时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忽视了第一个对话的重要性,在學生还没有深入解读和领悟时,就急于让学生总结交流,这就造成没有人能回答出文章的真正内涵;或者学生只能“走捷径”,参考课外辅导书上的答案,导致对话活动失去价值。

二、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构建高效对话的措施

(一)提高师生对话的学习理念

教师首先要明确“对话式”教学的目标和核心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素养与教育工作能力,对“对话式”教学有较好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对话式”学习的重视,知道怎样去深入对话,深入学习。

(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阅读课堂的“对话式”教学的展开,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读懂文章,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甚至对某一处情节设置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文章,怎样将文章分成不同的段落,从哪些词语中去捕捉文章主题。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文思维,努力记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并在阅读过程中联系实际。

(三)营造平等对话环境

教师在对话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同龄人与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同时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各有不同,为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话活动中,能在对话活动中有收获,所以教师应分阶段设置对话话题,让学生通过多层思考才能有所发现。

“对话式”教育的核心其实还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有时因为时间的制约,或教学设备不够充足,难以达成理想的以学生为主体。在“应试教育”的余热尚未散去的大环境下,教学仍然强调快速高效,一切以让学生最快掌握技能为主要目的,仍是传统“填鸭式”教育,导致很多对话流于形式。虽然为学生布置了思考作业,但学生因为其他原因只能将这种“看不出来”的隐形作业搁置一旁。因此,把握课堂时间,为阅读“留白”,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参与度,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以注意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南小学)

猜你喜欢
交流文章语文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