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20-07-04 12:32刘玉红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字理形声字生字

刘玉红

语文新课标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总是关注前者,识字课上教师总是设计各种游戏,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但是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少对汉字真正的理解和学习。这也就缺少了语文味,更是漠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其实一字又何尝不是一世界。汉字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识字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认识汉字,更要识得庐山真面目——体味汉字的内涵,唯有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识字教学人文合一的目的,最大意义地完成识字教学——在识字学习中语文素养得到培养。在生字教学中,笔者力求跳出生字本身,探求其教学的意义,赋予每个汉字宝贵的生命与灵魂,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识字体验。

一、实物引导培养语文素养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深化形象记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汉字不是哪一个人随心所欲臆造出来的,它来自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和完善的。有不少汉字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描摹。一年级教学“网”字时,笔者在课堂上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张蜘蛛网,让学生找出实物网与“网”字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和想象,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网”字与网的外形有相似的地方。这样逐步引导学生丰富联想,努力把识字与生活中的实物结合起来,写得准,用得好。

二、字理辨别培养语文素养

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由图形演变而来,最本质的特点是字形和意义有着内在的联系。字理辨别通过对汉字的追本溯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锻炼了识字的思维能力,获得汉字文化的熏陶,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字理辨别技巧从形声字开始,简单易学。学生明白了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的道理后,认识形声字得心应手,识得快,用得准。笔者用得最多的就是利用形声字儿歌帮助学生一组一组地理解形声字的意义。给“青”找朋友(有言说出请,有水小河清,有虫是蜻蜓,有目是眼睛,有日天气晴),给“也”变模样(有土可种瓜果,有水可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这样的熏陶和感染多了,学生慢慢就学会了字理识字。记得三年级进行《陶罐和铁罐》的生字教学,学到“缠”字时,学生竟然能说出这样的理解:一厘米一厘米用丝绕起来就是缠。可以想象,以后无论遇到多少个chan,他也能与之区别。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学生会想方设法探索汉字内涵,还能创造性地進行分析,确实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故事迁移培养语文素养

根据汉字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故事,在教学时,因地制宜进行故事迁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造性识字的同时,完成从生字学习到情感态度的有效融合。一年级教学“三”字,因为那节课上的生字都很简单,学生早就会了,有些厌倦情绪,学习兴趣没法调动起来。笔者灵机一动,给学生讲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说有个万姓的财主雇了个老先生教自己没出息的儿子认字,先生在纸上画了一道说是“一”,儿子记住了,再画两道说是“二”,画三道说是“三”,儿子都记住了,然后很得意,说认字很简单,就把老师给辞退了。财主很高兴,让儿子写个“万”字。儿子写了一横又一横,写了一张又一张纸,一下午都没写出个“万”字。学生听后笑了,身子挺直,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这样,让精彩的汉字故事在课堂流淌,让灿烂的中华文化经久不息。有故事的汉字在学生的眼中非常形象,学生在识记的同时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 自主识字培养语文素养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阅读积累等差异,每个孩子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选择方法。教师应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使自主识字真正落到实处。小组合作是笔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模式。小组建设到位了,教师往往只是引导者,学生是真正的参与者。小学二年级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阶段,笔者曾经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将生字教学进行得风生水起。这样的学习形式给了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自主识字的愿望越来越强,良好的认字习惯在合作与交流中也慢慢形成。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孩子是识字的主体,他们对生活、对世界有着许多梦幻般的期待。注重多方面对汉字的内涵进行欣赏和引导,能够有效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加深感性认识,启发学生展开进一步联想,是孩子识字的有效方法,更能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逸夫小学)

猜你喜欢
字理形声字生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读儿歌识生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生字辨识大闯关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